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法制宣传教育对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创新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是建设“平安中国”的现实需要。当前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制定符合基层和民众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期规划,深化政法机关办案释法说理工作机制,建立专业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健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关键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问题;对策
建设“平安中国”是党中央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考量,建设“平安中国”都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平安中国”的基础。多年依法治国的实践证明,法制宣传教育对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培养公民遵纪守法意识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考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我们看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存在着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用战略的眼光、理性的态度重新认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平安中国”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平安中国”的现实需要
1.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肯定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既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国家能否实现依法而治,不但与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司法机构有关,而且与国民形成的法律文化、法治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①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它追求的是“无讼”,这与现代法治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契约”来维持、更讲求权利与义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仅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使民众的思维和观念从传统的“泥沼”中走出来,形成蕴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代法治意识。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依靠法制宣传,对民众进行持久而细致入微的教育。
2.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主体、交易形式、经济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经济纠纷也越来越多。这些纠纷如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拖慢、阻碍经济转型跨越的步伐。例如市场上不时出现的假冒知名品牌、侵犯技术专利的“山寨”产品,不但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更为严重的是,它使品牌和技术专利所有者的市场收益受损,极大地挫伤了其研发新产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积极性,导致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后果,成为企业经营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高耗能向低耗能、加工型向技术型转型的障碍。但是,传统的“自主调解”模式显然已经不可能担负市场经济定分止争的重任,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依靠法制的力量和群众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高度自觉,如此,我们就必须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用法治的手段保障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经济转型跨越顺利实现。
3.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法治文化的推进作为基础和背景。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法治精神实践的方式、过程和实现的结果。实际上,法治精神是否深入人心,正是通过每一个公民都能够遵守像“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细小的规则体现出来的。要将这种尊崇法治、遵守规则、尊重法律权威的现代法治理念融入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形成先进的法治文化,进而改变传统的积弊和人们的行为习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决不能忽视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作用。
二、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部门、单位没有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以研究、部署和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依赖于上级机关的安排部署,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主动开展工作。
2.相关部门、单位没有制定与国家全民普法总体部署相配套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远规划。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呈现出短期性、临时性、阶段性、分散性的特征,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没有工作成效的评估标准。
3.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单一,受众覆盖面不广。标语式、广场式、广播式、传单式的法制宣传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效果,但是存在受众面狭窄、没有针对性、缺乏系统性的缺陷,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宏观要求不相适应。
4.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不符合我国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实际。宣传内容专业性过强,解释法律比较生硬,缺乏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活、对法与理进行条分缕析的鲜活案例。
5.没有建立起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公检法司各自为政的单兵作战为主,没有统筹协调的专门机构,形不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措施构想
1.制定符合基层和民众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期规划。以国家全民普法规划为蓝本,聘请专家学者和具有司法实践经验的人员,对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展开调研,找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调研报告,提出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制定事先有论证、事后有评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具体、效果明显的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方案。要以战略的眼光和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长远规划,避免急功近利、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短视做法。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以水滴石穿的坚守,逐步提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2.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受众面。在村、社、街道、社区人们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法制宣传教育专栏,由指定的责任单位(部门)负责定期(最长不应超过半个月)更换宣传内容。宣传内容以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解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剖析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为主,使群众能够利用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时机主动接受法制教育。
3.进一步推进政法机关办案释法说理工作机制。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的案件,在其立案决定、批捕决定、起诉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中,除了载明处理结果外,要对得出该结果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法理依据进行详细的陈述,解除当事人心中的疑问,使群众看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增强依法办事的信心。另外,政法机关还可以每年选择一些不涉及秘密的典型案例,编印成册,免费发放给群众,使群众能够方便的学习和了解法律,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法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4.发挥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等特点,要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政法机关就应该借力媒体,与他们密切合作,既满足媒体的需求又兼顾法制宣传教育的需要,使双方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共同承担起提高公民法律素养的重任。
5.建立专业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从相关部门抽调一些具有较高的法律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人员,建立专职的法制宣传教育机构,由他们按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期规划的要求,制定每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案,确定宣传的内容、时间和方式,并由他们负责组织实施和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同时,该机构还可以承担新闻发言、向媒体供稿、组织协调、案例编写等工作。
6.健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实际上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才是整个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我国形成良好法制环境的关键所在,是重中之重。按照人的成长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几条法律条文,了解一点法律常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形成蕴含现代法治理念的优秀法治文化。因此,必须把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组织法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按照不同的年龄层级,编写法治文化教材,从幼儿园到大学,持之以恒地开展法治文化教育,使他们在融入社会生活之前即形成守法、尊法、信法的法律意识,使民众的法律素质从整体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他们将这种优秀法治文化代代相传,形成法治文化的良性循环。
总之,“平安中国”建设不仅仅与社会治安有关,实际上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与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民众法律素养和道德水平,以及树立法律权威、提高执法公信力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则是所有这些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立足长远的工作,必须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效。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北京,2008年10月第一版,58页。
②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
法制宣传教育对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创新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是建设“平安中国”的现实需要。当前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制定符合基层和民众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期规划,深化政法机关办案释法说理工作机制,建立专业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健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关键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问题;对策
建设“平安中国”是党中央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考量,建设“平安中国”都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平安中国”的基础。多年依法治国的实践证明,法制宣传教育对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培养公民遵纪守法意识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考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我们看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存在着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用战略的眼光、理性的态度重新认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平安中国”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平安中国”的现实需要
1.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肯定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既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国家能否实现依法而治,不但与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司法机构有关,而且与国民形成的法律文化、法治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①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它追求的是“无讼”,这与现代法治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契约”来维持、更讲求权利与义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仅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使民众的思维和观念从传统的“泥沼”中走出来,形成蕴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代法治意识。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依靠法制宣传,对民众进行持久而细致入微的教育。
2.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主体、交易形式、经济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经济纠纷也越来越多。这些纠纷如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拖慢、阻碍经济转型跨越的步伐。例如市场上不时出现的假冒知名品牌、侵犯技术专利的“山寨”产品,不但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更为严重的是,它使品牌和技术专利所有者的市场收益受损,极大地挫伤了其研发新产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积极性,导致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后果,成为企业经营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高耗能向低耗能、加工型向技术型转型的障碍。但是,传统的“自主调解”模式显然已经不可能担负市场经济定分止争的重任,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依靠法制的力量和群众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高度自觉,如此,我们就必须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用法治的手段保障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经济转型跨越顺利实现。
3.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法治文化的推进作为基础和背景。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法治精神实践的方式、过程和实现的结果。实际上,法治精神是否深入人心,正是通过每一个公民都能够遵守像“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细小的规则体现出来的。要将这种尊崇法治、遵守规则、尊重法律权威的现代法治理念融入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形成先进的法治文化,进而改变传统的积弊和人们的行为习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决不能忽视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作用。
二、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部门、单位没有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以研究、部署和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依赖于上级机关的安排部署,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主动开展工作。
2.相关部门、单位没有制定与国家全民普法总体部署相配套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远规划。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呈现出短期性、临时性、阶段性、分散性的特征,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没有工作成效的评估标准。
3.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单一,受众覆盖面不广。标语式、广场式、广播式、传单式的法制宣传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效果,但是存在受众面狭窄、没有针对性、缺乏系统性的缺陷,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宏观要求不相适应。
4.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不符合我国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实际。宣传内容专业性过强,解释法律比较生硬,缺乏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活、对法与理进行条分缕析的鲜活案例。
5.没有建立起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公检法司各自为政的单兵作战为主,没有统筹协调的专门机构,形不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措施构想
1.制定符合基层和民众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期规划。以国家全民普法规划为蓝本,聘请专家学者和具有司法实践经验的人员,对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展开调研,找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调研报告,提出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制定事先有论证、事后有评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具体、效果明显的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方案。要以战略的眼光和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长远规划,避免急功近利、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短视做法。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以水滴石穿的坚守,逐步提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2.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受众面。在村、社、街道、社区人们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法制宣传教育专栏,由指定的责任单位(部门)负责定期(最长不应超过半个月)更换宣传内容。宣传内容以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解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剖析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为主,使群众能够利用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时机主动接受法制教育。
3.进一步推进政法机关办案释法说理工作机制。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的案件,在其立案决定、批捕决定、起诉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中,除了载明处理结果外,要对得出该结果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法理依据进行详细的陈述,解除当事人心中的疑问,使群众看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增强依法办事的信心。另外,政法机关还可以每年选择一些不涉及秘密的典型案例,编印成册,免费发放给群众,使群众能够方便的学习和了解法律,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法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4.发挥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等特点,要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政法机关就应该借力媒体,与他们密切合作,既满足媒体的需求又兼顾法制宣传教育的需要,使双方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共同承担起提高公民法律素养的重任。
5.建立专业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从相关部门抽调一些具有较高的法律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人员,建立专职的法制宣传教育机构,由他们按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期规划的要求,制定每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案,确定宣传的内容、时间和方式,并由他们负责组织实施和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同时,该机构还可以承担新闻发言、向媒体供稿、组织协调、案例编写等工作。
6.健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实际上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才是整个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我国形成良好法制环境的关键所在,是重中之重。按照人的成长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几条法律条文,了解一点法律常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形成蕴含现代法治理念的优秀法治文化。因此,必须把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组织法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按照不同的年龄层级,编写法治文化教材,从幼儿园到大学,持之以恒地开展法治文化教育,使他们在融入社会生活之前即形成守法、尊法、信法的法律意识,使民众的法律素质从整体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他们将这种优秀法治文化代代相传,形成法治文化的良性循环。
总之,“平安中国”建设不仅仅与社会治安有关,实际上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与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民众法律素养和道德水平,以及树立法律权威、提高执法公信力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则是所有这些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立足长远的工作,必须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效。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北京,2008年10月第一版,58页。
②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