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在缺失父母关爱与良好家庭教育的现状下,他们的学习品质令人担忧。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学习态度的培养,现在的农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与习惯已经滞后于现实需要,笔者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农村小学的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探讨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在广泛借鉴和深入课内与课外实践摸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良好学习态度培养的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新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近些年,由于地域、环境及社会众多因素,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令人担忧,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入手,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1 认知方面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对某一学科抱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会积极自觉而有效地学习。相反,消极的学习态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我们怎样在教学环境中改变学生已有的消极学习态度呢?下面我们从认知方面来探究一下解决策略。
(1)利用权威改变态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权威的观点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在利用权威的观点去说服学生以改变其态度时,首先应注意不要说出某些使学生产生防卫或戒备的话,诸如,“我要改变你的态度”。有效的说服应建立在学生认为可以相信的基础上。同时,说服的内容要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并善于联系学生过去的经历或已有的经验,联系当前的事实或情境。
(2)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另外一个人的角色的办法来影响其态度的改变。这个被选择的角色所抱有的态度正是我们期望学生所应持有的态度。例如,为了使学生改变他对某一课程学习的消极认识,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一课程的授课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其他学生们宣讲本课的重要意义。为了使一个不重视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改变其态度,我们可以让该学生扮演警察,在交通最繁忙的时候去指挥交通,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使学生在从事实际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新的态度和认识,从而学会在现实中接受一种新态度。
(3)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态度当一个人的认知与另外一个人的认知在大体上一致时,可称为认知协调,反之,则为认知失调。学生在讨论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态度或看法时,往往出现认知上的协调或失调。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态度上的认知失调来帮助学生改变态度。如为了改变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引起学生认知失调的信息,然后利用这种信息,来协调认知从而改变其态度。在利用认知失调改变学生态度的过程中,应估计到这种促进失调的信息要适中也就是能恰好促进态度的改变。如果提供的信息造成了极端的失调,学生将会拒绝这种信息。
(4)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一个人看到另外一个人实现了他也具有的某种需要或期望时,这个人就会愿意认同另外一个人,并模仿那个人的行为。换一个例子说,学生们总是互相影响的,一个能力很强、在各项活动中起骨干作用的学生能影响其他学生的态度。一个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学生的样板影响学生的态度。因此,若要改变学生的态度,我们可以利用榜样或范例的力量来博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
2 情感方面
2.1 加强家庭与学校联系,创建齐抓共管的氛围
一是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学生一旦出现厌学倾向,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求解决办法。
二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必要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承担家务或从事体力劳动,使学生体会家长的艰苦,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
三是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已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争取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四是家长多与孩子沟通,通过榜样的力量营造进取的家庭氛围,培养子女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意识。
2.2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公平地对待、真诚关心每一名学生,应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首先学校在分班和配备教师的时候尽可能的平衡,杜绝或减少师资配备不公的情况,给每个班级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其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关心每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正视差异,适应差异,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老师的公平和真诚,减少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一是老师要加大课前的投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要改变高中课堂为了进度和完成任务而“满堂灌”以及不是讲就是做试卷的教学现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二是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活动课,让学生自觉参加自己多喜欢的各种活动,改变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三是课后作业要少而精,杜绝题海战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想和研究感兴趣的学科和问题,培养学科尖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爱上校园爱上学习: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积淀的挖掘与提炼,同时也要注重校园文化的生活化、真实性、实践性,把学校的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创新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学校要通过行政、权威、宣传等手段,让校园文化深入人心,以求学生认同,逐步使学生习惯这种文化氛围,最终达到爱校如家、乐学好学的学习境界。二是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定期开展运动会活动,组织好重大节日的文娱汇演以及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使校园生活丰富起来。三是要搞好正面宣传,在校园文化宣传栏或其他醒目的地方对身边的学习榜样进行正面宣传,或讲述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激情。另外还要要完善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搞好学校供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4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的心理变化直接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十分重要。
一是做好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工作。小学阶段正处于成长的关机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小学阶段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改造,同时班主任也要通过单独谈话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这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做好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辅导。小学阶段经常会举行一些活动,一些学生会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老师不及时地进行疏导,他们就会变得悲观和失望,必然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和学习机会的放弃。因此学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加大对心理辅导老师的投入力度,让学生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心理辅导。
3 学生行为意向的培养
3.1 家庭教育:这是学生行为意向培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每个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锻炼意志力的重要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要把教育孩子作为一个长远的工程来抓。为孩子设计成长计划、成才计划。
3.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德育教育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责任。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渗透意志力培养的教育。
3.3 社会教育: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与世界接轨。导致的结果是:重经济利益,轻教育;盲目学习西方,与国情不相符。重经济利益的结果是由于两千多年专制的压制而盲目的宣传人性、自由、平等,社会迎合了人们对人性的渴求,可叛逆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现在的罪犯中比例最大的是青年不说明了这一问题么?这些责任要谁承担?媒体、国家。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国家要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几年,国家在关注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是否在提高国民素质上大做文章呢?我们教育工作者期盼!
我们有理由的期待:新课改理念将会逐渐融入到师生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唯有这样,理论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进而指导更深一步的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教育改革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教育的前景必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新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近些年,由于地域、环境及社会众多因素,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令人担忧,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入手,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1 认知方面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对某一学科抱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会积极自觉而有效地学习。相反,消极的学习态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我们怎样在教学环境中改变学生已有的消极学习态度呢?下面我们从认知方面来探究一下解决策略。
(1)利用权威改变态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权威的观点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在利用权威的观点去说服学生以改变其态度时,首先应注意不要说出某些使学生产生防卫或戒备的话,诸如,“我要改变你的态度”。有效的说服应建立在学生认为可以相信的基础上。同时,说服的内容要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并善于联系学生过去的经历或已有的经验,联系当前的事实或情境。
(2)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另外一个人的角色的办法来影响其态度的改变。这个被选择的角色所抱有的态度正是我们期望学生所应持有的态度。例如,为了使学生改变他对某一课程学习的消极认识,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一课程的授课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其他学生们宣讲本课的重要意义。为了使一个不重视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改变其态度,我们可以让该学生扮演警察,在交通最繁忙的时候去指挥交通,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使学生在从事实际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新的态度和认识,从而学会在现实中接受一种新态度。
(3)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态度当一个人的认知与另外一个人的认知在大体上一致时,可称为认知协调,反之,则为认知失调。学生在讨论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态度或看法时,往往出现认知上的协调或失调。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态度上的认知失调来帮助学生改变态度。如为了改变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引起学生认知失调的信息,然后利用这种信息,来协调认知从而改变其态度。在利用认知失调改变学生态度的过程中,应估计到这种促进失调的信息要适中也就是能恰好促进态度的改变。如果提供的信息造成了极端的失调,学生将会拒绝这种信息。
(4)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一个人看到另外一个人实现了他也具有的某种需要或期望时,这个人就会愿意认同另外一个人,并模仿那个人的行为。换一个例子说,学生们总是互相影响的,一个能力很强、在各项活动中起骨干作用的学生能影响其他学生的态度。一个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学生的样板影响学生的态度。因此,若要改变学生的态度,我们可以利用榜样或范例的力量来博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
2 情感方面
2.1 加强家庭与学校联系,创建齐抓共管的氛围
一是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学生一旦出现厌学倾向,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求解决办法。
二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必要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承担家务或从事体力劳动,使学生体会家长的艰苦,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
三是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已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争取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四是家长多与孩子沟通,通过榜样的力量营造进取的家庭氛围,培养子女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意识。
2.2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公平地对待、真诚关心每一名学生,应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首先学校在分班和配备教师的时候尽可能的平衡,杜绝或减少师资配备不公的情况,给每个班级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其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关心每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正视差异,适应差异,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老师的公平和真诚,减少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一是老师要加大课前的投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要改变高中课堂为了进度和完成任务而“满堂灌”以及不是讲就是做试卷的教学现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二是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活动课,让学生自觉参加自己多喜欢的各种活动,改变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三是课后作业要少而精,杜绝题海战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想和研究感兴趣的学科和问题,培养学科尖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爱上校园爱上学习: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积淀的挖掘与提炼,同时也要注重校园文化的生活化、真实性、实践性,把学校的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创新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学校要通过行政、权威、宣传等手段,让校园文化深入人心,以求学生认同,逐步使学生习惯这种文化氛围,最终达到爱校如家、乐学好学的学习境界。二是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定期开展运动会活动,组织好重大节日的文娱汇演以及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使校园生活丰富起来。三是要搞好正面宣传,在校园文化宣传栏或其他醒目的地方对身边的学习榜样进行正面宣传,或讲述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激情。另外还要要完善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搞好学校供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4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的心理变化直接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十分重要。
一是做好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工作。小学阶段正处于成长的关机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小学阶段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改造,同时班主任也要通过单独谈话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这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做好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辅导。小学阶段经常会举行一些活动,一些学生会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老师不及时地进行疏导,他们就会变得悲观和失望,必然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和学习机会的放弃。因此学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加大对心理辅导老师的投入力度,让学生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心理辅导。
3 学生行为意向的培养
3.1 家庭教育:这是学生行为意向培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每个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锻炼意志力的重要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要把教育孩子作为一个长远的工程来抓。为孩子设计成长计划、成才计划。
3.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德育教育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责任。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渗透意志力培养的教育。
3.3 社会教育: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与世界接轨。导致的结果是:重经济利益,轻教育;盲目学习西方,与国情不相符。重经济利益的结果是由于两千多年专制的压制而盲目的宣传人性、自由、平等,社会迎合了人们对人性的渴求,可叛逆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现在的罪犯中比例最大的是青年不说明了这一问题么?这些责任要谁承担?媒体、国家。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国家要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几年,国家在关注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是否在提高国民素质上大做文章呢?我们教育工作者期盼!
我们有理由的期待:新课改理念将会逐渐融入到师生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唯有这样,理论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进而指导更深一步的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教育改革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教育的前景必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