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的月光殷红的诱惑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爱乐者大多是从《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走进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音乐世界的。曾经聆听过卡巴耶、斯塔德、郭淑珍、张立萍等女高音演唱其谱写的“月亮颂”,2016年5月17日那个初夏之夜,第一次现场欣赏“卢莎卡”咏叹这首名曲。在威尔第、比才、瓦格纳等意、法、德语歌剧新版制作之后,国家大剧院实现了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的中国首演。一个新的语种,同德沃夏克音乐语言有机结合,带来新的声腔语调和音律韵味,在我们的歌剧记忆中,又增添了一次全新的审美体验。
  在很大程度上,全新的审美体验源于全新的精美制作。这次《水仙女》主创班子用“水”做足了文章,全剧三分之二场景都与之相关。根据导演乌戈·德·安纳自述,这个版本“坚持为观众展示以下两种景象:梦幻和真实的世界”。乌戈认为,两个不同的世界,概念都很清晰:“自然是纯洁无瑕的文明与文化,而主要由城市居民为代表的颓废和自毁性造就了真实世界。”简言之,仙界单纯而人间复杂。借用《红楼梦》的说法,一个是“水做的”清明纯净,一个是“泥做的”浑浊污秽。导演同时兼任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塞尔乔·梅塔里(多媒体设计)、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编舞)与乌戈联手搭班。
  新版首轮首演主力阵容如下:卢莎卡(水仙女)一迪娜拉·阿丽维拉/周晓琳,洁西巴巴(女巫)-斯黛拉·格里高里安/郭燕愉,王子一彼得·博格尔/拉迪斯拉夫·埃而格尔,老水仙(湖王)一纳坦·博格/田浩江,外国公主一约拉娜·伏加索娃/柯绿娃。斯洛伐克指挥家拉斯提斯拉夫·斯图尔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
  水底世界与猎物馆藏
  全新的观剧体验,从检票入口处开始,每位观众都领到了一副3D眼睛,新鲜。第一幕和第三幕的舞台就像一个大型“水族馆”,所有幕间音乐皆演化在透过3D眼镜看到的“水世界”之中。
  歌剧《水仙女》和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情节大同小异,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水中仙女恋上人间王子,她在月光下诉说心事,父王规劝无果指点迷津;仙女求助巫婆,“只要我能爱他,宁愿变成哑巴”。经受脱胎换骨之痛而变幻人形的卢莎卡,在森林里被王子成功“俘获”带回城堡;新婚之夜,王子移情别恋成为异国公主的“猎物”。经历人间失败爱情的水仙女,断然拒绝巫婆用其爱人鲜血复活的建议;最终,王子在湖边向水仙女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无悔爱情,他甘愿接受“死亡之吻”,全剧在水仙女孤单背影的定格中落幕。
  根据杰罗斯拉夫·克伐比尔(又译:亚罗斯拉夫·克瓦皮尔)脚本,一幕和三幕场景,应该是在“草原湖畔,岸边有一棵古老的柳树和女巫的小屋”;二幕场景,应该是在“城堡宫殿,即将举行王子新婚典礼的大厅”。这就是说,全剧的故事都发生在地上而非水下,“水仙女”卢莎卡也应该是坐在柳树的枝丫上,仰望夜空的明月咏叹……
  如果原样照搬,肯定那就不是乌戈了。
  于是,本应在绿茵草地上欢歌喜舞的森林仙女变身湖中精灵,在水底随波逐浪玩笑嬉戏。一群孩子扮成青蛙、大虾、肥鱼、螃蟹……我们的女主人公则栖身于一只巨大的金色海螺里。天幕从未出现过一轮明月,卢莎卡沐浴在投射于水底的月光下,演唱那首引人入胜的“月亮颂”。应该说,“写意”的朦胧光晕,要比“写实”的澄澈光芒,更富诗意别具意境。
  《水仙女》的童话世界,从水底到皇宫。水底很梦幻,皇宫很魔幻。第二幕开场,“御厨”们一边准备婚宴一边议论婚事,舞台后方有一扇巨大的镜面墙;而后镜面隐去,取而代之以六个巨大的玻璃柜,金色巨兽“标本”赫然陈列其中。这里的戏虽已转至“现实”的世界,舞美设计却依然延续着“童话”的景观。看来导演有意识地一定要将“抒情童话歌剧”进行到底。
  童话的表现风格与处理方式不单体现于舞美设计,还有人物造型与服装设计等等与之呼应。乌戈一手操持严格统一,第一幕王子林中狩猎的随从,既非王公贵族又非大臣武士,他们就是身着红色猎装的一群“猎狗”,很有意思吧?人模狗样,应该就是这样。第二幕王子新婚店里的宾客,既非公侯伯子男爵,又非公主名媛淑女,他们就是身着花色裙装的一群“玩偶”,也别有趣味吧?
  我特别注意卢莎卡,从仙女到美人,她的“身份”“物种”与“标志”“形象”,所有的变化,基本始于最为直观的外部“包装”服饰。巫婆在施法的过程中,卢莎卡浑身颤栗抖索,我们可以联想到安徒生笔下的小人鱼。同命相怜何其相似,如炼狱般非人所能忍受的痛,似利刃划破割裂的痛感。水仙女湖蓝色的薄纱水裙被撕开剥去,卢莎卡纯白上衣映衬着腰身以下的裙裾,已见一片鲜血般触目惊心的殷红。还有那双红艳炫彩的高跟鞋也颇有寓意,既象征着卢莎卡领受了爱的魔咒,又代表着卢莎卡遭受了爱的创伤。乌戈如此匠心独运,实在令人感叹佩服。
  但我不喜欢导演二幕开场的处理,两只体形超大夸张的人偶家禽(土鸡与火鸡),虽夺人眼目平添几分童话式的喜感,在舞台上却频频搅戏。厨师群体的哑剧表演也会减分,他们和鸡们相当干扰视听。这里猎人与厨师的二重唱举足轻重,既表达了宫廷上下对这桩婚事的猜疑排斥与惊恐不安,又透露了王子本人对神秘新娘的困惑烦恼与心神不宁,“他们的爱情可能不会有结果,王子又被一个外国公主俘获了他的心”。这是对后续剧情的预热和铺垫,重唱文辞并非无足轻重,那些杂耍式的哑剧和家禽偶的作态插科打诨,屡屡让观众分心散神而忽略了音乐。
  民族特性与创作个性
  早就听说,这次担任《水仙女》的指挥家拉斯提斯拉夫·斯图尔来自斯洛伐克。这条信息至少让我们有了足够的信心,德沃夏克的音乐风格,应该不会走味儿出圈儿。这位指挥虽不算赫赫有名的大腕,但他是作曲家的半个老乡,而且,他在母腹中就已听到了“月亮颂”,女高音歌唱家给儿子的胎教可不是谁都能够有幸受教的。在音乐家庭中耳濡目染成长壮大的指挥家,这部经典他听过上千遍。该剧的音乐和唱段不仅清晰地刻印在脑海里,而且已自然地融化在血脉中。这就是指挥家独特的优势。
  在首演当晚填满座席的观众,虽不同程度受媒体宣传的诱惑。但走进剧场以后很快就会发现,无论“水族馆”式3D观影的舞美,还是群鸟喙啄鼻子尖的游戏,这些显得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听到了精彩绝伦的音乐和美妙无比的歌唱。伟大的德沃夏克用《水仙女》有力证明,他谱写的歌剧音乐堪与《斯拉夫狂想曲》《第九交响曲》《摩拉维亚二重唱》《圣母悼歌》等器乐声乐作品相媲美,同样引人入胜激化共鸣。   最大程度还原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头功,应该授予优秀的指挥家。斯图尔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灵犀默契,我们才能在国家大剧院聆赏纯正地道原汁原味的斯拉夫音乐的特殊味道,感受德沃夏克歌剧“音乐母语”的特殊魅力。全剧中的器乐段落篇幅占有相当比例,音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从序曲到间奏曲,从咏叹调到浪漫曲,从独白到重唱,一边侧耳聆听,一边由衷感叹:德沃夏克,了不起!斯图尔,了不起!经他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年轻乐师们的通力合作,德沃夏克音乐之魂新生复活。《水仙女》大量的音乐都是那么摄魂、销魂、勾魂,在这神奇美丽的音乐世界里,我们也像被其施法附体,感应魔咒般的神力驱使魅力诱惑,神不守舍灵魂出窍,深深沉醉其中无力自拔。
  毫无疑问,德沃夏克个性化的歌剧语汇,有别于瓦格纳、威尔第,全剧音乐丰盈着斯拉夫的民族情怀。其抒情性的旋律感,优美而简朴、开阔又舒朗,独具一格自成一派。音乐为角色设计的动机、主题、性格、气质,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其戏剧性的张力感,强悍而厚重、丰富又斑斓,独树一帜另辟蹊径。音乐为剧情设计的框架、织体、色彩、层次,声效奇异非同凡响。在表现力与感染力上,相比瓦格纳、威尔第作品,可谓伯仲之间各有千秋。
  该剧里的重唱与合唱,篇幅分量似不及瓦格纳、威尔第的某些剧目,但其艺术品相却毫不逊色。第一幕和第三幕的精灵三重唱似与《尼伯龙根的指环》之《莱茵的黄金》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幕的猎人与厨师、公主与王子的重唱、幕后的宾客合唱,第三幕卢莎卡与王子的诀别终曲等,听上去别有意蕴非常过瘾。斯图尔的自觉能动至关重要,他对《水仙女》深爱达到情有独钟的熟稔程度、理解深度,无不演化为精准无误、圆熟练达的指挥技艺。如果换一个指挥,即使比他名声响、资历深,恐怕也未必能够达到如此超乎预期的理想效果。相比某些指歌剧作品如挥器乐作品的大腕,斯图尔的温柔谦和、优雅宽厚多么难能可贵。从头至尾,他对舞台上的演员、歌队照顾周到体贴入微,现场乐队同演员、歌队珠联璧合光彩耀华,浑然天成堪称完美。
  声歌情韵与黄金组合
  因为集中了这堂超强阵容黄金组合,早已耳熟能详的“月亮颂”在首演当晚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可谓真实丰沛、自然生动。阿塞拜疆女高音歌唱家迪娜拉·阿丽维拉活化演绎水仙女,神形兼备、声情并茂。接下来“您远古的智慧洞察一切”“父亲,我已丧失了魅力”“我被我的爱诅咒”等水仙女唱段,无不令人赞叹。听上去,迪娜拉的声音造型与行腔归韵确实有别于瓦格纳女高音、威尔第女高音,她并非从头到尾按Bel canto的路子走,听多了就品出“水仙女”的特殊味道。她的高音区通透松弛毫无负担,弱声细若游丝,但却不像蚕丝般柔软,而像钢丝样坚硬。满宫满调兼备韧性弹力,释放出斯拉夫民族倔强狂野和忧郁敏感的性情气息。她的优势,还体现在她的肢体语言精确细腻,举手投足引颈回眸,一个为爱痴迷奋不顾身的水中精灵,呼之欲出活灵活现。无论在水里还是在宫中,这个卢莎卡都是“仙气”十足,浑身散射着纯美圣洁的光华。
  在黄金组合里最突出的应数王子的饰演者。彼得·博格尔天生一副抒情男高音歌喉,他的音色清亮柔润,恰似天鹅绒般光泽与质感兼而得之。他的演唱带给观众超乎想象的艺术享受,一如王子初见水仙女似的令人迷醉。“白色的雌鹿跑到哪里去了?”“啊!她像孩子般纯洁的爱”“用你的吻让我获得安宁”等男高音唱段,彼得角色化地唱出了王子的深情与柔情、激情与薄情。这个角色虽不讨喜,这些唱段也很陌生,但他的歌声魅力十足,美妙婉转悦耳动听,沁人心脾回味绵长。这个角色的单纯丰富善变任性,彼得的演绎轻车熟路令人信服。
  在首演前一晚听B组彩排,深有感触。这一组的王子是B组中唯一的外援,男高音拉迪斯拉夫·埃而格尔,形象胜于A组,演唱却稍嫌逊色。其实在未听博格尔之前,这个王子总体基本符合想象。虽然,在第二幕后到第三幕间,他的高音区“险情”不断,但整个角色的塑造还是完成得相当不错。最后王子闻风丧胆失魂落魄移步湖边,一个即将走向绝路以死殉情的人,“撕裂”与“破碎”的失常状态,可以得到观众的宽宥谅解。
  无论如何,应该为B组所有中国演员点赞。从2007年的《诗人李白》初识周晓琳,这些年又听过她唱《游吟诗人》的莱奥诺拉、《西蒙·波卡涅拉》的玛丽亚,总感觉她歌声里还缺了点啥。从《骆驼祥子》的虎妞我发现这位青年女高音有了些显著变化。这一次的卢莎卡,应该说是周晓琳在歌剧艺术上的一次大跨度的自我超越,她在舞台上的表现让我喜出望外大为惊讶。在某些唱段、某些音区、某些章节上,周晓琳演绎诠释的水仙女,别有一种动人之处。她的嗓音在宽度、厚度、密度上也很有特点,她的“月亮颂”竟然让我热耳酸心泪流满面,真不容易!中国女高音咏叹“月亮颂”,她肯定不是第一人;然,中国女高音饰演《水仙女》,她应该就是第一人。她主演女一号不是第一次,她饰演卢莎卡确是第一次。绝对算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一次全新的创造。新的角色新的语种、新的表情新的范式,她交出的这份答卷,应该至少给到“良”。
  田浩江饰演老水仙,可能是他最近以来的最佳状态。相比A组的加拿大男低音歌唱家纳坦·博格,他的表演更具说服力,既有王者的威严,又有长者的慈祥,“可怜的水仙女”等唱段,田浩江的处理全神贯注相当走心,更富含情感的深度与浓度。两个巫婆洁西巴巴,郭燕愉恰如其分的表现,完全不在A组演员斯黛拉之下。还有公主,只有一场戏,在婚礼上。这个爱情的侵入者、掠夺者,身着大红礼服热情如火反客为主,同一袭白色婚纱柔情似水的卢莎卡形成鲜明反差。柯绿娃唱得好、演得妙,风情万种眉飞色舞,相比洋妞约拉娜也毫不逊色。
  新版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华彩,这部深受世界人们喜爱的歌剧,在中国的沃土上绽放出美丽的新蕾。愿《水仙女》也能同《茶花女》《绣花女》等西方歌剧一样,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周期轮回常演常新。
其他文献
长相帅气、潇洒倜傥、极具舞台魅力的意大利著名指挥家里卡尔多·穆蒂,多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乐坛的风云人物。2005年,他与他执掌了19年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翻脸”,双方闹得沸沸扬扬、不欢而散,最终将穆蒂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当年世界乐坛的一大新闻。不过,任何事情,因缘际会很重要。今年1月下旬,穆蒂在率领芝加哥交响乐团到中国演出之际(上海、北京各两场),历史性推出他的自传《音乐至上》(中文版),一时间,“穆
期刊
5月13日-14日,歌剧大师威尔第歌剧《阿蒂拉》在上海大剧院再度上演。这部戏最早由上海大剧院、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与上海歌剧院三方联合制作,自2013年首演以后,不断复排、上演,经历了核心团队的“国产化”转变。此次制作,不仅幕后制作班底都来自上海歌剧院,六位主角也全由上海歌剧院自己的演员担纲,这意味着,上海歌剧院将《阿蒂拉》这部相对“冷门”的大师经典作品完整地保留在了自家的剧目储备库中。  说歌
期刊
小瓊:我依然对疫情控制下的亚洲演艺同行们充满钦佩之心。高雄刚演出了全舞台版的《图兰朵》,全中国的乐团也都开始了新的演出季。然而在纽约,所有的演出场所仍然紧闭大门。  小薇:不过近来户外演出很是热门,尤其是在欧洲。9月6日,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和柏林国家乐团在户外演出了贝多芬专场,其中包括著名的《合唱交响曲》。该演出也是这个驻扎于德国国家歌剧院的乐团创立450周年的纪念庆典。  小琼:我在网上观看了整
期刊
新潮歌剧的界定,不是十分明晰,多指一批定居海外的中国作曲家(个别者例外)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国外某艺术机构委约、多用现代技法创作的歌剧。至于新潮歌剧概念中的“新潮”一词,显然是受了20世纪80年代青年作曲家“新潮音乐”创作的影响。这些青年作曲家中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叶小纲、谭盾和瞿小松,曾于1985年参加了笔者倡议、李西安教授(时任中国音协机关刊物《人民音乐》主编)主持的一次对话。经笔者整理成
期刊
近日赴嘉兴观看了由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浙江交响乐团、浙江音乐学院联合制作演出的原创歌剧《红船》。这部歌剧是典型的红色题材歌剧,它以中共创建初期时的史实为基础(“一大”召开的波折故事,南湖红船上的传奇),展开了一个轰轰烈烈、激昂悲怆的宏伟场景,歌颂了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历史上由共产党所领导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  《红船》是“2019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扶持项目,是浙江省为中国
期刊
挪威抒情戏剧女高音(lyric dramatic soprano)丽兹·戴维森(Lise Davidsen),自2015年在多明戈国际歌剧比赛(Operalia)和宋雅女王国际音乐比赛(Queen Sonj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以挪威女王命名的国际歌唱家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荣获冠军以来,引起了业内外的极大关注。  闪闪发光的履历  戴维森来自挪威东南
期刊
由德国威斯巴登歌剧院委约作曲家赫尔穆特·厄尔灵(Helmut Oehring)创作的歌剧《雅歌塔》(Agota),作为威斯巴登“五月国际艺术节”推出的悲剧题材声乐戏剧,5月4日在黑森州国家剧院进行了世界首演。观众们在70分钟的演出中体会到了存在于现实和虚幻中的混乱、迷惘和压抑。  赫尔穆特·厄尔灵1961年生于柏林东部,父母亲是聋哑人。在柏林艺术学院,厄尔灵师从艺术大师作曲家乔治·卡兹尔(东德电子
期刊
说起歌剧,尤其是西方经典歌剧,人们恐怕不会首先想到福州。但是近几年,西方经典歌剧在福州的演出渐次频繁,受欢迎的程度也一年比一年热烈。从几年前一场歌剧演出只能卖出十几张票,到此次《卡门》原定的两场票全部早早售罄,而福建大剧院售票口每天依然不断有询问购票的人们。于是,就在开演前的十天,福建大剧院临时决定加演一场。据大剧院董事长孙砾介绍,加演的这场除了三楼100余个座位没有开票,剩余的门票又是一开票即售
期刊
2020年初,当笔者坐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观看《茶花女》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那将成为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甚至有可能是全年——在现场观看的唯一一场歌剧。  原本,笔者对今夏英国歌剧节的制作充满期待,计划了包括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的现代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们的对话》(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贝多芬的《菲岱里奥》(Fidelio)以及德沃夏克
期刊
2016年4月13、14日,金湘先生的代表作,歌剧《原野》在深圳保利剧院连演两场。演出方并非国内大型知名的国有院团,而是由几位年轻的歌剧人自发组建的深圳青年歌剧团(SYOC)完成的。这两场演出也是这个民间歌剧团的创团演出,全部的演出经费来自自筹和社会的支持,总共200万。  杨阳,旅美男中音歌唱家、深圳大学青年讲师;吕珥荃,旅欧男高音歌唱家;李洋,香港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三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