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均提出要“完善外籍教师管理办法,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苏州市自2006年起在省内率先推出由政府买单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外教课堂”项目。十三年来,项目的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实现了苏城直属学校学子的全覆盖。但这一项目实施的效果如何?花重金打造的外教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未来应如何改进以提升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切实的评价研究来加以解答。
研究设计
1.研究框架
在借鉴目标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形成了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分析框架由“目标—过程—结果”三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反馈和课堂氛围,教学结果则用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衡量。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借助网络平台对苏州市外教课堂项目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式,共回收问卷6152份,有效问卷5742份,有效率为93.32%,其中,男生2845人,占49.55%,女生2897人,占50.45%;小学高年级学生2337人,占40.70%;初中学生3045人,占59.30%。此外,笔者对10名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观察,并对随机选择的13名中小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来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分析框架,问卷设计了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态度等七个维度。每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的计分方式,学生被要求根据与自己实际感知状况的符合程度做出回答,分值越高表明积极倾向越明显。对量表信度检验表明各维度的克龙巴赫系数在0.893-0.972之间。对正式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测量指标因子载荷量均界于0.53至0.87之间,拟合指标χ2/df=2.981、CFI=0.920、RMSEA=0.064、SRMA=0.051。综上可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此外,本研究还基于分析框架,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定量结果做进一步补充、验证与解释。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总体评价
学生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较好,平均得分为3.41,学生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认可度达81.67%。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M=3.76)和教学方式(M=3.71)这两个维度的得分最高,其次,学生对自己课程学习成效(M=3.43)评价也较高。而学生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目标(M=2.98)、教学内容(M=3.29)、评价反馈(M=3.28)和课堂氛围(M=3.32)的评价相对较低,这表明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这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本研究对性别、年级、学校等变量进行T和F检验后发现,内源性人口学特征对本研究设定的变量無显著影响。
2.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评价
通过分析可知,76.84%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目标,79.21%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但有35.28%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有34.65%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没有向学生明确表达课程的学习任务目标和要求。通过访谈发现,由于中外课堂教学模式和任教班级间学科水平的差异,外籍教师在学期初始会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
3.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评价
调查显示,在外籍教师课程的讲授中,89.25%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认真投入;91.15%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遵守课堂教学制度,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90.70%的学生认同外籍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准备;87.36%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访谈和课堂观察也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印证,学生大都认同外籍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对每节课都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能够灵活应对课堂语言障碍。
4.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评价
教学方式影响教学质量,关涉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分析可知,89.97%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86.60%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使用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86.9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但仅有71.1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过也有学生在访谈中表达了更高的诉求,他们认为外籍教师有时采用讨论等教学方式比较耗时低效。
5.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和传递的材料和信息。通过分析可知,86.4%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应用性强;82.7%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新颖且具有趣味性;78.2%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安排的容量适中;但也有36.84%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随意,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33.73%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够适切。据观察,不少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利用经典影片、时事新闻等素材作为教学资料,并适当地融入西方的风俗文化等知识,使得授课的内容更生动有趣。但访谈中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外籍教师授课时没有使用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繁杂且缺乏连贯性,内容的难易程度时而会把握不准。
6.外籍教师课堂评价反馈
持续评价、及时反馈是引导学生深度反思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可知,93.64%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问;85.17%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采用的评估方式是公平合理的;92.59%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经常支持和鼓励学生;但有42.11%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对他们的考核要求不够严格,31.6%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评价方式不是很注重平时的学业表现。通过访谈可知,外籍教师的考核要求比较轻松,平时很少会布置书面作业,学期末简单的口语测试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课程成绩。 7.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氛围评价
调查可知,92.57%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授课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88.22%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上的学习环境比较轻松;83.77%的外籍教师在课堂上会创造相对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但有39.23%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综合课堂观察和访谈可知,外籍教师善于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但由于外籍教师有的缺乏班级管理经验,一旦有学生在课堂上顽皮捣乱,教学就很难正常有序进行。
8.学生课堂学习成效评价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上的提升效果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几乎九成的学生均认可外籍教师课程教学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但对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小。
访谈和观察结果表明,学生在全英文的课堂环境中能获得较多的互动交流与语言表达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其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外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也充当了跨文化交流的使者,提升了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但由于外籍教师的课时数有限和大班额教学,他们对本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情况缺乏了解,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往往只是蜻蜓点水,难以推动学生的深层次学习与思考。
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论,笔者从区域和学校管理层面就提升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1.切合需求,加强外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为了让外籍教师熟悉和适应本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实际水平与需求,应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岗前培训重点是让外籍教师了解本土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特性等,掌握教学教法和班级管理的技巧等,可采用專家主题讲座、课堂观摩与演练、校园考察与交流等方式让外籍教师尽快熟悉和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岗位培训可以根据教研活动和评价考核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持续的反馈。
2.严格标准,优化外籍教师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为避免外籍教师课程教学安排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管理部门应以国际化的视野制定、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和操作流程,在学期初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及考核要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时监督外籍教师课程教学进度。在教学内容方面,可借中外英语专家之合力编写教材,这样既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情基础出发,又可以与国际前沿教育接轨。此外,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或拓展性学习,例如戏剧表演、英语演讲、辩论比赛、PBL项目制学习等。
3.优势互补,开展中外籍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外籍教师语言地道、风趣幽默,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中方教师熟谙学生学情和需求,讲究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应根据中外籍教师的特点,发挥双方优势,制定中外籍教师合作教学研究计划,开展合作备课、课堂观摩、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使中外籍教师在深度合作中不断地碰撞出火花,体验文化差异、积淀学科素养、创新教学模式。
4.监测反馈,构建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首先,应加强对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定期进行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观察和诊断,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管理者、教研专家和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创造更多与外籍教师沟通、反馈需求和意见的渠道,以便外籍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使外籍教师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增强工作的自信和动力,潜心致力于打造“金课”。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研究设计
1.研究框架
在借鉴目标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形成了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分析框架由“目标—过程—结果”三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反馈和课堂氛围,教学结果则用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衡量。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借助网络平台对苏州市外教课堂项目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式,共回收问卷6152份,有效问卷5742份,有效率为93.32%,其中,男生2845人,占49.55%,女生2897人,占50.45%;小学高年级学生2337人,占40.70%;初中学生3045人,占59.30%。此外,笔者对10名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观察,并对随机选择的13名中小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来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分析框架,问卷设计了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态度等七个维度。每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的计分方式,学生被要求根据与自己实际感知状况的符合程度做出回答,分值越高表明积极倾向越明显。对量表信度检验表明各维度的克龙巴赫系数在0.893-0.972之间。对正式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测量指标因子载荷量均界于0.53至0.87之间,拟合指标χ2/df=2.981、CFI=0.920、RMSEA=0.064、SRMA=0.051。综上可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此外,本研究还基于分析框架,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定量结果做进一步补充、验证与解释。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总体评价
学生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较好,平均得分为3.41,学生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认可度达81.67%。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M=3.76)和教学方式(M=3.71)这两个维度的得分最高,其次,学生对自己课程学习成效(M=3.43)评价也较高。而学生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目标(M=2.98)、教学内容(M=3.29)、评价反馈(M=3.28)和课堂氛围(M=3.32)的评价相对较低,这表明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这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本研究对性别、年级、学校等变量进行T和F检验后发现,内源性人口学特征对本研究设定的变量無显著影响。
2.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评价
通过分析可知,76.84%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目标,79.21%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但有35.28%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有34.65%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没有向学生明确表达课程的学习任务目标和要求。通过访谈发现,由于中外课堂教学模式和任教班级间学科水平的差异,外籍教师在学期初始会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
3.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评价
调查显示,在外籍教师课程的讲授中,89.25%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认真投入;91.15%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遵守课堂教学制度,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90.70%的学生认同外籍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准备;87.36%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访谈和课堂观察也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印证,学生大都认同外籍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对每节课都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能够灵活应对课堂语言障碍。
4.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评价
教学方式影响教学质量,关涉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分析可知,89.97%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86.60%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使用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86.9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但仅有71.1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过也有学生在访谈中表达了更高的诉求,他们认为外籍教师有时采用讨论等教学方式比较耗时低效。
5.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和传递的材料和信息。通过分析可知,86.4%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应用性强;82.7%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新颖且具有趣味性;78.2%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安排的容量适中;但也有36.84%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随意,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33.73%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够适切。据观察,不少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利用经典影片、时事新闻等素材作为教学资料,并适当地融入西方的风俗文化等知识,使得授课的内容更生动有趣。但访谈中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外籍教师授课时没有使用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繁杂且缺乏连贯性,内容的难易程度时而会把握不准。
6.外籍教师课堂评价反馈
持续评价、及时反馈是引导学生深度反思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可知,93.64%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问;85.17%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采用的评估方式是公平合理的;92.59%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经常支持和鼓励学生;但有42.11%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对他们的考核要求不够严格,31.6%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评价方式不是很注重平时的学业表现。通过访谈可知,外籍教师的考核要求比较轻松,平时很少会布置书面作业,学期末简单的口语测试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课程成绩。 7.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氛围评价
调查可知,92.57%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授课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88.22%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课堂上的学习环境比较轻松;83.77%的外籍教师在课堂上会创造相对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但有39.23%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综合课堂观察和访谈可知,外籍教师善于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但由于外籍教师有的缺乏班级管理经验,一旦有学生在课堂上顽皮捣乱,教学就很难正常有序进行。
8.学生课堂学习成效评价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上的提升效果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几乎九成的学生均认可外籍教师课程教学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但对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小。
访谈和观察结果表明,学生在全英文的课堂环境中能获得较多的互动交流与语言表达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其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外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也充当了跨文化交流的使者,提升了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但由于外籍教师的课时数有限和大班额教学,他们对本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情况缺乏了解,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往往只是蜻蜓点水,难以推动学生的深层次学习与思考。
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论,笔者从区域和学校管理层面就提升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1.切合需求,加强外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为了让外籍教师熟悉和适应本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实际水平与需求,应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岗前培训重点是让外籍教师了解本土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特性等,掌握教学教法和班级管理的技巧等,可采用專家主题讲座、课堂观摩与演练、校园考察与交流等方式让外籍教师尽快熟悉和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岗位培训可以根据教研活动和评价考核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持续的反馈。
2.严格标准,优化外籍教师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为避免外籍教师课程教学安排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管理部门应以国际化的视野制定、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和操作流程,在学期初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及考核要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时监督外籍教师课程教学进度。在教学内容方面,可借中外英语专家之合力编写教材,这样既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情基础出发,又可以与国际前沿教育接轨。此外,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或拓展性学习,例如戏剧表演、英语演讲、辩论比赛、PBL项目制学习等。
3.优势互补,开展中外籍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外籍教师语言地道、风趣幽默,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中方教师熟谙学生学情和需求,讲究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应根据中外籍教师的特点,发挥双方优势,制定中外籍教师合作教学研究计划,开展合作备课、课堂观摩、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使中外籍教师在深度合作中不断地碰撞出火花,体验文化差异、积淀学科素养、创新教学模式。
4.监测反馈,构建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首先,应加强对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定期进行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观察和诊断,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管理者、教研专家和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创造更多与外籍教师沟通、反馈需求和意见的渠道,以便外籍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使外籍教师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增强工作的自信和动力,潜心致力于打造“金课”。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