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地方,而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自身判断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自身的人格出现偏差。如果教育者对小学生的人格没有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人格很容易出现偏差,将严重影响小学生今后的发展。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寻找怎样的育人途径,对小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塑造呢?
一、利用校园文化,内化学生的人格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具有很大的潜在育人功能。在进一步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应让校园每一寸绿地、每一堵墙、每一个宣传栏都蕴涵文化教育内容。如在教室的走廊贴上《三字经》《弟子规》等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在行走之间能警示修生;在楼梯墙壁上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宣传栏里,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奋发上进的热情;在水龙头上方贴上“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在草地上竖着“绿色的草地多美,同学们的行为更美!”这些校园文化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净化学生的人格
班级文化,具有教育无痕的作用。如墙壁上的班规、班训、口号、《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等,对学生的言行、生活、学习有着规范作用;教室的黑板报、学习园地、特色展示栏等,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室的“植物角”“图书角”都是学生自己建设的,学生在共同设计表现本班特色的教室环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定期举行班级文化的评比活动,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一个优雅、整洁、融合、温馨的教室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净化学生的人格。
三、挖掘学科教育功能,修正学生的人格
课堂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地方,教师要挖掘学科人格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真正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领袖英雄、古代圣贤、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格言警句等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如在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之美触动学生内心的美,使一些硬梆梆的说教通过悠扬的旋律,富有人情关怀的方式流入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中外名家作品的欣赏,震撼学生的心灵;自己动手去创造彰显个性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心中的善和学习的进取心,陶冶学生的人格;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力;利用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而品德与生活(社会),是活生生的人格教育教材,在教学中以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生活的道理。我们利用课堂,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人格教育的元素,有意识地将人格教育巧妙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把人格教育当作润物无声的细雨渗入到学生的心田,修正学生的人格。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
人的品德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策划每一项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和提升。如:“教师节”,我们举行“给老师做一件事”的活动,有的学生为老师倒一杯茶,有的学生为老师制作贺卡,有的学生为老师清理办公桌等等,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之恩,让学生懂得了得到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
五、用教师高尚的人格素养,感染学生的人格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成长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据调查发现:如果那个班的老师写字非常漂亮,他的学生也能写一手好字;如果那个班教师的朗读功底很强,那他带出来的学生朗读也不错的;如果那个班老师平常爱打扮的话,他班的学生也很爱美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的高尚师德,始终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会很自然的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有多大,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从高从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高尚的师德去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自身的人格素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六、家校共育,塑造学生的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与家长紧密沟通、交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才有良好的效果。如利用校讯通、班级Q群、微信群、家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建起家校携手的心桥,使学生得到及时的教育。又如举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解决家庭教育的误区,让家庭和学校一起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一起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七、挖掘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格
人的品德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而社会是锻炼小学生品格最好的地方。多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如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夏令营、军训等,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抗挫折能;如有些大商场联合南方都市报举行“小鬼当家”活动,发动小朋友去卖报纸,体验自力更生的生活。
学校德育工作是为每一位学生发展与幸福奠基的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素质教育。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各项教育结合起来,在设计教育教学时注重强化学生人格培养的元素,增强教育活动的人格塑造,让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完善自我,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一、利用校园文化,内化学生的人格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具有很大的潜在育人功能。在进一步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应让校园每一寸绿地、每一堵墙、每一个宣传栏都蕴涵文化教育内容。如在教室的走廊贴上《三字经》《弟子规》等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在行走之间能警示修生;在楼梯墙壁上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宣传栏里,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奋发上进的热情;在水龙头上方贴上“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在草地上竖着“绿色的草地多美,同学们的行为更美!”这些校园文化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净化学生的人格
班级文化,具有教育无痕的作用。如墙壁上的班规、班训、口号、《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等,对学生的言行、生活、学习有着规范作用;教室的黑板报、学习园地、特色展示栏等,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室的“植物角”“图书角”都是学生自己建设的,学生在共同设计表现本班特色的教室环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定期举行班级文化的评比活动,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一个优雅、整洁、融合、温馨的教室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净化学生的人格。
三、挖掘学科教育功能,修正学生的人格
课堂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地方,教师要挖掘学科人格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真正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领袖英雄、古代圣贤、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格言警句等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如在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之美触动学生内心的美,使一些硬梆梆的说教通过悠扬的旋律,富有人情关怀的方式流入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中外名家作品的欣赏,震撼学生的心灵;自己动手去创造彰显个性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心中的善和学习的进取心,陶冶学生的人格;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力;利用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而品德与生活(社会),是活生生的人格教育教材,在教学中以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生活的道理。我们利用课堂,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人格教育的元素,有意识地将人格教育巧妙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把人格教育当作润物无声的细雨渗入到学生的心田,修正学生的人格。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
人的品德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策划每一项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和提升。如:“教师节”,我们举行“给老师做一件事”的活动,有的学生为老师倒一杯茶,有的学生为老师制作贺卡,有的学生为老师清理办公桌等等,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之恩,让学生懂得了得到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
五、用教师高尚的人格素养,感染学生的人格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成长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据调查发现:如果那个班的老师写字非常漂亮,他的学生也能写一手好字;如果那个班教师的朗读功底很强,那他带出来的学生朗读也不错的;如果那个班老师平常爱打扮的话,他班的学生也很爱美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的高尚师德,始终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会很自然的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有多大,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从高从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高尚的师德去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自身的人格素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六、家校共育,塑造学生的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与家长紧密沟通、交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才有良好的效果。如利用校讯通、班级Q群、微信群、家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建起家校携手的心桥,使学生得到及时的教育。又如举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解决家庭教育的误区,让家庭和学校一起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一起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七、挖掘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格
人的品德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而社会是锻炼小学生品格最好的地方。多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如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夏令营、军训等,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抗挫折能;如有些大商场联合南方都市报举行“小鬼当家”活动,发动小朋友去卖报纸,体验自力更生的生活。
学校德育工作是为每一位学生发展与幸福奠基的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素质教育。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各项教育结合起来,在设计教育教学时注重强化学生人格培养的元素,增强教育活动的人格塑造,让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完善自我,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