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的思考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应当以基层人民法院为主导。其构建应当设定运作基本原则、运作流程及目标。运作基本原则确定为有限调解原则、免费调解原则、定期回访原则、效力保障原则。“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的构建目标应当实现办公场所的衔接、调解人员的衔接、调解程序衔接、业务管理衔接、调解效力衔接、救济途径衔接“六个衔接”。
  关键词:构建 “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基本思路
  正文:
  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应当秉持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思路进行设计,以实践中的需求为主线,辅之以专业性的调控和保障,才能有效进入实践运作。本文以为,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应当首先确定其主导定位。
  一、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主导定位的确定
  笔者以为,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应以基层人民法院为主导,理由如下:
  首先,人民法院的性质、职权、地位决定了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要以基层人民法院为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第三条规定: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第四条规定: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上述法律规定决定了基层法院在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其次,“诉调衔接机制”功能决定了“诉调衔接机制”的构建要以基层人民法院为主导。“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所推行的诉前人民调解制度是一种直接辅助民事诉讼程序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是诉讼程序的有益补充,与基层人民法院的诉讼程序有一种制度上的联系,是纠纷进入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前一种非审判解决途径,基层人民法院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中应以基层人民法院为主导。
  第三,解决纠纷的目的决定了“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的构建要以基层人民法院为主导。实现医患纠纷解决的目的就是彻底解决医患纠纷。实践证明,要彻底解决涉及生命、巨额赔偿、矛盾较容易激化的医患纠纷,光靠人民调解一般是无法成功的,需要具有权威性人民法院的指导、支持才能得到实现。因此,基层人民法院理所当然成为构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的主导。
  二、“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运作原则与流程的设定
  (一)基本原则的设定
  1、有限调解原则。“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只能在有限的调解时间内,对基层人民法院有选择地分流出来的医患纠纷进行调解,具体调解时间可确定为30天。
  2、免费调解原则。医患纠纷诉前调解不具有诉讼性质,对病人与医院双方当事人参加诉前调解的,调解费用不需交纳。
  3、定期回访原则。医患纠纷调解处理结案后,“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要定期回访病人当事人,掌握调解效果及反馈意见。
  4、效力保障原则。对医患纠纷调解达成协议的,“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要立即把“医患纠纷调解协议”送交基层人民法院确认其法律效力。
  (二)流程运作的设定
  “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流程运作设定如下:医患纠纷当事人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立案时,立案法官要立即对起诉材料进行初审,认为属于诉前调解范畴的医患纠纷案件,应当引导当事人到“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进行诉前人民调解;“专职医患纠纷联调员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方式方法组织病人与医院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原则上应在30 日内调结医患纠纷;如果调解达成协议的,由“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制作“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后生效,具有民事合同效力。如果当事人不愿继续调解的,“专职医患纠纷联调员”应当立即允许当事人依法向法院起诉;“医患纠纷调解协议”到达履行期限后,“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要及时回访病人当事人听取意见,并促使医院方自动履行协议;双方当事人达成诉前“医患纠纷调解协议”后,有一方反悔的,另一方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司法确认”的请求,要求人民法院对其诉前“医患纠纷调解协议”的效力进行司法审查;调解结束后,“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发函通知人民法院调解处理的结果,基层人民法院将医患纠纷相关材料归档保存,根据不同的调解处理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司法处理。
  三、“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的构建目标
  “医患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的构建目标应当实现“六个衔接”,具体如下:
  1、办公场所的衔接。具体可以同司法局联合,在基层人民法院附近开辟“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或在基层人民法院办公楼内腾出几间办公室作为“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的办公场所。其能够使进行诉前调解的医患纠纷当事人,在基层人民法院附近或不出人民法院就可进入人民调解程序解决医患纠纷,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办公场所的有效衔接。
  2、调解人员的衔接。具体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和司法局商定后,在“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设立由司法局统一管理的“专职医患纠纷联调员”若干名,在有经验的人民调解员、镇司法所退休法律专业人员和退休法官中选任,工资待遇由司法局在专项拨款中解决。通过对“专职医患纠纷解联调员”的司法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调解人员的有效衔接。
  3、调解程序衔接。一是诉前委托调解。在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门口设立提示牌:“人民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一种途径,经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强制力”。对直接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的医患纠纷,法官要向当事人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建议当事人首先要选择人民调解,并告知其到“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进行诉前调解;医患纠纷当事人同意接受调解的,法院要将案件以“委托”的形式移交给“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二是庭前邀请协助调解。对涉及病人与医院关系、矛盾容易激化的医患纠纷案件,在开庭前要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邀请村委会、居委会、社区特邀调解员、行业专业人员、卫生行政经过或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庭前调解。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调解程序的有效衔接。
  4、业务管理衔接。基层人民法院可以成立专门指导小组加强对“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的协调与指导,具体为:定期或不定期赠送法律书籍给“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讨医患纠纷案件,开展重点医患纠纷案件的庭审观摩,开设培训班专门培训“专职医患纠纷解联调员”的法律知识、调解方法与调解技巧,提高“专职医患纠纷解联调员”的工作能力、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业务管理的有效衔接。
  5、调解效力衔接。当事人持已经生效的“医患纠纷调解协议”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经基层法院庭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由基层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制作“医患纠纷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的民事调解书与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当事人申请,对医患纠纷通过“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达成协议的,基层人民法院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对“医患纠纷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经过审查并依法制作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的,与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诉前达成调解协议形成“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的,通过人民法院制作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对其进行司法确认,在人民法院确定其法律效力后,即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调解效力衔接。
  6、救济途径衔接。经过基层人民法院审查“医患纠纷调解协议”后,发现违反当事人自愿处分原则、法律禁止性规定、损害国家和集体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依法予以撤销。同时,可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分别进行庭前调解或开庭审理,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医患纠纷调解协议”的案件时发现有问题的应当依法变更、撤销,并将所涉及“医患纠纷调解协议”案件的裁判文书送达“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在基层人民法院法官的指引和“专职医患纠纷联调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经调解同意和解成功签订“医患纠纷调解协议”的,当事人申请“医患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制作“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后并申请人民法院制作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对“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后,即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救济途径的衔接。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其他文献
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这一新增条款一方面是对司法机关推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积极肯定,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讯问制度。但是根据检察机关近年来有关同步录音录像的实践来看,这条规定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推进司法制度改革的精神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其出发点是通过引入有组织性的外部监督力量解决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长期缺乏有效外部监督的问题。作为一项尚在试验阶段的新生制度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找到依托,更应该立足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践行该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产生的背景  长期以来,对检察体制改革较为关注的人们讨论到一点,即作为监督机关的
期刊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即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成立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不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有下列四种: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条例、规章等等。但是,违反非刑事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并非都构成不作为的义务根据,只有经刑法认可或要求的,才能视为作为义务的来源。此外,
期刊
摘要:社区矫正在我国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在制度层面已经基本成型,我们需要针对在执法层面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思索怎样科学的转变执法方式以达到刑罚宽缓化与刑法人文关怀和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之间的统一。人本主义是我国“以人为本”法治理念的法哲学思想渊源,人本主义法律观是社区矫正的理论根基,我们需要理解理解人本主义法律观在社区矫正制度中的内涵与具体体现,以此指导我们执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人本主义;社区
期刊
“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有度”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有区别的处罚轻重不同的犯罪行为和犯罪人员。这种对犯罪行为的处罚策略,既体现了刑法法治的宽容与人道,又体现了刑法的惩罚和威慑,能最大限度的在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达成平衡。因此,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实现我国刑法的立法宗旨,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高检院也要求各级
期刊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加了小额诉讼的规定,将小额诉讼程序入法的确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对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为当事人提供廉价正义和及时正义的正面价值往往被非理性的夸大了。这是因为,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固然具有及时化解纠纷,避免迟到正义等优势,但该优势能否发挥以及是否会带来一些副产品,也是令人担忧的。故笔者以为小额诉讼简易而不简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车辆挂靠的概念,由来及现存的问题,随后说明了我国法律对交通事故中车辆挂靠责任的的规定,并介绍交通事故中车辆挂靠的民事责任承担在实际判决中存在的情况,最后提出笔者的观点,对以期交通事故中车辆挂靠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助益。  关键词:车辆挂靠;民事责任;承担  一、车辆挂靠的概念,由来及现存问题  挂靠经营是指,在实际经营中,“挂靠者”依附于“被挂靠者”,对外以“被挂靠者
期刊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用单章三个条款对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做了规定,2012年底最高检、最高法也用独立的章节分别出台了规则或司法解释。现在新法已全面施行半年,各地检察机关也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只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程序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刑事和解政策?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摆在每一个一线检察官的最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
期刊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这是刑事诉讼法继1996年之后的又一次重大修改,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体现了近十几年来的司法改革成果,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实现了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新刑事诉讼法对审判简易程序做了新的修改和规定,对于司法机关节约司法资源、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 新旧刑诉法对简易程序规定的比较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检察机关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应然主体,又承担着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责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同时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在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完善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