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收获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yun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乌鸦喝水》,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虽然课文的篇幅非常短,故事也相当简单,但是却非常有哲理,值得小学生们认真学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从运用图片引入教学主题、立足细致阅读获得具体感知力等三个方面着手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乌鸦喝水》;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2-0074-02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最为重要的作用是实施好组织与引导工作,鼓励学生们运用自身的学习活动来得到相应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足够的效率。自主、合作与探究型的课堂,正是小学语文着力追求的高效能课堂。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们自主性学习之能力。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具备巨大的活力,就必须将其变为小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场所,要让学生在其中学得富有滋味,要关注到学习的细节,从而使学生收获到成长的喜悦。
  一、运用图片引入教学主题
  对小学生而言,那些新鲜而又色彩鲜明的内容,更能激发出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应当运用图片来引入文章的学习主题,这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刚开始,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示出乌鸦的照片,再让学生们来回答:这种动物叫什么?在小学生回答了之后,再进行提问:你们知不知道关于乌鸦的成语或者故事?通常学生们都会回答“鸦雀无声”和“乌合之众”等相关成语,乌鸦与狐狸之间的故事。比如,当有小学生说出“鸦雀无声”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们讲解“鸦雀无声”有什么含义。在学生回答了“乌鸦与麻雀都没有发出声音”之后,教师可就此加以补充:没有声音,那就表示十分安静。在引入了《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之后,教师还应当详细讲解“喝”字。“喝”字的偏旁为“口”字旁,那么为何是“口”字旁?这是由于“喝”东西肯定要用到嘴巴,因而是“口”字旁。如此引入教学的主题,就能引发小学生们对此文章的浓厚兴趣。学生们接着就会进行思考:乌鸦为何要喝水?乌鸦在喝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事?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细致阅读获得具体感知力
  教师在介绍了文章的题目以后,就可指导小学生们去学习文章的详细内容了。在和学生们一起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帮助小学生们规范课文中生字的读音,从而帮助其全面理清文章的总体脉络。先是让小学生们自由自在地阅读,同时要求他们画出自己并不认识的词语,并具体说说各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比如,本文的第一段只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样单纯的一句话,但对小学生而言,“口渴”“到处”以及“喝”等均为没有学过的生词。教师可以在学生们进行朗读时,同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比如,“口渴”这个词,可以让小学生们描述自己口渴有什么感觉。小学生们通常都会回答:口渴时嘴里会觉得非常干,十分想喝水。此时教师即可加以补充,由于需要喝水,因此“渴”字为三点水旁。还有一处生词是“到处”。乌鸦的嘴巴渴了,因此到处找水喝。那么“到处”究竟是何意?可让小学生们自行回答什么是“到处”,从而强化小学生们对这一词汇的记忆力。其后是第二自然段,在乌鸦找到了瓶子以后,但水并不多,瓶口非常小,以至于乌鸦无法喝到水。此时,教師可运用提问的形式切实帮助小学生们理清事件的整体逻辑。比如,为何乌鸦已经找到瓶子,却无法喝到水呢?大家们想象之中的瓶子到底是怎样的呢?假如你就是乌鸦,那你会如何做?运用这一提问,即可指导学生们对全部事件加以思考,这样就能够对全文的逻辑有较好的掌握。在小学生们回答好以后,教师可以再和小学生们一起对文章逻辑进行再梳理。如此一来,即可得到第二自然段之脉络为:乌鸦在找到一个瓶子之后,发现瓶子中有比较少的水,其旁边则有大量小石头,然而瓶口过小,导致乌鸦无法喝到水,因此乌鸦一定是努力想办法,而且它也的确找到了合理的办法。最后则是第三段,这段内容仅仅有两句:“乌鸦将小石子一颗又一颗地衔起,放人瓶中。随着瓶中的水不断提升,乌鸦也就能够喝到水了。”教师在教学此段时,完全可以让小学生们说说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当然,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为小学生们展示水不断升高的照片或者视频,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小学生们更为直观地感知到瓶中的水持续提升的样子。在以上三段内容均学习好以后,还可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们展示乌鸦喝水的全过程,并且让其总结该文中的三段所说的是什么。运用这一教学形式,即可让小学生们理解到全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三、根据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课后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凭借,更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载体。《乌鸦喝水》一文的课后练习,除了识字、写字的练习之外,还有两道练习。一是朗读课文,二是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先请小老师领读,开展男女生比赛读,再由全体学生齐读。通过认准生字,就能把句子读通顺,接下来就是朗读全文。分段读课文,一人读,其他学生听,看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好的表扬,有错误的立即纠正。之后再一起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让学生们能简要叙述课文内容,最后再进行背诵。
  第二道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抓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讨论交流这样一个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积极举手要求发言。一位学生说:“乌鸦围着瓶子边走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书上哪个词说明乌鸦想这个办法不容易?“终于。”于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终于。乌鸦不用手拿石子,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叼。”我们用两个指头做乌鸦的嘴巴,该怎么“叼”,大家试一试。教师继续提问:乌鸦叼的是什么样的石子?乌鸦叼起一颗小石子放进瓶里,它又叼起一颗放进去,书上说瓶里的水怎么样了?(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如果把“渐渐”换成“很快”行吗?(不行)对,“渐渐”是一点儿一点儿升高,“很快”是一下子升高。因为放一颗石子就升高一点,一颗一颗地放,所以只能用渐渐。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比如:“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教师进行评价:乌鸦从喝不着水,到喝着水。它想的这个办法真好!好在哪儿呢?为什么乌鸦叼石子放进水中,不叼小木头块呢?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大石子呢?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沙子放进水里?学生兴趣盎然,继续思考。
  综上所述,《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让小学生们读懂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以及脉络,并且能够说出自己对乌鸦喝水的方法有什么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逻辑教学虽然十分重要,但更加重要的则是如何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注意力,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到各种细节,从中收获生长,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文本特点出发,呵护学生的言语自由,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熏陶,引领学生切身地去感悟,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呵护;熏陶;感悟  语感即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比
[摘 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阅读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生从小必须练习的“童子功”。教学中找准情感朗读切入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小学生从小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关键词]情感朗读;切入;走进情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8-01  朗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悉心指导,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唱
[摘要]语文要素是否落实,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个人语文素养是否能够提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重在通过探索综合性学习策略,助力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做好预设,确保有的放矢;突出生本地位,强化探究方法;推进读写结合,落实语文要素;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
[摘 要]要很好地达成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要求,需开辟一个大语文说话写话环境,借力视觉、肢体、情境这几种“活资源”,赢造有利于发展语言的氛围,激发说话写话兴趣,丰盈孩子说写体验,提高说写能力。  [关键词]活资源;体验;提高;说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87-01  写话的前提是“说”,让孩子想说,会说,先说后写
[摘 要]一堂有效而精彩的语文课,是由一个个有效而精彩的语用教学细节建构起来的。语用教学细节的创生需要一定的策略。它是在语用教学理念指导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提炼和基本规定。语用创生策略有三:一是指导学生对重要言语信息开展捕捉与思考,二是指导学生对典型言语形式进行感受,三是指导学生对言语形式展开迁移与创生。这三大策略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反映了语用教学细节创生的基本流程和内在规律。
[摘 要]《我的动物朋友》一课是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的又一新课例。他教学的起点立足于儿童切实需要,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吴老师化“教学”为“交流”、化“传授”为“经历”、化“例文”为“勾文”、化“任务”为“交往”,使教师、学生、知识三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进了儿童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童化作文;精准知识;习作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读写交融,互文印证”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新方式。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教师通过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聚焦场景—深入场景—理解场景—表达场景,聚焦细节—发现细节—体味细节—表达细节,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文本的表达密码,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读写交融;互文印证;课堂实录  [中圖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
[摘 要]补叙是对前文叙述进行的补充说明,这是作者故意设计的写作技法。教学《小英雄雨来》中的补叙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文本的特点,通过讨论补叙、置换补叙、仿写补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补叙形成深刻认知,体会补叙的表达效果,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补叙教学;个性设计;思维接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71-
[摘 要]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真实想法,唤醒他们的智慧经验,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完成阅读学习任务,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三部曲 尊重 唤醒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更是让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结合实践,探讨小学起步作文的教学方法:回顾主题,温习课文;引入课题,明确要求;佳作引导,章法导写;梳理行文,静心写作;展示习作,欣赏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学习写作,消除了三年级学生对习作的惧怕心理,学生从想写、愿写到乐写,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主线;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