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最大限度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一、創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
将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部分,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对称轴》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上课时,对同学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非常漂亮的小白兔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白兔图片,只是右边的眼睛向下移了许多,不对称。学生们都惊讶地说:“老师,你带的这只小白兔眼睛不对称了,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小白兔呀。” 看着学生一脸茫然的样子,故作轻松地对他们说:“哎呀,我刚才过来的时候,撞了一下,小白兔的眼睛就掉下来了,你们谁可以把它恢复原状呀?”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到黑板上帮助小白兔的眼睛恢复原状,追问到:“我们为什么要把右边的眼睛移到这个位置上呢?大家是怎么想的? 是根据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得出来的理由?”学生回答完毕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也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语言,拉近学生与数学间的关系
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数学课枯燥乏味,除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毫无趣味性的知识点外,就是单调的练习题,学生学习起来毫无性质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陌生难懂的数学名词,拉近师生关系,让数学课堂更有趣味性。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利息”等相关知识点时,利息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利息概念,知道利息产生的缘由。在上课时,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两万元钱暂时用不到,先把它存放到家里,但是老师一想啊,这么多的现金放在家里多不安全呀?那老师请同学们来想个办法,老师应该怎么处置这些钱呢?如何让这些钱更安全地存放起来?”有的同学说把钱放到银行存放起来,顺着这个思路,就问同学们:“为什么要放到银行里呢?我把两万块钱的现金存放到银行里,一年之后我的钱还是两万块钱吗?大家想一想,老师以前是不是跟你们讲过储蓄问题呀,现在哪一个同学可以站起来给老师解释一下储蓄知识?” 学生热闹地展开讨论,互相说着他们知道的储蓄知识。在同学充分感知了银行存款的好处之后,为同学引出利息概念,告诉学生利息其实就是将钱放到银行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钱会增加,而增加的这个钱是根据我们所存的钱在一定比例上增加的,这个比例就叫做利息。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动的生活化语言中得到了解释。
利用生活化语言,能够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陌生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课堂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仅仅利用课堂时间,学生是很难透彻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可以为学生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的生活,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把家庭作业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千克和克》这一课后,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印象,灵活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在下课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利用课后时间,与爸妈去逛一次超市,尝试买一些需要称重的东西,可以是水果,也可以是蔬菜,选好后请叔叔、阿姨帮称一称。在叔叔阿姨称重时,仔细观察一下台称上的数字显示,买好东西仔细看一看,物品的标签,注意一下他们的质量单位。还可以去看一下带有包装的物品,看一看这些包装袋上的质量单位是怎么表示的?等上课时,与小伙伴交流一下在这次超市购物中,大家都学到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生活场景中,学会仔细观察商品包装图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为学生巧妙搭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一、創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
将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部分,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对称轴》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上课时,对同学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非常漂亮的小白兔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白兔图片,只是右边的眼睛向下移了许多,不对称。学生们都惊讶地说:“老师,你带的这只小白兔眼睛不对称了,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小白兔呀。” 看着学生一脸茫然的样子,故作轻松地对他们说:“哎呀,我刚才过来的时候,撞了一下,小白兔的眼睛就掉下来了,你们谁可以把它恢复原状呀?”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到黑板上帮助小白兔的眼睛恢复原状,追问到:“我们为什么要把右边的眼睛移到这个位置上呢?大家是怎么想的? 是根据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得出来的理由?”学生回答完毕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也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语言,拉近学生与数学间的关系
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数学课枯燥乏味,除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毫无趣味性的知识点外,就是单调的练习题,学生学习起来毫无性质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陌生难懂的数学名词,拉近师生关系,让数学课堂更有趣味性。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利息”等相关知识点时,利息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利息概念,知道利息产生的缘由。在上课时,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两万元钱暂时用不到,先把它存放到家里,但是老师一想啊,这么多的现金放在家里多不安全呀?那老师请同学们来想个办法,老师应该怎么处置这些钱呢?如何让这些钱更安全地存放起来?”有的同学说把钱放到银行存放起来,顺着这个思路,就问同学们:“为什么要放到银行里呢?我把两万块钱的现金存放到银行里,一年之后我的钱还是两万块钱吗?大家想一想,老师以前是不是跟你们讲过储蓄问题呀,现在哪一个同学可以站起来给老师解释一下储蓄知识?” 学生热闹地展开讨论,互相说着他们知道的储蓄知识。在同学充分感知了银行存款的好处之后,为同学引出利息概念,告诉学生利息其实就是将钱放到银行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钱会增加,而增加的这个钱是根据我们所存的钱在一定比例上增加的,这个比例就叫做利息。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动的生活化语言中得到了解释。
利用生活化语言,能够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陌生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课堂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仅仅利用课堂时间,学生是很难透彻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可以为学生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的生活,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把家庭作业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千克和克》这一课后,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印象,灵活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在下课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利用课后时间,与爸妈去逛一次超市,尝试买一些需要称重的东西,可以是水果,也可以是蔬菜,选好后请叔叔、阿姨帮称一称。在叔叔阿姨称重时,仔细观察一下台称上的数字显示,买好东西仔细看一看,物品的标签,注意一下他们的质量单位。还可以去看一下带有包装的物品,看一看这些包装袋上的质量单位是怎么表示的?等上课时,与小伙伴交流一下在这次超市购物中,大家都学到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生活场景中,学会仔细观察商品包装图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为学生巧妙搭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