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都很关注这个人物,他是1980年代理想主义的最佳表征,也是体制内少有的个性张扬的人物。某种程度上,他是我们在业界的先驱者,如果勉强把他算作媒体人,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前辈。
约访的过程如何漫长而曲折暂且不提,那些天通读各种转基因的资料使我痛苦不堪,作为一个文科生,平时都在刻意回避一切牵涉到逻辑、科学技术类的东西,看那些资料每天只能睡着几个小时。多谢热心的同事尤其是科技记者徐卓君,各种建议和讨论。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三个字“少数派”。
稿子里面没有提到的是,2004年在央视旧楼见到崔永元的那一次,当他缓慢而坚定地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人群纷纷让出一条道,那种感觉让人想到摩西分开红海的场景。
然后,站在黑暗角落的我听到自己喉咙里面不由自主地发出极其低微的:“崔老师好啊。”
他竟然停了下来,像汽车缓缓熄了火,很认真地对着黑暗中的一个陌生人回礼:“你好啊!”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仅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跟崔永元共过事的某位朋友说,他是个特别爱管闲事的人,把公众利益当作自家院里的事情。崔永元这样的人会自己掏钱请农民工吃饭,会毫不考虑经济效益地去做一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以至于他的同事们都未必理解,甚至觉得他有点认不清楚自己了。我倒认为,一定是因为他有个诗意的世界。
为什么那个背负着理想主义的人,大家眼中的好人,一个谦逊到随时对陌生人还礼的人,会这么执着地钻进一个陌生领域中,而且走得那么远?
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基本确定,我不要去判断一个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事情,我只想通过对他的专访,对他周围朋友、同事的采访,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崔永元,那个堂吉诃德·崔。
约访的过程如何漫长而曲折暂且不提,那些天通读各种转基因的资料使我痛苦不堪,作为一个文科生,平时都在刻意回避一切牵涉到逻辑、科学技术类的东西,看那些资料每天只能睡着几个小时。多谢热心的同事尤其是科技记者徐卓君,各种建议和讨论。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三个字“少数派”。
稿子里面没有提到的是,2004年在央视旧楼见到崔永元的那一次,当他缓慢而坚定地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人群纷纷让出一条道,那种感觉让人想到摩西分开红海的场景。
然后,站在黑暗角落的我听到自己喉咙里面不由自主地发出极其低微的:“崔老师好啊。”
他竟然停了下来,像汽车缓缓熄了火,很认真地对着黑暗中的一个陌生人回礼:“你好啊!”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仅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跟崔永元共过事的某位朋友说,他是个特别爱管闲事的人,把公众利益当作自家院里的事情。崔永元这样的人会自己掏钱请农民工吃饭,会毫不考虑经济效益地去做一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以至于他的同事们都未必理解,甚至觉得他有点认不清楚自己了。我倒认为,一定是因为他有个诗意的世界。
为什么那个背负着理想主义的人,大家眼中的好人,一个谦逊到随时对陌生人还礼的人,会这么执着地钻进一个陌生领域中,而且走得那么远?
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基本确定,我不要去判断一个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事情,我只想通过对他的专访,对他周围朋友、同事的采访,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崔永元,那个堂吉诃德·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