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0年以来,尤其是3月份,多项房产调控政策相继出台,但最终体现出来的却是房价越调越高的尴尬境界。房价疯涨背后,是老百姓的一声声叹息。几乎与此同时,一篇“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的文章开始在网上疯传,真实性如何无从考证,但至少体现了民众对当前房价的无奈,这些给予房产市场更多的是启示。
预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其难度之大,恐怕堪称经济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然而,2010年3月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的文章开始在网上疯传。它回顾了日本1985年~1991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2011年崩盘。
与此同时,此“预言”引起了業内专家的兴趣,地产评论人牛刀在看到网上的崩盘时间表以后,立即撰写博文进行呼应。他认为,用日本的泡沫和中国的泡沫进行比对,“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在比对时间上是比较准确的。政府如果再不采取有效行动,崩盘是必然。牛刀进一步提出:“如果房价今年还在暴涨,就会暴跌十年。”
那么,在被无限揣测的背后,中国房地产会有怎样的前途和命运?这份“预言”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言之有理?《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就此问题对业内人士展开了采访。
“有理可循”的证据
从“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原文中记者看到,作者就日本与中国从本国货币开始升值,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再到房价飙升,地王频出,直至房价下跌楼市崩盘,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中国必然重蹈日本覆辙。
对于中国与日本的比较,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认为其中有理可循,目前中国资产市场已显露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特点:房价飞涨、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低利率、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宽松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这些都与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类似。曹建海说:“按照我原有的预测,房价在2011年的回落幅度可能会比较大,但是泡沫破灭我认为是在2012年。
就在“崩盘时间表”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时,有媒体披露:从国家电网智能化的统计(以六个月的电表读书为零)数据中看到,全国660个城市有6540万套住宅是空的,也这表明,6540万套住宅可以供2.6亿人居住,这些空置的社会资源其实是在很多炒家的手上。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泡沫肯定会破灭, 只是在时间点上存在争议。
如此看来,“预言”并非危言耸听。
“牵强”的理由
但是,也有专家明确表态:这是一场闹剧。
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董藩完全不同意“崩盘时间表”中做出的对比,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上流传的‘崩盘论’是一场闹剧,不仅是表中列举的时间和相似处有明显的牵强,而且中日两国的不同的经济模式和发展特征都决定了这种简单类比无法得出楼市崩溃的结论。”
他直接指出了“崩盘时间表”的几点错误,比如1987年时,日本的房价确实是在明显上涨,但是没有涨到网上流传的3倍;2007年中国房价也在上涨,上涨幅度在10%多一些,但也绝不是上涨了3倍;网上分析2005年人民币升值,事实上2005年人民币的币值基本上是稳定的,即便后来升值的幅度稍微快了一点,但中国和日本在升值时间进程上也是完全不同的,从时间表上来看,中日之间的对照几乎都是不对的。
同意董藩看法的不在少数,持此类观点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当年日本的泡沫破裂,有着独特的背景,目前中国房地产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当年日本不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并未完全市场化,土地是垄断供应;商品房供应信息不透明,买房者无法获取对等的信息,只能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这些因素都说明中日房地产不具有可比性。
除此之外,一些境外机构也加入到对中国房价未来走势的预测当中。
近日,美国花旗银行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房价近两年还会继续上涨,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近三年内不会破灭。美国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晶同样表示,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有大幅度降价可能。
尽管这些境外机构人士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的走势依然比较乐观,但是他们也一致认为,如果今年中国的房价继续疯狂上涨,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经济并不是一件好事。
无论是对于崩盘论的赞成还是反对,人们对于结果的猜测与争论,似乎更像是对房价飞涨的愤怒声讨。网上流传的《中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作为一家之言,它的准确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该从这张表单上有所警觉。
争论演绎民生境况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房子对老百姓而言,既是生活必须的消费品,又是寄予了无限厚望的投资品。多重身份在身的中国房地产将会有着怎样的命运,确实很难用简单的分析来定论。但无论是对于崩盘论的赞成还是反对,人们对于结果的猜测与争论,似乎更像是对房价飞涨的愤怒声讨。
新浪网也针对这个话题发起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11年中国房地产会崩盘的人是认为不会崩盘的5倍之多。人们当然不想邻国之殇在自家后院上演,而“崩盘时间表”里又纠结了太多复杂情感,正是基于中日两国不同的国情,人们在失望之余还存有更多的希望。在失望与希望的纠结间,演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尴尬处境,同时也蕴含了几许民生境况。或许“崩盘时间表”并非恶意的预言,而是公众用最无奈的办法对当前楼市调控政策投下了最直接的不信任票。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网上流传的《中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作为一家之言,它的准确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应该从这张表单上有所警觉,正如央视经济观察带来的共同期盼:期盼政府能尽早拿出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拿出更实际的行动,把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导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泡沫威胁,防止楼市误入歧途。
2010年以来,尤其是3月份,多项房产调控政策相继出台,但最终体现出来的却是房价越调越高的尴尬境界。房价疯涨背后,是老百姓的一声声叹息。几乎与此同时,一篇“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的文章开始在网上疯传,真实性如何无从考证,但至少体现了民众对当前房价的无奈,这些给予房产市场更多的是启示。
预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其难度之大,恐怕堪称经济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然而,2010年3月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的文章开始在网上疯传。它回顾了日本1985年~1991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2011年崩盘。
与此同时,此“预言”引起了業内专家的兴趣,地产评论人牛刀在看到网上的崩盘时间表以后,立即撰写博文进行呼应。他认为,用日本的泡沫和中国的泡沫进行比对,“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在比对时间上是比较准确的。政府如果再不采取有效行动,崩盘是必然。牛刀进一步提出:“如果房价今年还在暴涨,就会暴跌十年。”
那么,在被无限揣测的背后,中国房地产会有怎样的前途和命运?这份“预言”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言之有理?《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就此问题对业内人士展开了采访。
“有理可循”的证据
从“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原文中记者看到,作者就日本与中国从本国货币开始升值,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再到房价飙升,地王频出,直至房价下跌楼市崩盘,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中国必然重蹈日本覆辙。
对于中国与日本的比较,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认为其中有理可循,目前中国资产市场已显露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特点:房价飞涨、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低利率、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宽松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这些都与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类似。曹建海说:“按照我原有的预测,房价在2011年的回落幅度可能会比较大,但是泡沫破灭我认为是在2012年。
就在“崩盘时间表”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时,有媒体披露:从国家电网智能化的统计(以六个月的电表读书为零)数据中看到,全国660个城市有6540万套住宅是空的,也这表明,6540万套住宅可以供2.6亿人居住,这些空置的社会资源其实是在很多炒家的手上。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泡沫肯定会破灭, 只是在时间点上存在争议。
如此看来,“预言”并非危言耸听。
“牵强”的理由
但是,也有专家明确表态:这是一场闹剧。
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董藩完全不同意“崩盘时间表”中做出的对比,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上流传的‘崩盘论’是一场闹剧,不仅是表中列举的时间和相似处有明显的牵强,而且中日两国的不同的经济模式和发展特征都决定了这种简单类比无法得出楼市崩溃的结论。”
他直接指出了“崩盘时间表”的几点错误,比如1987年时,日本的房价确实是在明显上涨,但是没有涨到网上流传的3倍;2007年中国房价也在上涨,上涨幅度在10%多一些,但也绝不是上涨了3倍;网上分析2005年人民币升值,事实上2005年人民币的币值基本上是稳定的,即便后来升值的幅度稍微快了一点,但中国和日本在升值时间进程上也是完全不同的,从时间表上来看,中日之间的对照几乎都是不对的。
同意董藩看法的不在少数,持此类观点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当年日本的泡沫破裂,有着独特的背景,目前中国房地产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当年日本不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并未完全市场化,土地是垄断供应;商品房供应信息不透明,买房者无法获取对等的信息,只能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这些因素都说明中日房地产不具有可比性。
除此之外,一些境外机构也加入到对中国房价未来走势的预测当中。
近日,美国花旗银行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房价近两年还会继续上涨,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近三年内不会破灭。美国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晶同样表示,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有大幅度降价可能。
尽管这些境外机构人士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的走势依然比较乐观,但是他们也一致认为,如果今年中国的房价继续疯狂上涨,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经济并不是一件好事。
无论是对于崩盘论的赞成还是反对,人们对于结果的猜测与争论,似乎更像是对房价飞涨的愤怒声讨。网上流传的《中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作为一家之言,它的准确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该从这张表单上有所警觉。
争论演绎民生境况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房子对老百姓而言,既是生活必须的消费品,又是寄予了无限厚望的投资品。多重身份在身的中国房地产将会有着怎样的命运,确实很难用简单的分析来定论。但无论是对于崩盘论的赞成还是反对,人们对于结果的猜测与争论,似乎更像是对房价飞涨的愤怒声讨。
新浪网也针对这个话题发起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11年中国房地产会崩盘的人是认为不会崩盘的5倍之多。人们当然不想邻国之殇在自家后院上演,而“崩盘时间表”里又纠结了太多复杂情感,正是基于中日两国不同的国情,人们在失望之余还存有更多的希望。在失望与希望的纠结间,演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尴尬处境,同时也蕴含了几许民生境况。或许“崩盘时间表”并非恶意的预言,而是公众用最无奈的办法对当前楼市调控政策投下了最直接的不信任票。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网上流传的《中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作为一家之言,它的准确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应该从这张表单上有所警觉,正如央视经济观察带来的共同期盼:期盼政府能尽早拿出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拿出更实际的行动,把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导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泡沫威胁,防止楼市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