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夏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一直以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工作久了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工作的“一日之计在于夜”:常常要在晚上才把今天没有做完的事情补上,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想清楚、写下来;而一年之计,则更多的是在于夏。
  夏天学生毕业、新人入职、MBA们开学,同时窗外雷雨阵阵,雷声隆隆。这一切都联动着让人的大脑更容易陷入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担忧。“变化无常。无聊,不安。”这是帕斯卡尔在“论人的状况”中著名的哲学判断,这样的状况在每个人的夏天表现得尤其淋漓尽致。总之在我的记忆中,夏天的办公室常常充斥着各种犹豫和跳槽、自怜和崩溃、重振和进修、新人的到来和旧人的离去。
  对于毕业生来说,夏天是最后的玫瑰。除了整个社会都已经极大关注的本科毕业生,我们这期的特别策划采访了一群来自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和北大商学院等院校的中国MBA毕业生们。和以往MBA们不同的是,两年的学习时光不仅转折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同时也转折了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在他们入学的2007年,经济还在高速发展;而当他们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正好是2008年秋天开始的金融风暴和相继持续的经济低迷,其中的落差和不同可以想见。希望这期的杂志能够为这样一种状态留下痕迹,留下经验。
  帕斯卡尔还说过,人们通过两样东西获得完整的人性。一个是本能,一个是经验。本能让我们对幸福有渴望,而经验让我们避免不幸与堕落。但我想说,其实引起人的“变化无常、无聊、不安”状况的原因,常常也是这两样东西:本能和经验。两者交锋的时候,就是人变化无常的时候;只有经验的时候(比如死记硬背答案、比如听领导开会),人常常会感到无聊;不过如果一切只剩下本能了,人就会有隐隐的不安。
  而对话。也许是缓解这些“人的状况”最好的方式之一。
  所以这期的封面人物,继续推出“精英职场青春对话”的主题“学习进修力”,两位即将远渡重洋攻读MBA和MPA的年轻人,分别和波士顿大学MBA毕业的趋势科技中国区市场总监张怡青以及哈佛肯尼迪学院MPA毕业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进行对话。其实本质也是本能和经验的对话,年轻的对话者渴求成功,而过来人则告知他们如何避免失败。其中袁岳有个建议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再次学习的理由可以很多,而最不好的理由是为了逃避现在遇到的问题,“因为你无法用MBA去延迟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
  夏天也常常是新一轮仲夏夜之梦的编织季,人们会在这样的开放和热忱的空气中寻找自我、寻找平静。不过,“真正的人性、人的真正的美好和真正的德行以及真正的宗教,都是和知识分不开的东西。”所以我们始终鼓励和关注那些无论以哪种方式在接近知识、释放知识的人,同时这也是我们始终在这样的一本杂志坚持放入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的原因。
其他文献
面试宫的原则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同时具备相关的能力,这就是个优秀候选人。    求职的压力让很多人遍读“面经”,以期掌握相关方法,准备“一击即中”。这也给面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便“与时俱进”地问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如果这次的面试失败了,你怎么办?”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  候选人在面试时都倾向于强调自己很适合应聘职位,以及自己对这份工作的渴望、对公司的仰慕。
期刊
大部分会议,都可以15分钟开完。事实上,如果不能在15分钟之内搞定一件事情,只能说明能力差。  早年间我在广告公司工作,着实度过了一段从早到晚都开会的日子。一天的会议要进行到晚上六七点钟吃饭的时候才开完,之后才开始做事。现在你知道了,为什么所有的广告公司都要加班。  我一直觉得开会都是浪费时间,所以我认同比尔-盖茨的一个观点:当你能站着开会,就不要坐下来。会议室的桌子和椅子一定要最不舒服的。还有一
期刊
在看了将近6000句来自上司和下属最讨厌对方说的一句话后,我深刻地发现这就是一场活生生的职言无忌的土匪秀,太生猛,太山寨,太绿林了!网络调查把藏在人面之后的“兽心”扒了个赤裸裸,字里行间琵琶半掩的一幕幕,比电影《画皮》最惊悚的那一段还要惊心动魄。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前中华英才网副总裁韦炳方刚开始上班时在一家上市公司的HR部门做培训。那时“人力资源”这个名词还是个新兴事物。他们部门的领导是个刚从英
期刊
外企让很多年轻白领垂青,而语言的门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不少人从接到面试电话通知的那一刻起,就不由得心里紧张,更不用说想到要用英语面试、老外老板亲切却又让人紧张的微笑、看似简单而又机关重重的问题……其实,只要提前多做准备,就可以避免因胡言乱语而失去你梦想工作的可能。  如何把握住问题的要点、猜透老外老板的问题而给出漂亮的回答,是面试的重要环节。让我们从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开始。    1.Tell m
期刊
费玉婷加入渣打12年。在读大学之前,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从想当记者,到学习经济学,再到选择了当会计,倒不是因为费玉婷为了会计师的称号,而是因为有财务背景,更容易进入商业领域。费玉婷说,人的目标可以变,关键是你怎样为自己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理想向前看,困难向后看    我听说你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为什么最后从事了财务领域的工作?  在14岁的时候,我非常想成为一名记者,16岁的时
期刊
专业知识在谈判的时候非常重要。没有专业知识,在谈判桌上只有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可是专业知识该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  通常我主张把专业知识拿来当“盾牌”,不要当“刀”。动不动就挥舞专业知识、掉书袋子的人,看起来很讨厌。现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都是我知道的你不知道,你知道的我不知道,做人还是谦虚一点好。所以专业知识最好拿来当盾牌,当人家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才不经意露两下,暗示他: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别
期刊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的同事中,十个人中有九个都在伺机找一份兼职?  最近,编辑圈里流动着一种异象,就是大家都开始玩“跨界”,A报的编辑在BCD等杂志发稿,B杂志的编辑在ACD等杂志写文章,总之就是人人必须“兼职”,完全不能各就各位。  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缤纷的现象,说明编辑们开始资源整合了,反正媒体定位都不同,一个人可以有八百种角度去写和摄影,不失为一种资源优化配置;后来,我发现没这么简单,平
期刊
海龟与土鳖某种程度上像火星人与地球人,你要怎样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任职的公司已经成立几年了,创立了自己独立的品牌,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业务刚刚开展时,权责没有那么明确,大家反而同心协力。随着公司业绩走强。人员迅速增长,内部沟通却渐渐出现问题。  今年,公司与一家大型知名网站深度合作一个网上商城,我也是参与者之一,全程跟踪谈判。该网站为我们新开辟一个商城频道,由我们负责进货、发货与客服,他
期刊
我后来仔细留心了一下,发现二线城市办事处的员工在能力和态度方丽与一线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还更突出。  这个形势,奇怪得很。一面是听到应聘者在叫找不到工作,另一面身边不少高管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感慨人才难觅,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发出这样感慨的高管通常有一个共同点,要么身在北京,要么身在上海。不少大公司招聘都有误区,眼睛只盯着一线大城市。对,北京、上海确实人才济济,但这两城市总人口加起
期刊
招聘最为严苛的宝洁,也最为重视招聘后对员工的培养。这家公司强调全程培训计划,从职业技能到生活,从价值观到处世方式。连宝洁自己的员工都说,宝洁人到了哪儿都能一眼辨识出,因为他们太像了。    在维基百科的解释中,宝洁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从金霸王电池到飘柔洗发水,从纸巾到饮料食品,这个庞大的组织几乎占据了家庭中所有的空间角落。在2008年,宝洁是全球利润排名14位的公司,而中国市场在宝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