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几何图形的概念是由属性、内在关联性所组成的,所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会让他们产生较强的畏难情绪。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几何图形的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喜好来设计教学方法。
一、利用直观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1.借助直观道具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为主,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运用一些直观的辅助道具,那么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例如,在教授《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纸巾盒、魔方、书籍等实物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有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此外,教师还要拿出一部分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利用长方体模型来让学生自行列举出长方体面与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观察正方体的棱,由棱引出长方体的顶点。当学生在自己动手“数一数”和“比一比”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逐渐了解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诸多特点,在满足于学生直观感知需求的基础上来加深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2.利用直观操作
对于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均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如果运用听、说、读、写、看等传统方式来进行几何图形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很难让学生去熟练地掌握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基于此,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例如,“体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教师要采用一些直观的操作方法来让学生从视觉的角度着手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数学课程中所隐藏着的生活智慧。其次,教师要运用实际的实验操作来让原本“看不见”的体积空间变成“看得见”的实物。在一个空的玻璃杯中装入三分之二的水,用笔做好水位标记,然后在水中放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一下杯中水的变化,同时让他们思考一下水位上升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会理解到,将石头放到水杯里以后,杯中的空间就被石头占据了,所以将水位“挤”了上去。最后,教师在另外一个同样大小且水位相同的玻璃杯中投入一块更大的石头,让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同时思考问题,为什么水位上升得更多?学生在经过观察和交流后给出结论:这块石头比较大,在水中占据了更多的空间,所以让水位上升得更多。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另一方面还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到结合图形的概念本质。
二、圍绕几何图形的特点来开展教学
1.图形变式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概念表述虽然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几何图形本身却具有不同的位置与形状。简单来说,变式即为超出特征以外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改变的本质特征维持不变,非概念本质特征出现变化的实例。在日后的几何图形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此类事例中所存在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接触图形变式的过程中来更加熟练地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概念。
2.表象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好教学材料,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这些图形材料来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现状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对几何图形的形成表象展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引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来将直观材料所具有的特征描绘出来。例如,在教授《圆柱的认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列举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圆柱形物体,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物体来理解圆柱图形的特征,继而更好地理解圆柱体图像的概念。
三、结合实际来强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以后,应当拿出一部分的课堂时间来带领学生开展演练活动,一方面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几何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几何图形概念的有效方法,继而达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有关于“正方形的周长”课程后,教师就可以以“正方形的长与宽”来设计问题,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利用长和宽来求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小平.探析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3(4):126.
[2]张亚东,韩小伟.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4(2):143.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池店镇雁山中心小学)
一、利用直观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1.借助直观道具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为主,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运用一些直观的辅助道具,那么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例如,在教授《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纸巾盒、魔方、书籍等实物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有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此外,教师还要拿出一部分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利用长方体模型来让学生自行列举出长方体面与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观察正方体的棱,由棱引出长方体的顶点。当学生在自己动手“数一数”和“比一比”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逐渐了解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诸多特点,在满足于学生直观感知需求的基础上来加深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2.利用直观操作
对于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均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如果运用听、说、读、写、看等传统方式来进行几何图形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很难让学生去熟练地掌握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基于此,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例如,“体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教师要采用一些直观的操作方法来让学生从视觉的角度着手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数学课程中所隐藏着的生活智慧。其次,教师要运用实际的实验操作来让原本“看不见”的体积空间变成“看得见”的实物。在一个空的玻璃杯中装入三分之二的水,用笔做好水位标记,然后在水中放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一下杯中水的变化,同时让他们思考一下水位上升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会理解到,将石头放到水杯里以后,杯中的空间就被石头占据了,所以将水位“挤”了上去。最后,教师在另外一个同样大小且水位相同的玻璃杯中投入一块更大的石头,让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同时思考问题,为什么水位上升得更多?学生在经过观察和交流后给出结论:这块石头比较大,在水中占据了更多的空间,所以让水位上升得更多。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另一方面还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到结合图形的概念本质。
二、圍绕几何图形的特点来开展教学
1.图形变式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概念表述虽然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几何图形本身却具有不同的位置与形状。简单来说,变式即为超出特征以外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改变的本质特征维持不变,非概念本质特征出现变化的实例。在日后的几何图形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此类事例中所存在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接触图形变式的过程中来更加熟练地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概念。
2.表象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好教学材料,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这些图形材料来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现状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对几何图形的形成表象展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引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来将直观材料所具有的特征描绘出来。例如,在教授《圆柱的认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列举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圆柱形物体,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物体来理解圆柱图形的特征,继而更好地理解圆柱体图像的概念。
三、结合实际来强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以后,应当拿出一部分的课堂时间来带领学生开展演练活动,一方面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几何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几何图形概念的有效方法,继而达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有关于“正方形的周长”课程后,教师就可以以“正方形的长与宽”来设计问题,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利用长和宽来求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小平.探析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3(4):126.
[2]张亚东,韩小伟.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4(2):143.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池店镇雁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