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学旅行拓宽育人路径,把德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书本知识拓展到户外实践,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是推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学生在研学旅行中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了感恩之心和爱国精神,拓宽了视野获得了真知。
[关键词]研学旅行 立德树人 重要意义 实施原则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立德树人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特性,需要通过不同途径与形式宣传并执行。近几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均阐明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研学旅行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研学旅行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通过集体就餐、住宿、学习、活动等体验与锻炼。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
例如“今天我当厨师长”,让学生轮流为小组成员摆碗筷、装饭、洗碗,这些活动都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学习做简单的饭菜,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有的孩子写道:“我居然能自己做饭炒菜了,我真佩服我自己,太开心了!”
2.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当今社会,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研学旅行中我们组织的野炊活动,学生自己搭建锅灶、砍柴生火、洗菜做饭,人人动手,分工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过梅花樁”“不倒森林”“团队叠罗汉”等环节中,小组成员需要手拉手,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顺利闯关。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团队的利益,集体合作迸发无穷力量。
3.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例如“心灵剧场”学生把自己的感恩之心精心编入节目中,通过自编自演的节目让观看的学生在欣赏之余,心中默默的种下感恩之心。演出结束后,同学们从90度弯腰鞠躬到深情拥抱教师,感恩老师平时的谆谆教诲;现场连线,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4.研学旅行中让学生获得真知
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学生所学的大多是书本知识,以间接经验和理性知识为主,接地气的感性知识始终欠缺。而研学旅行也许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秘钥。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渔业馆,学生了解到漳州渔业发展史;参观植物馆,学生学会了辨认收集植物的种类,初步了解了植物的特性,把生物课本中的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理解和掌握。科技馆的采茶制茶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茶叶的相关知识,掌握茶叶采摘方法,了解制茶的程序和方法。
5.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组织学生集体观影活动,影片《红海行动》让同学们感受到“蛟龙出海,英雄本色,红海行动,大国扬威”的震撼。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树立远大志向,争当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在研学旅行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几个原则
实践性原则制订研学旅行方案应重点落实实践性原则,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他们才能有所收获,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探究性原则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或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会选择退缩和逃避,即有畏难情绪。而探研性研学旅行则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的传播认识模糊,并只停留在表面,研学旅行中“走进科技馆”环节,让学生在科技馆中探究声的传播方式、理解其产生的原理,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思维就会得到激发。
阶梯性原则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设计研学旅行方案,其难度应有层次性,范围应有延展性,形式应多样化。而且要避免一刀切、难度相当、形式相近、训练能力模式化、活动开展机械化、研学方式简单化等情况。
融合性原则融合性是指研学旅行应与学科相结合,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简单的旅游。
例如,“走近科技馆”探究声音的传播奥秘,将研学旅行与物理学科相融合;“春天的诗”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将研学旅行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将研学旅行和课程改革结合,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等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让研学旅行真正凸显出“研学”这一特征。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研学旅行的第一要务,若没有安全保障,一切就无从谈起。为了提高研学旅行的安全性,在设计研学旅行方案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安全问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同时要制订好安全预案、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总之,开展研学旅行,不仅利于发展素质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研学旅行作为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具有巨大空间。我们应该遵循相关原则,不断摸索改进,进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161.
[2]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
[3]《浅谈研学旅行的意义》
福建省漳州市闽师大附中
[关键词]研学旅行 立德树人 重要意义 实施原则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立德树人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特性,需要通过不同途径与形式宣传并执行。近几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均阐明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研学旅行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研学旅行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通过集体就餐、住宿、学习、活动等体验与锻炼。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
例如“今天我当厨师长”,让学生轮流为小组成员摆碗筷、装饭、洗碗,这些活动都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学习做简单的饭菜,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有的孩子写道:“我居然能自己做饭炒菜了,我真佩服我自己,太开心了!”
2.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当今社会,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研学旅行中我们组织的野炊活动,学生自己搭建锅灶、砍柴生火、洗菜做饭,人人动手,分工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过梅花樁”“不倒森林”“团队叠罗汉”等环节中,小组成员需要手拉手,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顺利闯关。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团队的利益,集体合作迸发无穷力量。
3.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例如“心灵剧场”学生把自己的感恩之心精心编入节目中,通过自编自演的节目让观看的学生在欣赏之余,心中默默的种下感恩之心。演出结束后,同学们从90度弯腰鞠躬到深情拥抱教师,感恩老师平时的谆谆教诲;现场连线,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4.研学旅行中让学生获得真知
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学生所学的大多是书本知识,以间接经验和理性知识为主,接地气的感性知识始终欠缺。而研学旅行也许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秘钥。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渔业馆,学生了解到漳州渔业发展史;参观植物馆,学生学会了辨认收集植物的种类,初步了解了植物的特性,把生物课本中的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理解和掌握。科技馆的采茶制茶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茶叶的相关知识,掌握茶叶采摘方法,了解制茶的程序和方法。
5.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组织学生集体观影活动,影片《红海行动》让同学们感受到“蛟龙出海,英雄本色,红海行动,大国扬威”的震撼。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树立远大志向,争当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在研学旅行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几个原则
实践性原则制订研学旅行方案应重点落实实践性原则,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他们才能有所收获,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探究性原则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或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会选择退缩和逃避,即有畏难情绪。而探研性研学旅行则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的传播认识模糊,并只停留在表面,研学旅行中“走进科技馆”环节,让学生在科技馆中探究声的传播方式、理解其产生的原理,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思维就会得到激发。
阶梯性原则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设计研学旅行方案,其难度应有层次性,范围应有延展性,形式应多样化。而且要避免一刀切、难度相当、形式相近、训练能力模式化、活动开展机械化、研学方式简单化等情况。
融合性原则融合性是指研学旅行应与学科相结合,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简单的旅游。
例如,“走近科技馆”探究声音的传播奥秘,将研学旅行与物理学科相融合;“春天的诗”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将研学旅行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将研学旅行和课程改革结合,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等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让研学旅行真正凸显出“研学”这一特征。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研学旅行的第一要务,若没有安全保障,一切就无从谈起。为了提高研学旅行的安全性,在设计研学旅行方案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安全问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同时要制订好安全预案、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总之,开展研学旅行,不仅利于发展素质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研学旅行作为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具有巨大空间。我们应该遵循相关原则,不断摸索改进,进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161.
[2]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
[3]《浅谈研学旅行的意义》
福建省漳州市闽师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