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多思维构思的提出成为了中考作文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当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很多,作文教学普遍低效,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当前非常关切,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教师主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反思;理念;多维构思;结束语著名作家陈村在评价作文时说:“最好是有独创性,就好比,有一个目的地有很多道路可走,但许步人往往爱盯着中间的大道,却没发现旁边的小路更具风情。”古人戴师初在论述作文构思时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转引自元•陈绎曾《文说》)这番话的意思不仅强调了构思发意要新,其实更强调了要反复酝酿,多维构思,并好中取优。
一、教学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中让我最感到尴尬的是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竟然并没有因为他们爱语文而提高多少。我试着从作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反思整个作文教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按我的观察与思索,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种倾向。
1、重批改轻评析。 语文教师普遍反映作文批改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我对此深有体会,那么高的一摞作文要细细改完需要花许多时间,然而语文老师们大体是从立意,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上批改学生的作文,虽然学生作文本上勾勾画画一大片,教师们写的评语也是煞废心机,唯恐学生不明白,怎样写好作文,据我观察这种批改方式,在实际作文中收效甚微,可是我们如果细细想来,从布置作文题,到指导学生写作文,再到教师改作文,最后再评析作文,教师所用的时间中,这种低效的批改占用语文教师大量时间,到头来,效果怎样呢?往往是学生草草一看,就置而不管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评析这一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很重要。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能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赏。同时,这种来自教师的赞誉往往能吸引大多数学生,持久的投入到写作之中,可惜,我们在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2、重技巧轻积累。 我在翻阅作文教学的经验材料中,发现这些经验介绍的大部分是一些写作技巧。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选材等。如果教师在作文课堂中一味讲这些写作技巧,而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写作素材,积累人生感悟,那么写作技巧讲得再多,也无法教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
积累是一个长期进行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过程,忽视这个过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造成学生厌恶作文,此外,在教学中还有重立意轻感情,重形式轻真情等等做法。
二、多维构思的理念
通过教学的反思,充分证明多思维构思对学生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而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培养学生多维构思的能力。
1、舍弃旧理念,认识新思想。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纲为纲的教育模式,只作为一个传授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多维构思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课程不光是实施教学的最终结果,还应该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即有效又动态的教学过程。其实,课程的实施需要技术,同样需要艺术;课堂不仅仅是权威的,也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同等地位;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那么在这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光把自己当做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和消费者,还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个课程的生产者来看待,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课程的资源开发和设计中去。只有这样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新思想,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丰富自身,在实践中提高素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应该丰富自身的知识,充分挖掘自我的潜在资源,-并且合理利用外部资源。只有在自己知识得到丰富,才能育人。
作为一个授业者,我们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如果你要给别人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如果你要给别人一桶水,你就要有一盆水。这说明自身的积累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充分的发掘自我的潜在资源,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行为。但是这种潜在的资源却是自己无法感受到的,甚至不知道它也会制约着自己平时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能感知自我潜意识的制约,是与他是否能理性的投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成正比的。如果不能理性的投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那么就会落入陈旧的习惯中去,随之教育教学方式也越发机械,无用。教师本身可以通过每日记录教学报告,教案以及论文等多种形式来发掘。所以,教师充分发掘自我潜在资源,是提高素养的重中之重。
3、指导学生围绕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活’起来、‘动’起来”,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谈、模拟实习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而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摆脱束缚,认真分析,大胆尝试、创造,主动实践”。
如在一次“漫游语文世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手机短信等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校园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所使用的语言;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互联网等所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等等,都在搜集之列),然后再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各种小册子(比如,有代表性的人名、对联、精彩的广告等分别编成“集锦”;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低劣广告等分别编成“举隅”;新词、新流行语、新来语等分别编成“荟萃”……),并给这些小册子各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接着再在全班展开讨论:“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一类改动成的广告”……最后
[关键词]反思;理念;多维构思;结束语著名作家陈村在评价作文时说:“最好是有独创性,就好比,有一个目的地有很多道路可走,但许步人往往爱盯着中间的大道,却没发现旁边的小路更具风情。”古人戴师初在论述作文构思时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转引自元•陈绎曾《文说》)这番话的意思不仅强调了构思发意要新,其实更强调了要反复酝酿,多维构思,并好中取优。
一、教学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中让我最感到尴尬的是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竟然并没有因为他们爱语文而提高多少。我试着从作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反思整个作文教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按我的观察与思索,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种倾向。
1、重批改轻评析。 语文教师普遍反映作文批改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我对此深有体会,那么高的一摞作文要细细改完需要花许多时间,然而语文老师们大体是从立意,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上批改学生的作文,虽然学生作文本上勾勾画画一大片,教师们写的评语也是煞废心机,唯恐学生不明白,怎样写好作文,据我观察这种批改方式,在实际作文中收效甚微,可是我们如果细细想来,从布置作文题,到指导学生写作文,再到教师改作文,最后再评析作文,教师所用的时间中,这种低效的批改占用语文教师大量时间,到头来,效果怎样呢?往往是学生草草一看,就置而不管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评析这一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很重要。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能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赏。同时,这种来自教师的赞誉往往能吸引大多数学生,持久的投入到写作之中,可惜,我们在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2、重技巧轻积累。 我在翻阅作文教学的经验材料中,发现这些经验介绍的大部分是一些写作技巧。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选材等。如果教师在作文课堂中一味讲这些写作技巧,而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写作素材,积累人生感悟,那么写作技巧讲得再多,也无法教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
积累是一个长期进行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过程,忽视这个过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造成学生厌恶作文,此外,在教学中还有重立意轻感情,重形式轻真情等等做法。
二、多维构思的理念
通过教学的反思,充分证明多思维构思对学生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而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培养学生多维构思的能力。
1、舍弃旧理念,认识新思想。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纲为纲的教育模式,只作为一个传授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多维构思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课程不光是实施教学的最终结果,还应该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即有效又动态的教学过程。其实,课程的实施需要技术,同样需要艺术;课堂不仅仅是权威的,也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同等地位;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那么在这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光把自己当做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和消费者,还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个课程的生产者来看待,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课程的资源开发和设计中去。只有这样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新思想,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丰富自身,在实践中提高素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应该丰富自身的知识,充分挖掘自我的潜在资源,-并且合理利用外部资源。只有在自己知识得到丰富,才能育人。
作为一个授业者,我们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如果你要给别人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如果你要给别人一桶水,你就要有一盆水。这说明自身的积累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充分的发掘自我的潜在资源,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行为。但是这种潜在的资源却是自己无法感受到的,甚至不知道它也会制约着自己平时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能感知自我潜意识的制约,是与他是否能理性的投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成正比的。如果不能理性的投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那么就会落入陈旧的习惯中去,随之教育教学方式也越发机械,无用。教师本身可以通过每日记录教学报告,教案以及论文等多种形式来发掘。所以,教师充分发掘自我潜在资源,是提高素养的重中之重。
3、指导学生围绕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活’起来、‘动’起来”,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谈、模拟实习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而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摆脱束缚,认真分析,大胆尝试、创造,主动实践”。
如在一次“漫游语文世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手机短信等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校园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所使用的语言;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互联网等所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等等,都在搜集之列),然后再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各种小册子(比如,有代表性的人名、对联、精彩的广告等分别编成“集锦”;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低劣广告等分别编成“举隅”;新词、新流行语、新来语等分别编成“荟萃”……),并给这些小册子各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接着再在全班展开讨论:“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一类改动成的广告”……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