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是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也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面对的教育主体,转化学困生,让他们同样具有一个光明的发展空间,教师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工作,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策略。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展开研究,有机结合班级管理与德育,探讨如何实现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德育;学困生
传统认知中的学困生,往往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关心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即可。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评判标准未免太狭隘了些,对于班级里那些学习困难、纪律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同样也是学困生,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以往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恐怕很难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在班级管理中结合德育,针对学困生展开转化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思维意识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指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念看待学习与身边的事物,成长为健康阳光的人。
一、学困生的成因
不遵守纪律、无视纪律是学困生的典型特点,特别是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意识,难道他们还不明白纪律的作用吗?不,他们是知道的,至少是知道一部分的,但他们就是不想遵守纪律、不想学习,还打扰其他人学习,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性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先天遗传,有的学生懂事听话,有的学生调皮倔强,那么反映到学习生活中,后者就是典型的不喜欢遵守纪律的学困生。第二点是学生家庭环境的因素,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家长习惯采用棍棒式教育方式,孩子一犯错就男女混合双打,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只会愈演愈烈,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还有的家长习惯采用溺爱式教育,无底线纵容孩子的任性行为,让孩子养成目中无人的错误认知;还有的家长采用放养式教育,不闻不问,在自由生长的环境下孩子极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误导,进而发展成学困生。以上皆为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只有知道了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展开针对性的转化教育。
二、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
(一)转变管理观念,展开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习惯依据自己的教育方式划分学生,反馈良好的为学优生,反饋较差的为学困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设计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接受的为好的教育方式,反之亦然,将其摒弃。因此,教师在教育学困生时应做到因材施教。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1]。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付出了心血,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果,所以部分老师会将责任推到学生身上,断言学生教不好了,真的是这样吗?在绝大多数教师认知里,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我们班的小亮,上学迟到,上课说话、打牌,下课睡觉养足精神上课继续闹,是一个刺头,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学困生。之前就有别的教师给我反映:教不好,说不听,骂不改,家长来了打也没用,教不好了。我听了之后很是讶异,难道这个学生真的无药可救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点观察,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小亮之所以纪律差、不愿意学习并不是其他人所说的故意搞怪,身为高年级的学生,他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意识,或许是以往教师的教育方式有误,让他误以为纪律都是纸上的东西,他并不清楚也不认为违反纪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选择性无视纪律。在得到这一结论后,我决定从自己身上下手,让小亮意识到不遵守纪律的后果。有一次碰到小亮最喜欢的体育课,我故意拖延大家的时间,小亮果然忍不住了,他在教室里公然指责我:“老师,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违反了纪律。”我反问他:“违反纪律有什么后果吗?”小亮接着说:“你违反纪律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我假装恍然大悟:“嗷,那这是我的问题,我不应该违反纪律,既然纪律上明确说了不应该无故占课,那就不应该占课,老师知道错了,向你们道歉,现在你们去上体育课吧。”小亮被我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反应惊到了,这和他以往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他沉默了。
(二)加强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学困生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就可以成功转化教育的,但小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教师耐心等待,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针对性的转化教育,就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成果。
经过上次的教师主动因违反纪律而道歉事件后,我观察到,小亮在一点一点的做出改变,他迟到的频率在缓慢的降低,上我的课的时候,也安分了不少,尽量不对其他的学生产生干扰。我意识到,自己的方法可能用对了,为了进一步巩固我的教育成果,我与小亮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就小亮在学校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探讨,不出我意料,小亮的父母承诺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听到这话的我对小亮的父母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你们是想要你们的儿子成才还是成柴?”读音相似的两个字可以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小亮的父母果断表示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接着我含蓄的告知小亮的父母,要想让孩子成才,就要适当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小亮已经是一个小大人,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尊严,一味打骂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世上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小亮的父母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态度诚恳的向我请教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亮的成长和进步简直可以用火箭般的速度来形容,一年后,小亮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了,我很欣慰,我知道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
结束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教出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教出品行好的学生。只有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陈玉. 如何在小学学困生中开展德育[J]. 新课程(上),2018(03):253.
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中心小学 广东湛江 524394
【关键词】小学;德育;学困生
传统认知中的学困生,往往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关心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即可。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评判标准未免太狭隘了些,对于班级里那些学习困难、纪律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同样也是学困生,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以往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恐怕很难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在班级管理中结合德育,针对学困生展开转化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思维意识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指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念看待学习与身边的事物,成长为健康阳光的人。
一、学困生的成因
不遵守纪律、无视纪律是学困生的典型特点,特别是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意识,难道他们还不明白纪律的作用吗?不,他们是知道的,至少是知道一部分的,但他们就是不想遵守纪律、不想学习,还打扰其他人学习,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性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先天遗传,有的学生懂事听话,有的学生调皮倔强,那么反映到学习生活中,后者就是典型的不喜欢遵守纪律的学困生。第二点是学生家庭环境的因素,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家长习惯采用棍棒式教育方式,孩子一犯错就男女混合双打,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只会愈演愈烈,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还有的家长习惯采用溺爱式教育,无底线纵容孩子的任性行为,让孩子养成目中无人的错误认知;还有的家长采用放养式教育,不闻不问,在自由生长的环境下孩子极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误导,进而发展成学困生。以上皆为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只有知道了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展开针对性的转化教育。
二、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
(一)转变管理观念,展开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习惯依据自己的教育方式划分学生,反馈良好的为学优生,反饋较差的为学困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设计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接受的为好的教育方式,反之亦然,将其摒弃。因此,教师在教育学困生时应做到因材施教。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1]。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付出了心血,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果,所以部分老师会将责任推到学生身上,断言学生教不好了,真的是这样吗?在绝大多数教师认知里,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我们班的小亮,上学迟到,上课说话、打牌,下课睡觉养足精神上课继续闹,是一个刺头,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学困生。之前就有别的教师给我反映:教不好,说不听,骂不改,家长来了打也没用,教不好了。我听了之后很是讶异,难道这个学生真的无药可救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点观察,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小亮之所以纪律差、不愿意学习并不是其他人所说的故意搞怪,身为高年级的学生,他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意识,或许是以往教师的教育方式有误,让他误以为纪律都是纸上的东西,他并不清楚也不认为违反纪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选择性无视纪律。在得到这一结论后,我决定从自己身上下手,让小亮意识到不遵守纪律的后果。有一次碰到小亮最喜欢的体育课,我故意拖延大家的时间,小亮果然忍不住了,他在教室里公然指责我:“老师,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违反了纪律。”我反问他:“违反纪律有什么后果吗?”小亮接着说:“你违反纪律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我假装恍然大悟:“嗷,那这是我的问题,我不应该违反纪律,既然纪律上明确说了不应该无故占课,那就不应该占课,老师知道错了,向你们道歉,现在你们去上体育课吧。”小亮被我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反应惊到了,这和他以往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他沉默了。
(二)加强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学困生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就可以成功转化教育的,但小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教师耐心等待,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针对性的转化教育,就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成果。
经过上次的教师主动因违反纪律而道歉事件后,我观察到,小亮在一点一点的做出改变,他迟到的频率在缓慢的降低,上我的课的时候,也安分了不少,尽量不对其他的学生产生干扰。我意识到,自己的方法可能用对了,为了进一步巩固我的教育成果,我与小亮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就小亮在学校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探讨,不出我意料,小亮的父母承诺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听到这话的我对小亮的父母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你们是想要你们的儿子成才还是成柴?”读音相似的两个字可以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小亮的父母果断表示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接着我含蓄的告知小亮的父母,要想让孩子成才,就要适当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小亮已经是一个小大人,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尊严,一味打骂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世上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小亮的父母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态度诚恳的向我请教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亮的成长和进步简直可以用火箭般的速度来形容,一年后,小亮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了,我很欣慰,我知道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
结束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教出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教出品行好的学生。只有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陈玉. 如何在小学学困生中开展德育[J]. 新课程(上),2018(03):253.
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中心小学 广东湛江 52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