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末代女王爷传奇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家世显赫的末代女王,一位在解放初青海省机构建制中立有首功的县长,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几乎尘封于浩瀚的史海之中,不为人知。
  
  大汗后裔 一统青藏
  
  末代女王爷扎西才让生于1920年。她的祖先是蒙古族中古老的一支——和硕特蒙古。13世纪初,蒙古民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水草丰沃的青海尤其受蒙古人的青睐。16世纪时,青藏高原上教派之争错综复杂,藏族僧俗封建主想利用蒙古势力来壮大和增强自己的力量,而蒙古王公贵族又希望利用宗教影响作为精神力量,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手握重兵的蒙古人和藏族宗教首领走到了一起。1637年,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九代孙、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应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邀请,东下青海打败了反对格鲁派的敌对势力,统一了青海。
  和硕特固始汗继续西征西藏的同时,把大部分子孙、部属留在青海定居、发展。他的五子伊勒都齐,有一个颇有抱负的孙子,名叫察罕丹津。察罕丹津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筹建了今天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拉卜楞寺,并成为寺主。他迎请西藏高僧嘉木样大师主持寺院。1723年,清政府把散居青海的蒙古部族划为29旗,察罕丹津一族牧居于青海黄河南端,“因牧场优良,较河北各旗富强”,清政府将其定为河南首旗,并封察罕丹津为“青海蒙古和硕特黄河南首旗亲王”,他们生活的地域被称为河南蒙旗。
  “河南亲王”从察罕丹津开始代代承袭,第八代亲王巴勒珠尔喇布坦是察罕丹津之兄岱青巴图尔的七世孙。他娶了拉卜楞寺四世嘉木样活佛的侄女兰曼措为妻,生有一子一女,儿子衮噶环觉,女儿便是扎西才让。
  扎西才让的父亲去世很早,她的哥哥衮噶环觉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即九世河南亲王。由于河南蒙旗王族几世来后嗣都不大旺盛,总是单传,因而衮噶环觉从小就被寄养在拉卜楞寺四世嘉木样身边,祈望得到佛的护佑。
  
  家事突变 袭位招赘
  
  作为黄教著名大寺院拉卜楞寺寺主,百年来他们把最好的领土送给了拉卜楞寺,把剩余的牧地上的生产也大部分献给了活佛,然而,佛却并未格外赐福王室,甚至没有真正庇佑王族。1940年6月13日,九世蒙古和硕特黄河南亲王衮噶环觉不幸早逝。
  年轻的哥哥没有留下子嗣,按照蒙古族习俗,王位应由妹妹扎西才让继承。突然之间,扎西才让就结束了蒙古贵族少女的悠然生活,成为第十代河南亲王,开始了蒙古和硕特家族历史上第一位女王的生涯。这就意味着她要把青海蒙古29旗河南首旗的地位保持下去,要继续拉卜楞寺寺主的供养职责,要管理方圆千里的广袤草原上的属民,这些重任就这样落在了年方二十的扎西才让身上。幸而女王的母亲兰曼措是位精明能干的女性,她暂时肩负起蒙旗的领导责任。扎西才让在母亲的辅佐下,使河南蒙旗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一个个难关,一直处于青海蒙古族的领导地位。
  海拔3500多米的草原上,夏季十分短暂,秋冬寒冷,季节较长。在母亲辅佐下操持旗政的扎西才让,更多的时候是住在拉卜楞王府。那时王府隔壁住着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汉名)一家。黄正清是拉卜楞寺五世嘉木样丹贝坚赞(汉名黄正光)的哥哥,解放后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女王渐渐到了婚嫁之龄,而黄家又有位塞上驰名的英俊青年,他就是黄家大公子黄文源(汉名)。黄文源体魄魁梧,精力充沛,对藏文造诣很深,又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赢得了美丽的扎西才让的芳心。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三月十八日,河南亲王招赘黄文源为额驸。婚礼在夏河举行,由甘肃、青海两省民政厅长作主婚人,两省有关人士和附近县的人士都去参加祝贺,十分隆重。婚后黄文源改名宫保郎吉。民国三十五年(1946),女王的母亲兰曼措向青海省主席马步芳请求,辞去护理扎萨克(旗长)印职,推荐女婿黄文源继任护理扎萨克。省政府照准,同时行文照知蒙藏委员会,并发布公告,昭告甘肃夏河、河南蒙旗公众。此后,夫妻共同治理旗务。
  
  入选国大 金陵进谒
  
  扎西才让既是世袭亲王,又是夏河拉卜楞寺寺主,因而在青海的黄南、果洛、海北、海南和甘肃的夏河地区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河南地区的宗教界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民国三十六年(1947),扎西才让被选为国民党行宪国民代表大会的青海代表。她从蒙旗政务介入了国家政坛,从青海河南走进了古都金陵。扎西才让在丈夫黄文源的陪同下,去南京出席国民政府第一次国民代表大会,期间双双加入国民党。
  27岁的边陲女王第一次离开家乡,也正是这次行程让她看到了家乡的落后,感到了振兴日渐凋敝的青蒙,靠个别王公贵族、头人喇嘛的力量,无异于杯水车薪。
  
  深明大局迎来新生
  
  1949年8月,兰州解放了。政治上逐渐成熟的女王,对国家政局已有一定认识,她们母女决定派黄文源为代表,随甘南地区民族上层人士组成的致敬团,赴兰州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意,表示拥护共产党、欢迎解放军。在兰州,致敬团受到西北野战军参谋长张宗逊等领导的接见。通过黄文源,扎西才让与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接触和认识。
  夏河县解放时,扎西才让便亲自率领河南蒙旗部分扎萨克和部落头人,前往夏河县城欢迎人民解放军。但是,国民党马元祥股匪一直盘踞在河南地区,甚至到了1952年,那里的牧民群众还被马匪的谣言所煽动。马匪制造民族纠纷,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深明大局的扎西才让带领蒙族各部落头人和数百名群众,前往河南、泽库两县交界地拉莫汉滩,专门迎候西北军政委员会派往河南地区的工作委员会人员。1948年8月6日,中共河南蒙旗工作委员会及工作队,随西北军政委员会青海省南部牧区访问团,到达河南亲王府夏季草场纳木翁滩。
  扎西女王率众迎接。她组织当地群众杀牛宰羊,赛马鸣枪,表示对河南工委的热烈欢迎。在会上她首先讲话,表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欢迎解放军解放河南蒙旗。根据当时河南地区的情况,扎西才让女王细致地考虑到工委机关的安全,也考虑到工委人员便于和各界人员接触,协商工作,便将工委安排在王府所在地曲格寺暂住。扎西才让的这种表现和举动,对全区群众的影响很大。群众说:“我们听女王的,女王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1952年8月11日,河南蒙旗在扎西才让夫妇积极配合和努力下和平解放了。亲王在王府牙帐驻地――美丽的宁木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活动,上千名蒙藏群众在泽曲河畔载歌载舞。随后,扎西才让随西北军政委员会、青海省南部牧区访问团分别到藏阿柔、卡松木、土尔扈特、外斯、达参等部落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宣传活动。9月15日,扎西才让正式将河南工委及工作队迎入曲格寺(即今宁木特乡政府驻地)王府驻地办公。10月20日,在工委和王府的共同主持下,召开了河南蒙旗民族宗教中上层代表人士团结大会,成立了治安委员会,扎西才让任主任,通过了兰曼措代表扎西才让及各界部落头人给毛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的致敬电。
  1953年,由于建政工作迫在眉睫,扎西才让和丈夫黄文源毅然离开曾生活了33年的王府(曲格寺王府曾是河南蒙旗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怀着对新中国的希望,以一颗赤诚的心,积极投入到河南县城的筹建工作中。1954年6月26日,中共河南工委召开河南蒙旗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由于扎西才让所做的工作和她在蒙古族、藏族群众及当地宗教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她当选为筹委会主任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月,召开了河南蒙旗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扎西才让为政府主席(1955年6月,将河南蒙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扎西才让任县长)。从此,共和国的行政建制中又增添了一个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自此,扎西才让结束了蒙古贵族王爷的生涯,彻底脱离了一个封建主旧王爷的身份,转变成为一名人民公仆,在革命工作中开始了新生。
  
  英年早逝 诚祭女王
  
  进入不惑之年的扎西才让,正值事业蒸蒸日上,不幸“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曾为蒙古王公贵族之女,又为河南亲王,背着王爷身份,无论如何扎西才让也逃不脱红卫兵的围攻批斗。扎西才让在解放前养尊处优,解放后也一直是受人尊重的国家干部,她可以放弃华贵的王府生活,可以丢弃家族的显赫地位,可以彻底脱离亲王的身份,但不能忍受人身攻击和名誉侮辱,不能忍受怀疑她对党的忠诚和信任。1966年10月21日,扎西才让带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含冤辞世,年仅46岁。
  由于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少数民族腹地,历史上经济发展较慢,交通不便,加之解放前人文不竞,因而,史料寥若晨星。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当中,扎西才让,这位解放前蒙古和硕特家族中惟一的女王、河南县第一任县长,几乎尘封于浩瀚的史海之中,不为人知。
  令人欣慰的是,历史终究是公正的。1979年,鉴于扎西才让在河南地区的影响,为了表彰她参加工作后的成绩和贡献,青海省有关部门成立了扎西才让治丧委员会。在西宁宾馆礼堂的追悼大会上,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夏茸尕布的悼词,推倒了一切不实之词,彻底为扎西才让昭雪平反。
其他文献
[摘要]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图书馆也不例外,网络对传统的采访工作带来巨大冲击。本文对图书馆采访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特点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文献采访: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097-03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第一环节,直接影响着馆藏质量和读者服务的质量
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需要合理确定煤层突出危险性的预测敏感指标及其对应的临界值。针对新安煤田某矿煤层突出预测指标,进行现场实地跟踪考察。通过“三率法”和基于
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本质上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即师生互动.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师生在课堂中互动被列为一项教育重点,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过程.基于此,本文对目前高中
中国早期油画家在学习西方油画的时,就对油画这一异质文化的画种如何才能做出成功的民族化移植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对油画本体语言的良好把握基础之上,正是由于他们深厚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有一位与徐悲鸿先生齐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就是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泸州人。长于水墨人物画,早年多画民间疾苦,20世纪50年代后,多画时事生活及历史人物肖像等,造型写实,笔法严谨,画风质朴、深邃,笔墨精湛、娴熟,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曾出版《蒋兆和画集》、《蒋兆和水墨人物画》等。  蒋兆和的艺术创作包含着两种探索方式:一种是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应客观地分析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将数
[摘要]本文首先叙述了唐代山东地区食盐的品种及产区分布,又重点分析了唐王朝盐务政策在此地区的实施情况,最后作出简单总结。  [关键词]唐代;盐务政策;山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39-02    本文所述山东地区特指今山东省在唐代时的历史版图,即唐初期的河北道南部、河南道东部地区,亦即元和初期淄青平卢节度使、横海节度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