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g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 韵律意境 读准节奏 理解诗意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一、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寻”句,“移”句,“添”句,“千”句都应快读,以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半遮面”应用延长音,应慢读,以表示琵琶女的犹疑和顾虑。
  二、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比较自然地表达情绪的转变。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具体分析如下:诗歌首先是以鱼部的仄声韵字“睹”领起全文的,婉转的上声引起人们对天姥山的向往;接着以“城、倾”文部阳声韵有力呼出雄浑的天姥山;再转“月”韵入支部的“溪、啼、梯、鸡”,平声韵和入声韵的交互使用,平声韵表现诗人为路旁的美景迷恋不舍,入声韵又表示赶路的迫切;紧接以“巅、烟”承“瞑”韵,舒缓蓄势,以待仙境出现,仙境既出,则用“摧、开、台”上平五微韵,渐开浩荡景象;仙人再现和梦乍醒时均用下平七阳韵连承,既有诗人的惊奇欣羡的内心活动。又表现了仙境来之快却去之瞬,令诗人叹息不已;再以微部韵的“水”韵照应同用微部韵描写的仙境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作者有阴声韵上平十三元的“颜”韵,尽吐心中的气闷,将诗歌推上了愤激的高潮。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不就了然于胸了吗?
  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具体方法如下。
  1.风景再造法。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如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2.创设意境法。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全诗的意象,这不难找出,我又引导学生:作者是用什么把这九个意象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沉浸在这首诗的氛围之中,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中所蕴蓄的情感就会有较为深切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浅谈古诗词阅读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6。
  2.徐化越《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3.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古诗词教学》.《语文学刊》,2010,5。
  4.林崇德 主编《发展古诗词文化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
其他文献
参加工作以来,听到学生说得最多的是物理难学,不容易理解。课改后的教材更让学生摸不透。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也难教。但我认为,不管多难学,教师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质量就会提高。因为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一种人们认识某一事物后,乐于接触与参与有关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的倾向,是人们求知欲的原动力。再者高中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新知识有着强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切实把时间还给幼儿,把健康还给幼儿,把快乐还给幼儿,把能力还给幼儿,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成了开展游戏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就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
期刊
数学是研究数的一门学问。数学尤其是概念,它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没有其他学科的生动形象。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最枯燥无味,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烦,因而他们学习数学是被动的。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热爱数学教学,重视数学教学的艺术性,导入新课的自然性,努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只有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里,通过三种方法来提升学生在批判性方面的思维能力:收集教学文献;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魅力。  关键词:历史事件 个性素质 批判性思维 求真务实  批判性思维指的就是有意识自主地按一定规则和运用逻辑标准,从非常规的视觉角度对日常客观生活、知识文化或信念理论进行反省性的思考学习,对其所特有的性质、价值意义、精确水平和真实感做出独立的一个判别,并提出具有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对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下面六种导入方法,现加阐述。  一、猜迷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迷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
期刊
一、要培养小学生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部动力,一个人如果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如果学生没兴趣,就会感到写字是一种负担,不但不能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反而会使小学生对写字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会把这种厌恶情绪迁移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在全神贯注地挑学生的毛病。小学生每写一笔,老师就气愤地指责:“又错了。”再写一笔,老师又迫不及
期刊
正在使用的人教版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中,每一节课的课前均有课前引入栏目,有些教师认为该栏目既不作为学生识记的知识点,又不会成为日后教学评价的考点,作用可有可无,因此总是把它单独放在一边而不做任何处理,或者有的教师让学生起来朗读一笔带过。笔者认为课前引入虽然不是一课知识的重点内容,却常常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尤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认知视野,有效开拓进入新授环节,为整堂课课堂氛围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儿童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  在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以达到激发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在激趣中引发乐学的种子  俗
期刊
一、课堂纪律是保证  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纪律不好,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没有收获。要想有好的课堂纪律,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要注意调整他们的心态,及时发现、甚至“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使他们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双备:备教材,备学生  教师既要按照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案。由于有些学生基础差,所以备课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课上从教学内容中挖掘趣味性因素、课后组织学生写周记、随时鼓励学生等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兴趣 演讲 挖掘 鼓励  有的孩子对语文学习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关键问题是没有找到能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个性心里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有人说天才是毅力,也有人说天才是勤奋,然而毅力也好,勤奋也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