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晃在一些品牌的参观活动中,看到欧洲人所信守的工艺和精致,比如像Birkin Bag的严格工序,陀飞轮腕表的几百个零件等等。2009年,洪晃曾到卡地亚参观钻石的切割与镶嵌,记录每一个生产的细节。
好的珠宝件件有故事
首先,价值连城的珠宝是藏在一个特别不起眼的楼里面,楼下面还有一个很普通的咖啡馆,早上几个懒散的人在那里晒太阳,喝咖啡。进了楼,一个像笼子一样的老式欧洲电梯,我们十几个人,再加上电视拍摄设备,只好分批分期地上楼,几位男士开始爬楼梯,但是欧洲的一层是二层,所以他们一口气到三层还是有点气粗。
我们坐下来以后,卡地亚的传承总监来给我们讲话,很简短,主要意思是珠宝的设计和技术的发展是和欧洲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的。他举的一个例子我印象很深,他说:“十九世纪以前,钻石大多是镶在银子上,因为银子比金子更加能够让钻石光芒四射。但是银很容易变黑,镶了钻石后,也不容易清洗。这些在十九世纪前并不是问题,因为那时候没电灯,黑灯瞎火的,有珠宝就很亮了,旁边的银有点黑不大碍事。但是十九世纪初,欧洲有了电灯,这比之前的蜡烛、煤油灯都要亮好多,大家突然发现,你那大克拉旁边怎么黑糊糊的,不好看。所以,是卡地亚发明了用铂金来镶钻石。铂金镶钻的另外一个好处,是铂金要比银更坚硬,这就可以让珠宝更加贴身,灵活性更好,用很少的铂金就可以达到用很多银的效果。”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有点怪,但是我就特别喜欢这种小故事。
很多珠宝,件件有故事,就拿故宫珍宝展宣传画上面的胸针说吧,那是一件传承总监非常得意的作品,这种胸针已经很少了,是他在一次拍卖会上买回来的。卡地亚有个非常了不起的档案室,早期的卡地亚作品不一定有刻着品牌的名称,这位总监跟认孩子似的,把这款胸针给认出来了。
欧洲女人聪明,培养男人用珠宝表示爱情,中国女人要名牌包,这怎么能够称为细软?
在欧洲,印象很深的是,钻石的确是女人最好的朋友。中国女人有时候真不太实在,要名牌包和衣服——这怎么能够称为细软?要房子要车——也似乎太实在点,而且他要是不放在你的名下,你又怎么办?所以,我觉得中国女人一定要学会要珠宝。有了珠宝,你看他不顺眼,抱着就能走。房子走不了,车会贬值。
再让我惊奇的是卡地亚的档案馆,在厚厚的皮子封面财务档案里,记得非常清楚,哪位皇帝哪天为哪位佳人订了什么珠宝,用多少钻,多少红宝石,多少两铂金,一目了然,有的旁边还有珠宝的画。
除了这个记录,所有高级订制珠宝的设计图纸都存档,在没有照片的时代,有石膏模子和玻璃反转片。保护这些记录的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太太,她小心翼翼地向我们展示她的所有宝贝。
一个档案如何被保存,显示了主人对这件东西或这个人的重视,如果这么理解,卡地亚的珠宝是升值的,而一个中国人的价值却似乎贬值的太快了。
细节和原料,这是最重要的。卡地亚店址一百多年没动,只是原来这家店只是旁边一个英国酒店大堂的一角,而今天,店几乎吞并了大堂。我想我们对传承的理解和欧洲不一样,我家旁边有一段崭新的长城,一眼就看出那是堵水泥墙,上面画了点仿砖的道子而已。这里的干部曾经骄傲地说,“老的,我们给扒了,太危险了。”我们的传承是旧的拆了,多少按照原来模样再来一遍。欧洲的传承是修复。和平街13号的一楼保存着当年路易卡地亚的办公室,楼上有他一手扶持起来的珠宝设计师珍妮XXX的工作室。一切都是他们用过的,只是保存的得非常好。
尊重,让手工艺传承:好珠宝需要时间
访问的高潮是参观和平街三层和四层的高级珠宝作坊。我从来没想到,一件珠宝的诞生是如此复杂,环节之多,工作量之浩大而又烦琐,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一个争分夺秒的时代,这么专注地,长时间地去制作一件东西简直不可想像。
珠宝设计师的图是平面的,而珠宝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图变为立体的小雕塑,珠宝师就是一件珠宝的工程师,他要把其工艺设计出来,一个豹子身上有多少钻,每个钻多少克拉,豹子和项链如何相接等等。都要在一个蜡的模型上标出来。之后会又一个模型,先是石膏的,然后做银的。然后再把一些代替珠宝镶上看效果,到了这一步,珠宝师很可能决定从头再来。卡地亚的一件高级珠宝有时候要两年功夫。
除了珠宝师,还有镶嵌师,其工作不言而喻。还有切割师,再小的钻石也会有57面,这样才可能让每颗钻石的光芒得到最大化。让我最感动的是里面的抛光师,他们负责把珠宝的坐件在镶嵌之前抛光,其中一个老师傅干了23年,他的工作就是把一根棉线穿进要镶嵌珠宝的眼里面,把镶嵌之后根本看不见的地方也都擦得贼亮。
“你不觉得这个工作枯燥吗?”我问他。他摇头。“可是你抛光的部分以后谁也看不见,不觉得浪费时间吗?”他看我一眼说:“一个东西看不见,不说明不存在,比如:上帝。”
好的珠宝件件有故事
首先,价值连城的珠宝是藏在一个特别不起眼的楼里面,楼下面还有一个很普通的咖啡馆,早上几个懒散的人在那里晒太阳,喝咖啡。进了楼,一个像笼子一样的老式欧洲电梯,我们十几个人,再加上电视拍摄设备,只好分批分期地上楼,几位男士开始爬楼梯,但是欧洲的一层是二层,所以他们一口气到三层还是有点气粗。
我们坐下来以后,卡地亚的传承总监来给我们讲话,很简短,主要意思是珠宝的设计和技术的发展是和欧洲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的。他举的一个例子我印象很深,他说:“十九世纪以前,钻石大多是镶在银子上,因为银子比金子更加能够让钻石光芒四射。但是银很容易变黑,镶了钻石后,也不容易清洗。这些在十九世纪前并不是问题,因为那时候没电灯,黑灯瞎火的,有珠宝就很亮了,旁边的银有点黑不大碍事。但是十九世纪初,欧洲有了电灯,这比之前的蜡烛、煤油灯都要亮好多,大家突然发现,你那大克拉旁边怎么黑糊糊的,不好看。所以,是卡地亚发明了用铂金来镶钻石。铂金镶钻的另外一个好处,是铂金要比银更坚硬,这就可以让珠宝更加贴身,灵活性更好,用很少的铂金就可以达到用很多银的效果。”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有点怪,但是我就特别喜欢这种小故事。
很多珠宝,件件有故事,就拿故宫珍宝展宣传画上面的胸针说吧,那是一件传承总监非常得意的作品,这种胸针已经很少了,是他在一次拍卖会上买回来的。卡地亚有个非常了不起的档案室,早期的卡地亚作品不一定有刻着品牌的名称,这位总监跟认孩子似的,把这款胸针给认出来了。
欧洲女人聪明,培养男人用珠宝表示爱情,中国女人要名牌包,这怎么能够称为细软?
在欧洲,印象很深的是,钻石的确是女人最好的朋友。中国女人有时候真不太实在,要名牌包和衣服——这怎么能够称为细软?要房子要车——也似乎太实在点,而且他要是不放在你的名下,你又怎么办?所以,我觉得中国女人一定要学会要珠宝。有了珠宝,你看他不顺眼,抱着就能走。房子走不了,车会贬值。
再让我惊奇的是卡地亚的档案馆,在厚厚的皮子封面财务档案里,记得非常清楚,哪位皇帝哪天为哪位佳人订了什么珠宝,用多少钻,多少红宝石,多少两铂金,一目了然,有的旁边还有珠宝的画。
除了这个记录,所有高级订制珠宝的设计图纸都存档,在没有照片的时代,有石膏模子和玻璃反转片。保护这些记录的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太太,她小心翼翼地向我们展示她的所有宝贝。
一个档案如何被保存,显示了主人对这件东西或这个人的重视,如果这么理解,卡地亚的珠宝是升值的,而一个中国人的价值却似乎贬值的太快了。
细节和原料,这是最重要的。卡地亚店址一百多年没动,只是原来这家店只是旁边一个英国酒店大堂的一角,而今天,店几乎吞并了大堂。我想我们对传承的理解和欧洲不一样,我家旁边有一段崭新的长城,一眼就看出那是堵水泥墙,上面画了点仿砖的道子而已。这里的干部曾经骄傲地说,“老的,我们给扒了,太危险了。”我们的传承是旧的拆了,多少按照原来模样再来一遍。欧洲的传承是修复。和平街13号的一楼保存着当年路易卡地亚的办公室,楼上有他一手扶持起来的珠宝设计师珍妮XXX的工作室。一切都是他们用过的,只是保存的得非常好。
尊重,让手工艺传承:好珠宝需要时间
访问的高潮是参观和平街三层和四层的高级珠宝作坊。我从来没想到,一件珠宝的诞生是如此复杂,环节之多,工作量之浩大而又烦琐,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一个争分夺秒的时代,这么专注地,长时间地去制作一件东西简直不可想像。
珠宝设计师的图是平面的,而珠宝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图变为立体的小雕塑,珠宝师就是一件珠宝的工程师,他要把其工艺设计出来,一个豹子身上有多少钻,每个钻多少克拉,豹子和项链如何相接等等。都要在一个蜡的模型上标出来。之后会又一个模型,先是石膏的,然后做银的。然后再把一些代替珠宝镶上看效果,到了这一步,珠宝师很可能决定从头再来。卡地亚的一件高级珠宝有时候要两年功夫。
除了珠宝师,还有镶嵌师,其工作不言而喻。还有切割师,再小的钻石也会有57面,这样才可能让每颗钻石的光芒得到最大化。让我最感动的是里面的抛光师,他们负责把珠宝的坐件在镶嵌之前抛光,其中一个老师傅干了23年,他的工作就是把一根棉线穿进要镶嵌珠宝的眼里面,把镶嵌之后根本看不见的地方也都擦得贼亮。
“你不觉得这个工作枯燥吗?”我问他。他摇头。“可是你抛光的部分以后谁也看不见,不觉得浪费时间吗?”他看我一眼说:“一个东西看不见,不说明不存在,比如: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