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指导学生读书与指导学生的习作有机结合气来,读中探写,写中求读,读写融为一体,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工作实践,对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是指围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一目标,而在教学中依托课本中的文章,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指导学生读书与指导学生的习作有机结合气来,读中探写,写中求读,读、说、写融为一体。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重阅读感悟教材中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运用语言文字即“工具性”的培养和训练的现象。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程重读轻写,忽视读写结合,以为写是作文课的任务,这是严重的认识上的失误。语文教学中,教师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习作的能力总是不尽人意。因此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课外作文班补课,以求提高写作水平。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处理好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的关系,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呢?
三、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读、写同处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具有统一的辩证关系。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写作的因素,把阅读的过程看作一个双向的理解过程,把读的因素和写的因素对应起來。阅读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理解、吸收的统一,作文的过程是观察、思维、运用、表达的统一,但理解和运用的都是语言文字,要把理解和表达相结合,使读写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自然沟通、融为一体。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十二个字来概括。具体讲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力:
(一)以读导写,于阅读中寻求吸收写作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实际上读是文章作者的写的逆向活动过程。老师再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应细致的引导学生打开文章的字、词、句、篇等外在语言材料入手,像剥开竹笋一样,层层进取。读一次又一次的认识、所得、进展。在读书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的逐步把学生引入书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的四路,在读中明白意义,探索写作脉络,积极吸收别人的长处。
编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不仅思想内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且表达方法也值得我们效仿。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多一个角度去思考:这篇文章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色?在巧妙构思、语言应用和表达形式上有哪些是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的?挖掘出文本的“读写结合点”,指导阅读时在理解文本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从中迁移并应用于学生的习作之中。
(二)以写促读,在于写作中引导学生自觉阅读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求读的真实的心理写照。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往往会调动起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有时绞尽脑汁回忆自己曾有印象的名篇名句,好词佳句。有时不得不悔恨自己读书的贫乏。因此,把写中求读的积极性与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从写作中找差距,激起学生的求读欲望。比如在学习日记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观察的内容可以是植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玩具,或者是日常的用品,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用笔记录下来。通过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他们在文章的观察顺序上、语言的运用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读写结合,融为一体
读和写之间的关系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使读和写互相促进。
1.结合阅读教学安排习作练习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践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联系结合起来。有时可以在范文教学前开展活动,先获取感性知识,而后读书,读了说,说了写;有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书示范,读了想,想了说,说了写;有时还可以先读书,后开展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实践,获取习作材料,而后再进行说和写的练习。比如在教学《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出去旅游时发生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拿出笔记录下来。学生就更加用心的再次去读书,有的孩子主动去报刊、杂志,以及自己手中的资料去寻找范文.这样他们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写起来不会感觉太难。
2.点滴积累,经常安排读、写活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老师要在课堂上,在平时,多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随着学生写的层次的提高,各种形式的说也要紧紧跟上:说课文大意,说对词语、句子的感悟,说对着这感情的体会,说自己学文后的敢想,以及各种形式的复述。在时间安排上读应该多于说,说多于写。学生说过的内容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写的练习。比如用上几个词语写一段话,给课文续编结尾,写一写读后感。随堂小练笔的设计应该机动灵活,将读和写紧密的结合起来,调动了读和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了思维,使学生的想象纵横驰骋,能动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读写结合能使学生阅读、写作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多形式的读写结合策略能有效地搭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用教材教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是指围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一目标,而在教学中依托课本中的文章,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指导学生读书与指导学生的习作有机结合气来,读中探写,写中求读,读、说、写融为一体。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重阅读感悟教材中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运用语言文字即“工具性”的培养和训练的现象。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程重读轻写,忽视读写结合,以为写是作文课的任务,这是严重的认识上的失误。语文教学中,教师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习作的能力总是不尽人意。因此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课外作文班补课,以求提高写作水平。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处理好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的关系,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呢?
三、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读、写同处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具有统一的辩证关系。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写作的因素,把阅读的过程看作一个双向的理解过程,把读的因素和写的因素对应起來。阅读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理解、吸收的统一,作文的过程是观察、思维、运用、表达的统一,但理解和运用的都是语言文字,要把理解和表达相结合,使读写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自然沟通、融为一体。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十二个字来概括。具体讲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力:
(一)以读导写,于阅读中寻求吸收写作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实际上读是文章作者的写的逆向活动过程。老师再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应细致的引导学生打开文章的字、词、句、篇等外在语言材料入手,像剥开竹笋一样,层层进取。读一次又一次的认识、所得、进展。在读书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的逐步把学生引入书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的四路,在读中明白意义,探索写作脉络,积极吸收别人的长处。
编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不仅思想内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且表达方法也值得我们效仿。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多一个角度去思考:这篇文章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色?在巧妙构思、语言应用和表达形式上有哪些是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的?挖掘出文本的“读写结合点”,指导阅读时在理解文本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从中迁移并应用于学生的习作之中。
(二)以写促读,在于写作中引导学生自觉阅读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求读的真实的心理写照。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往往会调动起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有时绞尽脑汁回忆自己曾有印象的名篇名句,好词佳句。有时不得不悔恨自己读书的贫乏。因此,把写中求读的积极性与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从写作中找差距,激起学生的求读欲望。比如在学习日记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观察的内容可以是植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玩具,或者是日常的用品,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用笔记录下来。通过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他们在文章的观察顺序上、语言的运用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读写结合,融为一体
读和写之间的关系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使读和写互相促进。
1.结合阅读教学安排习作练习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践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联系结合起来。有时可以在范文教学前开展活动,先获取感性知识,而后读书,读了说,说了写;有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书示范,读了想,想了说,说了写;有时还可以先读书,后开展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实践,获取习作材料,而后再进行说和写的练习。比如在教学《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出去旅游时发生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拿出笔记录下来。学生就更加用心的再次去读书,有的孩子主动去报刊、杂志,以及自己手中的资料去寻找范文.这样他们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写起来不会感觉太难。
2.点滴积累,经常安排读、写活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老师要在课堂上,在平时,多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随着学生写的层次的提高,各种形式的说也要紧紧跟上:说课文大意,说对词语、句子的感悟,说对着这感情的体会,说自己学文后的敢想,以及各种形式的复述。在时间安排上读应该多于说,说多于写。学生说过的内容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写的练习。比如用上几个词语写一段话,给课文续编结尾,写一写读后感。随堂小练笔的设计应该机动灵活,将读和写紧密的结合起来,调动了读和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了思维,使学生的想象纵横驰骋,能动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读写结合能使学生阅读、写作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多形式的读写结合策略能有效地搭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用教材教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