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唤醒评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真实想法,唤醒他们的智慧经验,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完成阅读学习任务,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三部曲 尊重 唤醒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38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样才能使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一、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
  阅读就是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创作的过程。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营造自由的阅读氛围,破除各种限制,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父亲”为什么要“我”一定要把鱼放掉呢?你们觉得“父亲”这样要求对不对?为什么?其实,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思考能力。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认为:“父亲”的要求没有错,因为还没到开放捕鱼的时间,不能违反规定;“父亲”这样严格要求铸就了“我”的优秀品德。有的学生觉得,“父亲”的要求过于严格,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因为这并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显然,学生的观点是对立的。为了让学生弄明白问题的实质,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他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说明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由此看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就要让他们真正地参与阅读活动,并独立思考。只有让学生自由阅读,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他们才会真正地走进课文,用心去阅读和理解课文。
  二、唤醒学生的智慧经验
  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大脑也是越用越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具有启发性、教育性的问题,以唤醒学生的大脑,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的机会,使他们积极阅读、大胆质疑,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时,教师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课文转变成自己的语言,为学生讲述了优秀运动员桑兰的遭遇——颈椎骨折的不幸之后,仍然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故事。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以后要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呢?”由于故事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学生在听着教师娓娓道来时,沉浸到故事当中,受到桑兰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感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当教师提出这两个问题时,他们自然就会有感而发。有的学生说:听了故事,很受感动,应该向桑兰学习,乐观地面对生活。有的学生说:应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在遭遇不幸时能够微笑着面对。教师通过一个故事加上启发性的问题,成功地唤醒了学生的智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由此发现,为了改变学生被动阅读、不动脑子的现状,教师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选择好问题点,诱导学生思维,使他们理解文本的内容,丰富自己的认知。
  三、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由于每个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不同,他们形成的体验也存在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科学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效果,以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例如,在完成了《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阅读后,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大部分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能够积极参与,对同伴指出的错误也能虚心接受;但少数同学参与讨论不积极,只当听众不发言,这样不仅不利于小组学习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教师在总结时,表扬了课堂讨论最好的小组,也批评了一些小组;同时,总结这堂课所教的阅读方法。这样,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树立了信心,并明确了复习巩固的内容,产生了阅读兴趣。
  可见,教师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让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体验,强化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行为,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给予他们阅读理解的自由,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阅读,获得深刻而真实的阅读体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就应该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为重点。教师需要紧扣课文中蕴藏的语用价值点,引领学生经历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洞察、运用等不同程度的思维训练,将学生的认知思维聚焦在文本内容过程中,不断发酵、升华,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提出依托核心,据点而散;深入转化,开掘内涵;角色置换,多维表达,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据点而散;开掘内涵;多维表达;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教学《“番茄太阳”》一课,过程虽然简单,即抓住课文的明暗两条线索,理解感悟明明的性格特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但是内蕴丰富,体现童心语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引领儿童在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中积极探究、主动发现、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童心语文;教学实录;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学生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文本特点出发,呵护学生的言语自由,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熏陶,引领学生切身地去感悟,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呵护;熏陶;感悟  语感即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比
[摘 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阅读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生从小必须练习的“童子功”。教学中找准情感朗读切入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小学生从小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关键词]情感朗读;切入;走进情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8-01  朗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悉心指导,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唱
[摘要]语文要素是否落实,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个人语文素养是否能够提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重在通过探索综合性学习策略,助力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做好预设,确保有的放矢;突出生本地位,强化探究方法;推进读写结合,落实语文要素;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
[摘 要]要很好地达成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要求,需开辟一个大语文说话写话环境,借力视觉、肢体、情境这几种“活资源”,赢造有利于发展语言的氛围,激发说话写话兴趣,丰盈孩子说写体验,提高说写能力。  [关键词]活资源;体验;提高;说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87-01  写话的前提是“说”,让孩子想说,会说,先说后写
[摘 要]一堂有效而精彩的语文课,是由一个个有效而精彩的语用教学细节建构起来的。语用教学细节的创生需要一定的策略。它是在语用教学理念指导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提炼和基本规定。语用创生策略有三:一是指导学生对重要言语信息开展捕捉与思考,二是指导学生对典型言语形式进行感受,三是指导学生对言语形式展开迁移与创生。这三大策略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反映了语用教学细节创生的基本流程和内在规律。
[摘 要]《我的动物朋友》一课是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的又一新课例。他教学的起点立足于儿童切实需要,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吴老师化“教学”为“交流”、化“传授”为“经历”、化“例文”为“勾文”、化“任务”为“交往”,使教师、学生、知识三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进了儿童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童化作文;精准知识;习作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读写交融,互文印证”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新方式。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教师通过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聚焦场景—深入场景—理解场景—表达场景,聚焦细节—发现细节—体味细节—表达细节,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文本的表达密码,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读写交融;互文印证;课堂实录  [中圖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
[摘 要]补叙是对前文叙述进行的补充说明,这是作者故意设计的写作技法。教学《小英雄雨来》中的补叙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文本的特点,通过讨论补叙、置换补叙、仿写补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补叙形成深刻认知,体会补叙的表达效果,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补叙教学;个性设计;思维接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