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诵读在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长恨歌》为例,探讨了诵读方法在课堂教学申的运用。
关键词 《长恨歌》 古典诗歌 课堂教学 诵读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很讲究音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更要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上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诵吟咏,以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由以上文字来看,诵读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应起到重要作用。笔者从读美、读情、读音三个角度在《长恨歌》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单元要求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篇幅较长。若句句赏析,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也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决定使用诵读的方法,并确定诵读重点。有三点应重点诵读,即:贵妃之美、人物之情、音律之美。在课堂中,学生诵读,老师加以指导,师生同游予古典之境,不亦快哉!
一、“读”出人物“美”
诗中杨玉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诗人给读者塑造了一个有着惊艳之美的女主人公。人物之美集中表现在一个动作、一种状态、一次盛装出场上。此三处应该是诵读的重点所在。
1 一个动作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的美在这一句诗中被无限放大了。“百媚生”本已是极度惊叹,然而仅仅是“回眸一笑”这一个动作,便足以使“六宫粉黛无颜色”。因此,诵读时“百媚生”、“无颜色”均应读出无限惊叹与感慨。而“回眸一笑”的动作是这一切的基础,“回眸”与一笑”都应停顿并重读,方能尽显杨玉环的惊世之美。
2 一种状态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本句突出了杨玉环“娇”的状态。由于封建社会对女子“美”的标准是娇弱,作者写出女主人公因“无力”需要“侍儿扶起”来突出娇美的状态。因此,“娇”字自当重读,且前后应有适当停顿,并以悠长语气突出其万般矫弱、惹人怜惜的特点。
3 一次盛装出场
“云鬓花颜金步摇,荚蓉帐暖度春宵,”此句让人不由联想到女主人公经过精心装扮出见君王的场景。鬓如云,颜似花,并饰以精美的饰品。一般在二二三的读法中。前四字后的停顿最长,此处若如此处理便不甚恰当。应当在二二三中平均分配停顿时间,以充分表现三种美的状态。同时,应将重音置于“云”、“花”、“金”三字之上,以集中突出美的特点。
二、“读”出人物“情”
《长恨歌》一诗的主旨具有多元化特点,历来有多种说法。我们选取了“爱情说”作为诵读角度。为表现李杨二人的缠绵爱情,读出人物的情感是诵读的关键点。
1 “读”出“恩爱”
李杨二人的“恩爱”在诗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相见前的“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相见之前,李杨二人均有所“求”,且“思求”甚切。一个是统治字内,多年求索,苦苦寻觅而“求不得”;一个是“天生丽质”,欲钓金龟。因此,诵读时“御宇多年”、“天生丽质”均应读得急促、清晰,以表现心情的迫切:而“求不得”、“难自弃”应舒缓沉重,以表现心情的怅惘,以为下文的相见蓄势。
第二是相见后“珍惜”。“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通过珍惜相遇的时光,突出如胶似漆的恩爱之情。本句“苦短”应重读,以表现对春宵易逝的无奈和珍惜。而“君王不早朝”则应以急促而惊讶的语气读出。要知道,早朝是一个封建君王的重要责任,也是臣民衡量君主英明还是昏庸的重要标准之一,玄宗竟然如此。惊讶的语气会让其“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形象呼之欲出。从而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2 “读”出“难舍”
死别是本诗的一大高潮,也是情感最为浓烈的地方。关键处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读此句,不妨以玄宗的口气来读。情感便会真切得多。一些表达情感比较集中的词语可以在一句话读完后加以重复,以加强情感的抒发。如“无奈何”、“无人收”。我们在诵读时充分体验、表达玄宗此时的无奈与悲怆,再以词语反复的手法发出由衷的呼号,读来自当震撼人心。
3 “读”出“思念”
君王的爱情总是让人生疑,因为有“三千佳丽”。怎能专心于一入?然而,玄宗用近乎绝望的思念,演绎了这弥足珍贵的君王之爱。本部分的关键诗句有:“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此四旬集中表现了物是人非、睹物恩人的悲伤情感。读此句,应该注重前句与后句的情感对比。
作者简介:高家胜,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教师。
关键词 《长恨歌》 古典诗歌 课堂教学 诵读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很讲究音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更要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上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诵吟咏,以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由以上文字来看,诵读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应起到重要作用。笔者从读美、读情、读音三个角度在《长恨歌》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单元要求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篇幅较长。若句句赏析,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也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决定使用诵读的方法,并确定诵读重点。有三点应重点诵读,即:贵妃之美、人物之情、音律之美。在课堂中,学生诵读,老师加以指导,师生同游予古典之境,不亦快哉!
一、“读”出人物“美”
诗中杨玉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诗人给读者塑造了一个有着惊艳之美的女主人公。人物之美集中表现在一个动作、一种状态、一次盛装出场上。此三处应该是诵读的重点所在。
1 一个动作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的美在这一句诗中被无限放大了。“百媚生”本已是极度惊叹,然而仅仅是“回眸一笑”这一个动作,便足以使“六宫粉黛无颜色”。因此,诵读时“百媚生”、“无颜色”均应读出无限惊叹与感慨。而“回眸一笑”的动作是这一切的基础,“回眸”与一笑”都应停顿并重读,方能尽显杨玉环的惊世之美。
2 一种状态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本句突出了杨玉环“娇”的状态。由于封建社会对女子“美”的标准是娇弱,作者写出女主人公因“无力”需要“侍儿扶起”来突出娇美的状态。因此,“娇”字自当重读,且前后应有适当停顿,并以悠长语气突出其万般矫弱、惹人怜惜的特点。
3 一次盛装出场
“云鬓花颜金步摇,荚蓉帐暖度春宵,”此句让人不由联想到女主人公经过精心装扮出见君王的场景。鬓如云,颜似花,并饰以精美的饰品。一般在二二三的读法中。前四字后的停顿最长,此处若如此处理便不甚恰当。应当在二二三中平均分配停顿时间,以充分表现三种美的状态。同时,应将重音置于“云”、“花”、“金”三字之上,以集中突出美的特点。
二、“读”出人物“情”
《长恨歌》一诗的主旨具有多元化特点,历来有多种说法。我们选取了“爱情说”作为诵读角度。为表现李杨二人的缠绵爱情,读出人物的情感是诵读的关键点。
1 “读”出“恩爱”
李杨二人的“恩爱”在诗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相见前的“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相见之前,李杨二人均有所“求”,且“思求”甚切。一个是统治字内,多年求索,苦苦寻觅而“求不得”;一个是“天生丽质”,欲钓金龟。因此,诵读时“御宇多年”、“天生丽质”均应读得急促、清晰,以表现心情的迫切:而“求不得”、“难自弃”应舒缓沉重,以表现心情的怅惘,以为下文的相见蓄势。
第二是相见后“珍惜”。“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通过珍惜相遇的时光,突出如胶似漆的恩爱之情。本句“苦短”应重读,以表现对春宵易逝的无奈和珍惜。而“君王不早朝”则应以急促而惊讶的语气读出。要知道,早朝是一个封建君王的重要责任,也是臣民衡量君主英明还是昏庸的重要标准之一,玄宗竟然如此。惊讶的语气会让其“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形象呼之欲出。从而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2 “读”出“难舍”
死别是本诗的一大高潮,也是情感最为浓烈的地方。关键处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读此句,不妨以玄宗的口气来读。情感便会真切得多。一些表达情感比较集中的词语可以在一句话读完后加以重复,以加强情感的抒发。如“无奈何”、“无人收”。我们在诵读时充分体验、表达玄宗此时的无奈与悲怆,再以词语反复的手法发出由衷的呼号,读来自当震撼人心。
3 “读”出“思念”
君王的爱情总是让人生疑,因为有“三千佳丽”。怎能专心于一入?然而,玄宗用近乎绝望的思念,演绎了这弥足珍贵的君王之爱。本部分的关键诗句有:“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此四旬集中表现了物是人非、睹物恩人的悲伤情感。读此句,应该注重前句与后句的情感对比。
作者简介:高家胜,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