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的同事中,十个人中有九个都在伺机找一份兼职?
最近,编辑圈里流动着一种异象,就是大家都开始玩“跨界”,A报的编辑在BCD等杂志发稿,B杂志的编辑在ACD等杂志写文章,总之就是人人必须“兼职”,完全不能各就各位。
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缤纷的现象,说明编辑们开始资源整合了,反正媒体定位都不同,一个人可以有八百种角度去写和摄影,不失为一种资源优化配置;后来,我发现没这么简单,平时清闲有余力的兼职也就算了,忙得要死的也要兼职,没钱的兼职为了在经济危机中傲然绽放就算了,老公有钱的也要兼职,就好像曾经流行小老婆一样,兼职也成为一种职场主流现象。
不仅仅局限在编辑界,我的朋友圈中最近大家经常讨论的问题也都围绕着“还要干点什么”展开。A在一家活动公司工作,尽管以前在淘宝网上做首饰生意亏了1万,最近还是利用上班时间,做了好几张Excel表,在想都没有想好做什么的情况下连何时追加投资都计算了,打算东山再起;B在一家公司做销售,打算在798开店卖点原创设计;C最猛,一家公关公司忙得要死的小职员,上学时典型的好学生,居然和老公在北苑北租了一溜平房,在三个月前开了个海鲜串吧,看来完全不靠谱,白天上班,周六日发动我们去给她包下一周的饺子;D是个编程的,拖朋友找了个写编程教材的活,每页15元,天天奋笔疾书。我最想鼓吹的兼职者是《虹》杂志的前主编马啦,她现在除了在新的媒体公司上班,还同时经营着卖古董包的网店以及自己的服装品牌“26记”,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拍摄宣传照和销售,一人主导。三头六臂,眉飞色舞。连我这种最最保守懒惰、以做打工者为荣的人,最近都受这种气氛的影响,左思右想适合我的兼职是什么了。像我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又没有投资资金,还不想本职和兼职都关乎写字的人,除了周六周日替朋友看店,最让我向往的兼职就是买辆车周六日去宜家拉黑活儿,看见谁买了家具,尤其是在打折区买的,就偷偷问,去哪,比宜家便宜20块走不走?
有人说,你这不是有病么?我说,是有病,但是想着能拉黑活儿也能活,我就踏实。想着自己有一摊事儿,能为之想方设法,亏点钱我也自在。我不知道其他想兼职的人是怎么想的,与其说兼职是为了多一点点钱,多调剂一下生活和工作的两点一线,是为了整合人脉资源,是为了扩大影响力,是为了未来的职业转型做准备,我觉得不如说,兼职是为了弥补心理上的困惑。随着25岁被远远甩在身后,青春过半,本职工作所能带来的单一存在感越来越不能解答我们关于自我的问题:我就是现在的我吗,我是否还有别的可能?人生果真就如此了吗?如果我想验证自己,但是又要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可以怎么办?25岁的时候,你会跳槽,28岁了,你就会兼职。
除了带来存在感,我想兼职最近颇为泛滥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安全感的缺失。面对不安,人们的表现往往不是全力抓住救命稻草,而是努力发展pIan B,或者不再寻找挑战,而是寻求一种自信,这也是为什么兼职不一定要比主业好的原因,找兼职的心态真跟找情人一样,完美的就是最好别那么完美的,与其说是圆梦,实在不如说是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塑造对比,加深对自我的认知。
因此,我看公司也不要对员工兼职的事隋太过紧张,当然,一家很多员工兼职的公司不是好公司,这绝对是人心涣散、无心恋战的表现,就好像大家都纷纷开始怀孕一样;但是一家没有员工兼职的公司更不是好公司,至少说明员工同质化严重且都是一根筋,没有什么成就欲望——不能为自己谋划的人又怎么能为公司争取利益呢?关于兼职这件事,即便听之任之,我猜大部分人也就只能坚持一夏,毕竟搞潜伏是需要智慧的。
最近,编辑圈里流动着一种异象,就是大家都开始玩“跨界”,A报的编辑在BCD等杂志发稿,B杂志的编辑在ACD等杂志写文章,总之就是人人必须“兼职”,完全不能各就各位。
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缤纷的现象,说明编辑们开始资源整合了,反正媒体定位都不同,一个人可以有八百种角度去写和摄影,不失为一种资源优化配置;后来,我发现没这么简单,平时清闲有余力的兼职也就算了,忙得要死的也要兼职,没钱的兼职为了在经济危机中傲然绽放就算了,老公有钱的也要兼职,就好像曾经流行小老婆一样,兼职也成为一种职场主流现象。
不仅仅局限在编辑界,我的朋友圈中最近大家经常讨论的问题也都围绕着“还要干点什么”展开。A在一家活动公司工作,尽管以前在淘宝网上做首饰生意亏了1万,最近还是利用上班时间,做了好几张Excel表,在想都没有想好做什么的情况下连何时追加投资都计算了,打算东山再起;B在一家公司做销售,打算在798开店卖点原创设计;C最猛,一家公关公司忙得要死的小职员,上学时典型的好学生,居然和老公在北苑北租了一溜平房,在三个月前开了个海鲜串吧,看来完全不靠谱,白天上班,周六日发动我们去给她包下一周的饺子;D是个编程的,拖朋友找了个写编程教材的活,每页15元,天天奋笔疾书。我最想鼓吹的兼职者是《虹》杂志的前主编马啦,她现在除了在新的媒体公司上班,还同时经营着卖古董包的网店以及自己的服装品牌“26记”,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拍摄宣传照和销售,一人主导。三头六臂,眉飞色舞。连我这种最最保守懒惰、以做打工者为荣的人,最近都受这种气氛的影响,左思右想适合我的兼职是什么了。像我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又没有投资资金,还不想本职和兼职都关乎写字的人,除了周六周日替朋友看店,最让我向往的兼职就是买辆车周六日去宜家拉黑活儿,看见谁买了家具,尤其是在打折区买的,就偷偷问,去哪,比宜家便宜20块走不走?
有人说,你这不是有病么?我说,是有病,但是想着能拉黑活儿也能活,我就踏实。想着自己有一摊事儿,能为之想方设法,亏点钱我也自在。我不知道其他想兼职的人是怎么想的,与其说兼职是为了多一点点钱,多调剂一下生活和工作的两点一线,是为了整合人脉资源,是为了扩大影响力,是为了未来的职业转型做准备,我觉得不如说,兼职是为了弥补心理上的困惑。随着25岁被远远甩在身后,青春过半,本职工作所能带来的单一存在感越来越不能解答我们关于自我的问题:我就是现在的我吗,我是否还有别的可能?人生果真就如此了吗?如果我想验证自己,但是又要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可以怎么办?25岁的时候,你会跳槽,28岁了,你就会兼职。
除了带来存在感,我想兼职最近颇为泛滥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安全感的缺失。面对不安,人们的表现往往不是全力抓住救命稻草,而是努力发展pIan B,或者不再寻找挑战,而是寻求一种自信,这也是为什么兼职不一定要比主业好的原因,找兼职的心态真跟找情人一样,完美的就是最好别那么完美的,与其说是圆梦,实在不如说是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塑造对比,加深对自我的认知。
因此,我看公司也不要对员工兼职的事隋太过紧张,当然,一家很多员工兼职的公司不是好公司,这绝对是人心涣散、无心恋战的表现,就好像大家都纷纷开始怀孕一样;但是一家没有员工兼职的公司更不是好公司,至少说明员工同质化严重且都是一根筋,没有什么成就欲望——不能为自己谋划的人又怎么能为公司争取利益呢?关于兼职这件事,即便听之任之,我猜大部分人也就只能坚持一夏,毕竟搞潜伏是需要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