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推动教育的改革,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但相对社会发展,教育又有相对独立性,这使人们对学校改革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梦想。从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到未来学校,人们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寄希望于未来学校形态发展更快地跟上社会的发展。本栏目汇集了教育行业内不同岗位的人对未来学校的展望,或许能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些思路。

未来学校变化的15种可能性


  1.学校会成为学习共同体,不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学校而存在;2.开学和毕业没有固定的时间;3.学习的时间弹性化;4.教师的来源和角色多样化;5.政府买单和学习者付费将并存;6.学习机构一体化,学校主体机构与网络教育彻底打通;7.网络学习更加重要;8.游戏在学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9.学习内容个性化、定制化;10.学习中心小规模化;11.文凭的重要性被课程证书取代;12.考试评价从鉴别走向诊断;13.家校合作共育;14.课程指向生命与真善美;15.将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未来学校有三层境界


  未来学校有三层境界。首先要有一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校舍建设,当然,这要考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其次是学习方式变革,包括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增强现实、创客教育等等,这层要特别考虑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再次是教育流程再造,强调从培养目标开始,重新考虑整个教育流程,包括课程模式、组织管理等方面。
  —— 尚俊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数据将成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


  今后数据将成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我们学校的教学环境将变成一种打破校园边界虚实融合的智慧生态的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里面,学生通过实体上接触老师,接触家长,接触同伴,接触教育,通过手机、平板可以接触到更大学习共同体,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习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每个人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交互者。学校将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东西,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仓储,而是开放、流动的,社会性,分布的,连接智慧的网络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学校的生态环境也不是一个割裂的学习空间,而是通过网络连接学生和未来生活的,学校教学是终身、全面、按需获得的。
  ——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

未来学校教师更有活力


  未来学校的建设要遵循师生成长规律。未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尊重教师成长规律,挖掘教师潜能,助力教师提升;激发教师活力,教师有了活力,学校才能有生机。未来学校的教书育人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学生的成长好比一棵树的生长,一方面禁止揠苗助长,要倡导顺其自然;另一方面也禁止不管不顾,要倡导适当修剪。未来学校的组织架构搭建,要充分尊重组织成长规律。扁平化管理方式和金字塔式管理方式,都各有其利弊,如何在实践中科学把握学校组织的成长规律,是摆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 戴家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启动未来学校创新计划


  中国教科院在推动未来学校方面,首先希望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未来学校联盟。同时,中国教科院还会给出未来学校创新计划。过去三年是未来学校创新计划1.0版本,从第四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开始,启动了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0版本。在1.0版本当中,我们更加关注空间、课程、学习方式和组织管理形态的变化;在2.0版本中我们会更加关注人的成长,会关心个性化的学习,这个是我们在2.0版本中探索的主要目标。
  —— 王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

未来的学校教学方式更灵活


  未来的中小学校的校园建设中将更多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校园基础建设中会大量地使用传感器,利用校园的高速网络,将各种数据传输到学校的信息平台;每位学生都会拥有一个电子身份,可穿戴的传感器及时将学生情况反馈到学校信息平台,信息平台随时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课程、运动、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及建议,调整他们的课程,帮助每位孩子个性化地持续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将呈现出技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教育管理原先烦琐的事可以由技术来完成,解决了碎片化的问题。教师的讲授方式将由原先的定点、定时、一对多的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模式转为不定点、不定时、一对一的非面对面的学习模式。允许老师不到校上课,鼓励老师做自己想做的事。
  ——孙丽(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教师)

未来学校让教育变得更精准


  从教师的角度思考未来的学校,那一定是一所高度数据融合的现代化学校:教师们采用智能测评方式,做到精准教育,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资源,开展利于学生探究、合作的活动,并使用智能化教学手段,去多方面發现、记录和展示学生的成长变化。走进课堂的教师,早已通过“教学系统”采集到每位学生的数据,并掌握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了解程度。教师打开教学系统后,还可以查看系统为教师提出的更加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参考,活动过程中的学生表现性评价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收集。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做教学研究、开展个性化指导、家校沟通等。
  —— 李炯(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

未来学校学生学习更具开放性


  未来学校将是“互联网 ”背景下现在学校结构性的变革,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育。未来学校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校园的围墙,把一切有利的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学校的课程内容得到极大拓展,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平台。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多元,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三是学校组织富有弹性,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利用大数据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智慧,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 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未来学校学习更自由


  现有的教育偏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未来学校将是一个虚拟的学校,将在创造性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 学生可以在家里学习,然后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在网络小组里面学习,还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与同学分享,可以和意见不同的人讨论发现不同的问题、共同学习,这就是新式校园。
  ——官唐 · 伯顿(Learning Edge Ventures创始人)

未来学校会变得更聪明


  未来的学校会变得更“聪明”。事实上,学习的过程就是数据产生的过程,如利用佩戴式设备记录孩子的运动数据、心跳变化等。通过不断地捕捉和分析这些数据,今后的学校将变得更加智能。比如,监控到有孩子发烧,学校将会提供“病号餐”。未来的学校究竟要学些什么?应该是不可复制的知识——选择、沟通、提问、娱乐、分享、有趣,因为这些能力与幸福直接相关。
  —— 倪闽景(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

未来学校是优质公平的教育


  中国教育与未来学校的优质发展与否,在某种程度上说,将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互联网教育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决胜之战。可以预见,未来不远的一天,学生们在学校的数字化课堂上读着智能化书本,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数字化鸿沟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学生将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习成长,得到个性化发展,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
  —— 杨春茂(中国教育学会监事会监事长)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外作业常常被教师、学生、家长所忽视。针对这一现状,文章阐述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布置课外作业的意义、面对的困难以及对策,并以“制作个人小名片”一课为例,梳理出设计信息技术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技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外作业;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2、03-087-03  作业是巩固学科知
2015年5月25日,在线教育新锐爱学堂联合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未来教育高端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部成立大会”。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各级领导隆重出席,300余位全国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及信息技术专家、骨干教师等教育界精英云集清华大学。  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秘书长聂风华在论坛上做了《MOOC:教育创新的探索》主题演讲。当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
2019年9月30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明确鼓励发展在线教育,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在线教育机构充分挖掘新兴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同时,《意见》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加强行业自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见》将对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刊记者为此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王继新
“争吵”的乐趣  我应该是最早知道王竹立老师要点评我们所写案例的人。我清晰地记得,是在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时接到王老师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看到了我们写的案例(其时我尚未拿到2014年12期杂志),打算写一篇点评文章,还不无“虚伪”地征询我的意见。  我不知道他具体会怎么写,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大唱赞歌。  我们俩见面次数不多,见面主要就是“争吵”,而且可以持续争论几个小时,大多是围绕教学问题。这并
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学科时,可以有效将虚拟的数学符号与现实的数学情境连接起来。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中的相遇问题为例,自主设计开发AR应用程序,探究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影响,并将其与二维Flash动画做出比较。实验结果表明,AR与Flash均有助于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负荷,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但采用AR探究的实验组,在各维度的平均数均高于对照组。此外,数据显示,情境的真实感与学生情境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不论是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还是学科的特点,都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届创新模型设计挑战赛为例,从锻炼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整合性、深刻性四方面,分析基于3D建模设计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3D建模;创新思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全球六大生态系统与世界文化”统整课程,将六大生态系统与其主要对应地区的文化相结合,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球视野的探索学习”过程。温带落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东亚地区,考虑到对应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温带落叶林组对应地区文化聚焦于“北美地区”,以加拿大和印第安文化为代表。  “温带落叶林组”共有28名学生,来自一年级的5个班级,平均每班5~6人,分布较为均匀。分组后授
八斗子老照片展回忆渔港沧桑    基隆市立史迹馆正展出八斗子渔村老照片,透过摄影家细腻镜头,带观众经由时光隧道,回忆儿时青春梦与基隆渔港沧桑。  “这是日据时代摄影家叶连登,在1943年,昭和18年的作品:现捞鱼上岸。八斗子还未建港前,满载而归的渔船,就直接停在八斗子海滩,渔民从船舱将整个鱼篓合力扛上岸。”70多岁的阿公、阿妈听着导览员诙谐的解说,乐得合不上嘴。  此次八斗仔渔乡工作室在基隆市立史
学校地处农村,因学校老旧而异地新建,新校占地50196平方米,容纳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806人,是本地区农村小学中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原信息化基础薄弱的情况,考虑到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领导层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脉搏,立志于把学校建设成为浙江省内首个农村教育云平台。经过初期的投入建设后,学校云架构已初具雏形。如今,学校师生普遍使用
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应用电子学案开展了系列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准备  所谓电子学案,其主体是学案,即用信息技术来扩充学案的功能,使学案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在我校,生物学科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平台制作电子学案开展教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