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的颁布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积极投入、积极思考,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小组合作耍落到实处
1、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小组合作”便走进了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的特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学生通过在小组内互帮、互学、互补、互勉,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无愧为一种倍受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这热闹的场面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现象:比如,有的小组只是一个人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根本没有讨论的热情;有的小组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同时,手里还在玩着别的东西,那种随意与放任暴露无疑;有的几个人对问题还无从说起,为了赶时间,教师便速速“收兵”,接着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还有的干脆利用这个机会悄悄地说笑……这些现象表明。有的小组合作成了走过场,没能发挥群体的力量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需要学生“动”,但应记住,动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进入研究,达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
2、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要使这一形式真正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对课上所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答,哪些问题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小组合作。合作之前,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或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之际。这时进行小组合作,才会真正发挥“互补”作用,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达到思维认识的提高。
(2)建立竞争机制,增强合作意识。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使本组获胜,组内同学会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如采用积分制,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小组同学为组内争得荣誉的加分,反之则减分。任何同学都不愿给小组拖后腿,都会尽最大努力为组争光,在这种状态下,才会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了解情况,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像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啦,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啦,如何归纳他人的发言啦等等,这些学习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会使讨论进一步深入,从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再用于实践,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功能。
三、重视交流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思维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信息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并加以利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1、学习错误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学习错误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暴露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巧妙地给以点拨、适时地给以鼓励,则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人创新的新境界。
2、有益信息变为促进教学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存在着大量的学习信息,这些信息存在着有用与无用、重要与次要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根据知识需要进行分析综合,从而选择有益信息,让其产生最大的效益,并在运用时不断产生新信息的生成点,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意外”的信息绽放出“意外”的光彩。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生生间思维不断发生碰撞的过程。学生不是听众,也不是观众。而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与兴致来参与课堂学习,这就决定了课堂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从而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现象。然而,正是这些“意外”,才给课堂注人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处理好这些即时生成的“意外”信息,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绽放出“意外”的光彩。
例如“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把它与学生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出示了8面红旗和2面黄旗,问:“红旗和黄旗可以怎样比?”学生有的说“红旗比黄旗多”“黄旗比红旗少”;有的说“可以把黄旗看作1份,红旗看作4份”……当我正要按照自己的设计揭示“倍”这一课题时,有个学生却说出了“红旗是黄旗的4倍”,他的回答一下予打乱了我的计划,再揭示课题已没有意义。我干脆利用这个“意外”来个“顺水推舟”,于是我问“你对倍有哪些认识呢?”接下来的学习令我兴奋不已,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倍”的理解,整节课有讨论、有认可、有反驳,教师只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索,使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提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课堂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信息,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富有“动态生成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小组合作耍落到实处
1、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小组合作”便走进了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的特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学生通过在小组内互帮、互学、互补、互勉,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无愧为一种倍受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这热闹的场面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现象:比如,有的小组只是一个人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根本没有讨论的热情;有的小组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同时,手里还在玩着别的东西,那种随意与放任暴露无疑;有的几个人对问题还无从说起,为了赶时间,教师便速速“收兵”,接着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还有的干脆利用这个机会悄悄地说笑……这些现象表明。有的小组合作成了走过场,没能发挥群体的力量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需要学生“动”,但应记住,动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进入研究,达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
2、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要使这一形式真正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对课上所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答,哪些问题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小组合作。合作之前,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或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之际。这时进行小组合作,才会真正发挥“互补”作用,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达到思维认识的提高。
(2)建立竞争机制,增强合作意识。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使本组获胜,组内同学会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如采用积分制,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小组同学为组内争得荣誉的加分,反之则减分。任何同学都不愿给小组拖后腿,都会尽最大努力为组争光,在这种状态下,才会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了解情况,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像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啦,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啦,如何归纳他人的发言啦等等,这些学习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会使讨论进一步深入,从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再用于实践,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功能。
三、重视交流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思维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信息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并加以利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1、学习错误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学习错误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暴露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巧妙地给以点拨、适时地给以鼓励,则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人创新的新境界。
2、有益信息变为促进教学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存在着大量的学习信息,这些信息存在着有用与无用、重要与次要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根据知识需要进行分析综合,从而选择有益信息,让其产生最大的效益,并在运用时不断产生新信息的生成点,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意外”的信息绽放出“意外”的光彩。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生生间思维不断发生碰撞的过程。学生不是听众,也不是观众。而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与兴致来参与课堂学习,这就决定了课堂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从而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现象。然而,正是这些“意外”,才给课堂注人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处理好这些即时生成的“意外”信息,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绽放出“意外”的光彩。
例如“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把它与学生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出示了8面红旗和2面黄旗,问:“红旗和黄旗可以怎样比?”学生有的说“红旗比黄旗多”“黄旗比红旗少”;有的说“可以把黄旗看作1份,红旗看作4份”……当我正要按照自己的设计揭示“倍”这一课题时,有个学生却说出了“红旗是黄旗的4倍”,他的回答一下予打乱了我的计划,再揭示课题已没有意义。我干脆利用这个“意外”来个“顺水推舟”,于是我问“你对倍有哪些认识呢?”接下来的学习令我兴奋不已,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倍”的理解,整节课有讨论、有认可、有反驳,教师只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索,使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提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课堂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信息,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富有“动态生成性”,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