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背景
习题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理科的学习,学会概念、规律、公式固然重要,但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习题并把习题做好更为关键。因为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规律,以及公式的含义,为把知识更好应用于实践打好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而传统的理科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是为学习而去研究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因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理科知识,学生学得艰难而辛苦,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这种弊端,如何让学生喜欢做题,做透题是学好理科的关键。
二、基本流程
1.先做后讲,重在分析
对于初学理科的学生来说,在讲解和处理习题时候,采用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做题,然后师生共同分析的方式。针对所做练习中的一些重点习题,难度较大的习题,则采用教师稍做点拨和提示,然后学生根据点拨和提示重新分析问题,并写出解题所依据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期训练后使学生拿到习题后知道怎样分析解答问题,解题时该答什么,不该答什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理论叙述能力的目的。
2.学生教学生,“小老师”和“小学生”共同提高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表达问题的能力之后,可采用学生给学生讲题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首先独立完成习题,然后根据教师给出的正确答案。自己思考分析哪一些题目错了,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有关问题自己确实没有解答思路,可以先跟同桌探讨研究,但是强调学生讨论时仅限于对问题的分析和梳理,不要只追求找到答案。“小学生”要让“小老师”讲明白,直到自己听懂为止。
(3)如果同桌之间也不能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强中更有强中手,这山更比那山高”。可以找班内的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原则仍然一律以先分析后讲解为主。
(4)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找老师。
采用这种方法处理习题,可使很多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教与学的同时,不但使问题理解得更透彻,也可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的能力。
3.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李政道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中,不仅要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更要鼓励学生向同学、老师提出问题,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开放创新,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
4、课后问题留新、留活,贴近实际,联系热点,使兴趣“保鲜”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讲题能力之后,可采用留课后小作业的方式,使学生解题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后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遵守下列原则:具体的做法是:题型设计要新颖、思维方法要灵活、知识点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热点。在操作时,简单的习题在讲课之余就把它以小测验的形式做了,既检查了本节课的效果,又巩固了基础知识,课后作业布置时应该加大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难度较大的习题除了需要在课堂上留时间思考分析外,可以将所学知识设计成探讨型问题。鼓励学生课后讨论,使问题升华。
5.小组命题去互测
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命制习题进行小组间互测,以实现资源共享,体现学生的自主、互助、合作。习题的命制可以在做过的基础上进行变行,也可是自己搜集的精典题。甚至是触发灵感自己率先想到的考察点。题量要少。主要目的不是比较成绩高低,而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更加喜欢做题,可以设想,自己选中的习题自己能不率先掌握吗?
习题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理科的学习,学会概念、规律、公式固然重要,但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习题并把习题做好更为关键。因为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规律,以及公式的含义,为把知识更好应用于实践打好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而传统的理科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是为学习而去研究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因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理科知识,学生学得艰难而辛苦,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这种弊端,如何让学生喜欢做题,做透题是学好理科的关键。
二、基本流程
1.先做后讲,重在分析
对于初学理科的学生来说,在讲解和处理习题时候,采用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做题,然后师生共同分析的方式。针对所做练习中的一些重点习题,难度较大的习题,则采用教师稍做点拨和提示,然后学生根据点拨和提示重新分析问题,并写出解题所依据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期训练后使学生拿到习题后知道怎样分析解答问题,解题时该答什么,不该答什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理论叙述能力的目的。
2.学生教学生,“小老师”和“小学生”共同提高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表达问题的能力之后,可采用学生给学生讲题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首先独立完成习题,然后根据教师给出的正确答案。自己思考分析哪一些题目错了,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有关问题自己确实没有解答思路,可以先跟同桌探讨研究,但是强调学生讨论时仅限于对问题的分析和梳理,不要只追求找到答案。“小学生”要让“小老师”讲明白,直到自己听懂为止。
(3)如果同桌之间也不能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强中更有强中手,这山更比那山高”。可以找班内的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原则仍然一律以先分析后讲解为主。
(4)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找老师。
采用这种方法处理习题,可使很多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教与学的同时,不但使问题理解得更透彻,也可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的能力。
3.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李政道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中,不仅要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更要鼓励学生向同学、老师提出问题,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开放创新,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
4、课后问题留新、留活,贴近实际,联系热点,使兴趣“保鲜”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讲题能力之后,可采用留课后小作业的方式,使学生解题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后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遵守下列原则:具体的做法是:题型设计要新颖、思维方法要灵活、知识点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热点。在操作时,简单的习题在讲课之余就把它以小测验的形式做了,既检查了本节课的效果,又巩固了基础知识,课后作业布置时应该加大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难度较大的习题除了需要在课堂上留时间思考分析外,可以将所学知识设计成探讨型问题。鼓励学生课后讨论,使问题升华。
5.小组命题去互测
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命制习题进行小组间互测,以实现资源共享,体现学生的自主、互助、合作。习题的命制可以在做过的基础上进行变行,也可是自己搜集的精典题。甚至是触发灵感自己率先想到的考察点。题量要少。主要目的不是比较成绩高低,而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更加喜欢做题,可以设想,自己选中的习题自己能不率先掌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