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去兼职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dding_do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的同事中,十个人中有九个都在伺机找一份兼职?
  最近,编辑圈里流动着一种异象,就是大家都开始玩“跨界”,A报的编辑在BCD等杂志发稿,B杂志的编辑在ACD等杂志写文章,总之就是人人必须“兼职”,完全不能各就各位。
  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缤纷的现象,说明编辑们开始资源整合了,反正媒体定位都不同,一个人可以有八百种角度去写和摄影,不失为一种资源优化配置;后来,我发现没这么简单,平时清闲有余力的兼职也就算了,忙得要死的也要兼职,没钱的兼职为了在经济危机中傲然绽放就算了,老公有钱的也要兼职,就好像曾经流行小老婆一样,兼职也成为一种职场主流现象。
  不仅仅局限在编辑界,我的朋友圈中最近大家经常讨论的问题也都围绕着“还要干点什么”展开。A在一家活动公司工作,尽管以前在淘宝网上做首饰生意亏了1万,最近还是利用上班时间,做了好几张Excel表,在想都没有想好做什么的情况下连何时追加投资都计算了,打算东山再起;B在一家公司做销售,打算在798开店卖点原创设计;C最猛,一家公关公司忙得要死的小职员,上学时典型的好学生,居然和老公在北苑北租了一溜平房,在三个月前开了个海鲜串吧,看来完全不靠谱,白天上班,周六日发动我们去给她包下一周的饺子;D是个编程的,拖朋友找了个写编程教材的活,每页15元,天天奋笔疾书。我最想鼓吹的兼职者是《虹》杂志的前主编马啦,她现在除了在新的媒体公司上班,还同时经营着卖古董包的网店以及自己的服装品牌“26记”,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拍摄宣传照和销售,一人主导。三头六臂,眉飞色舞。连我这种最最保守懒惰、以做打工者为荣的人,最近都受这种气氛的影响,左思右想适合我的兼职是什么了。像我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又没有投资资金,还不想本职和兼职都关乎写字的人,除了周六周日替朋友看店,最让我向往的兼职就是买辆车周六日去宜家拉黑活儿,看见谁买了家具,尤其是在打折区买的,就偷偷问,去哪,比宜家便宜20块走不走?
  有人说,你这不是有病么?我说,是有病,但是想着能拉黑活儿也能活,我就踏实。想着自己有一摊事儿,能为之想方设法,亏点钱我也自在。我不知道其他想兼职的人是怎么想的,与其说兼职是为了多一点点钱,多调剂一下生活和工作的两点一线,是为了整合人脉资源,是为了扩大影响力,是为了未来的职业转型做准备,我觉得不如说,兼职是为了弥补心理上的困惑。随着25岁被远远甩在身后,青春过半,本职工作所能带来的单一存在感越来越不能解答我们关于自我的问题:我就是现在的我吗,我是否还有别的可能?人生果真就如此了吗?如果我想验证自己,但是又要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可以怎么办?25岁的时候,你会跳槽,28岁了,你就会兼职。
  除了带来存在感,我想兼职最近颇为泛滥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安全感的缺失。面对不安,人们的表现往往不是全力抓住救命稻草,而是努力发展pIan B,或者不再寻找挑战,而是寻求一种自信,这也是为什么兼职不一定要比主业好的原因,找兼职的心态真跟找情人一样,完美的就是最好别那么完美的,与其说是圆梦,实在不如说是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塑造对比,加深对自我的认知。
  因此,我看公司也不要对员工兼职的事隋太过紧张,当然,一家很多员工兼职的公司不是好公司,这绝对是人心涣散、无心恋战的表现,就好像大家都纷纷开始怀孕一样;但是一家没有员工兼职的公司更不是好公司,至少说明员工同质化严重且都是一根筋,没有什么成就欲望——不能为自己谋划的人又怎么能为公司争取利益呢?关于兼职这件事,即便听之任之,我猜大部分人也就只能坚持一夏,毕竟搞潜伏是需要智慧的。
其他文献
裁员潜着陆,热招职位浮。    31%的公司裁员后给予额外经济补偿    美世《2009年China Monilor第二季度报告》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22%的公司进行了裁员,其中机械和电子行业进行裁员的企业比例较高。从区域上看,华南二线城市实施裁员比例最高,达到29%,而北京最少,只有7%的北京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进行了裁员。  对裁员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应当根据
期刊
张爱玲的《小团圆》里有一个情节:九莉用仅有的五块钱中的七角钱给她称为“二婶”的生母蕊秋买了朵开得最好的芍药,买回去后才发现因为花太沉重所以根茎断了,只不过卖花的鬼佬用铁丝撑着所以没发现。于是“耳朵里轰然一声巨响,魂飞魄散,知道又要听两车话:‘你有些笨的地方都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假如九莉是蕊秋的下属,这句话无疑是她心中上司口里最可恨的一句——无论上司还是下属,人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句关于“职言”的“痛
期刊
商业报告不是小说,因此内容越少越受欢迎。如果你自己觉得内容太少了,那说明刚好;如果你觉得内容刚好,那就太多了;如果你都觉得多了,奉劝你千万不要发给老板了。    大多数人在制作PDT时没有搞清楚图片的作用,而又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文字放到PPT上,自然有人看,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在看PPT时喜欢看简单清晰的内容,绝对不是堆满屏幕的文字和毫无意义的图片。  那么如何准备图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离了婚,正为经济问题所纠结。因为之前的无所节制,她欠了信用卡一笔为数不少的钱。这半年来,她有所觉悟,克制了很多欲望,努力地还钱。她的工资水平中等,尽管经济不景气,她还是希望通过多做些工作多赚些钱。希望似乎并非遥不可及,尽管还未到手。那天,她告诉我,她问5岁的女儿:“你知道妈妈的工作是什么样吗?”女儿想了半天,扬起头说了句:“妈妈工作很忙。”“还有吗?”“挣钱很多。”  我的另一个朋友,
期刊
面试宫的原则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同时具备相关的能力,这就是个优秀候选人。    求职的压力让很多人遍读“面经”,以期掌握相关方法,准备“一击即中”。这也给面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便“与时俱进”地问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如果这次的面试失败了,你怎么办?”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  候选人在面试时都倾向于强调自己很适合应聘职位,以及自己对这份工作的渴望、对公司的仰慕。
期刊
大部分会议,都可以15分钟开完。事实上,如果不能在15分钟之内搞定一件事情,只能说明能力差。  早年间我在广告公司工作,着实度过了一段从早到晚都开会的日子。一天的会议要进行到晚上六七点钟吃饭的时候才开完,之后才开始做事。现在你知道了,为什么所有的广告公司都要加班。  我一直觉得开会都是浪费时间,所以我认同比尔-盖茨的一个观点:当你能站着开会,就不要坐下来。会议室的桌子和椅子一定要最不舒服的。还有一
期刊
在看了将近6000句来自上司和下属最讨厌对方说的一句话后,我深刻地发现这就是一场活生生的职言无忌的土匪秀,太生猛,太山寨,太绿林了!网络调查把藏在人面之后的“兽心”扒了个赤裸裸,字里行间琵琶半掩的一幕幕,比电影《画皮》最惊悚的那一段还要惊心动魄。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前中华英才网副总裁韦炳方刚开始上班时在一家上市公司的HR部门做培训。那时“人力资源”这个名词还是个新兴事物。他们部门的领导是个刚从英
期刊
外企让很多年轻白领垂青,而语言的门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不少人从接到面试电话通知的那一刻起,就不由得心里紧张,更不用说想到要用英语面试、老外老板亲切却又让人紧张的微笑、看似简单而又机关重重的问题……其实,只要提前多做准备,就可以避免因胡言乱语而失去你梦想工作的可能。  如何把握住问题的要点、猜透老外老板的问题而给出漂亮的回答,是面试的重要环节。让我们从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开始。    1.Tell m
期刊
费玉婷加入渣打12年。在读大学之前,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从想当记者,到学习经济学,再到选择了当会计,倒不是因为费玉婷为了会计师的称号,而是因为有财务背景,更容易进入商业领域。费玉婷说,人的目标可以变,关键是你怎样为自己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理想向前看,困难向后看    我听说你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为什么最后从事了财务领域的工作?  在14岁的时候,我非常想成为一名记者,16岁的时
期刊
专业知识在谈判的时候非常重要。没有专业知识,在谈判桌上只有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可是专业知识该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  通常我主张把专业知识拿来当“盾牌”,不要当“刀”。动不动就挥舞专业知识、掉书袋子的人,看起来很讨厌。现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都是我知道的你不知道,你知道的我不知道,做人还是谦虚一点好。所以专业知识最好拿来当盾牌,当人家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才不经意露两下,暗示他: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