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早期家庭教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早期教育对其日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早期家庭教育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二、听障儿童家庭现状
1.家庭缺少和睦的氛围与榜样性
听障儿童家庭,由于有残疾孩子,家庭成员中会彼此抱怨、指责、情绪低落,还会伴随各种矛盾,如:父母和老人的矛盾、父母之间的矛盾、家庭经济的矛盾、家长个人感情的矛盾……,各种冲突常常会在孩子面前爆发。紧张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
绝大多数听障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从事的工作也是社会最低层的体力劳动,生活中个人行为习惯很差。比如:随地吐痰,有家长没有感恩之心,做人方面也有问题,对于社会、学校对听障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也觉得理所当然。让听障儿童从小就缺乏对他人的感谢之心,做人缺乏尊严。这些都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2.我给钱,你教育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接触了很多听障儿童家长,我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教育纯粹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按时交钱就可以了。每一位送孩子来的家长都会对班主任说一句话“孩子没上过学,什么都不懂,给您添麻烦了,不听话就打没事。”
这些家长都忽略了听障儿童教育中十分关键的因素:家庭因素。其实“聋人教育能否成功,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其中家庭因素是最关键的。”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在聋童教育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做父母这一工作,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只要到了婚龄,一对男女互相认可后,就可以结合在一起做夫妻,然后顺理成章地生下孩子来做父母。在法律上,他们是合法的父母;但在素质上,他们往往未必是合格的家长。
3.只要会讲话,知识无所谓
记得有一次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你们应该多安排几节语训课,只要她会讲话,别人不知道她是个哑巴就可以了。文化知识无所谓。”我也问过部分家长,他们的也有相同的观点。
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是对聋童教育目标的一个错误理解,家长迫切希望听到自己的孩子开口讲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听障儿童的发展和许多的健全孩子一样,应该是全面的,多角度的,如果放弃了对知识的掌握,单纯的追求“会讲话”,是万万不能的。这样的错误目标,使得有些家长宁可把孩子送到语训中心,也不愿送到聋校。结果是得不偿失。家长的错误目标往往影响一个听障儿童的一生。我曾经和一个家长谈到这个问题,我问他:“你对孩子的最终要求是什么?”他说:“以后毕业了,有一个工作,能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我从没想过他能做成什么”。我又问他:“如果你是老板,你是愿意要一个只会讲话而没有正常思维的人呢,还是愿意要一个讲话不好,但思维很好的人呢”?他没有回答我。在不只重视发展语言的情况下,全力发展聋生的其它方面的能力。他的思维水平不会低于只重视发展语言的聋生。
三、听障儿童家庭教育对策思考
1.正视现实,做一名教育型的家长
俗话说:“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上也没有相同的教育,对于残疾孩子的教育更是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教育。新课程下特殊教育已不再是“缺陷补偿”,而是发挥其潜力,家长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残疾儿童,找其优势,扬长补短,才能有的放矢给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作为家长,由于平时很难接触到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所以就需要翻看书记、查阅资料、向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士請教,结合孩子实际给他制订一个合适的发挥其潜能的教育计划,家长更是要付出巨大的艰辛与努力,与孩子一起共同来完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一点是很极其重要的。
2.创建健全的家庭生活是教育的根本
如果家中有一位残疾儿童,无论什么原因,都会给家长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父母不免会感到震惊,失望,忧郁,恐惧,甚至很多家长内疚和羞愧。特殊儿童家长往往会经过几个阶段:否认-自疚-困惑-恼怒-盲目求助-沮丧—接受。处在内疚状态的父母也许会用过分保护甚至溺爱的方式来照顾孩子,以至养成孩子依赖,自我中心的个性,而恼怒或沮丧的父母可能采取权威的态度,控制强烈以至儿童产生无力感。教育的根本就是如何创造健全的家庭生活,使儿童生活幸福快乐。
3.增设家长教育培训内容
在为听障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家长应更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听障儿童的生存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及时把学生在校情况和孩子在家表现互相反馈,结成共同教育孩子的联盟主体,填补听障儿童教育的空白。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爱心、负责任的家长,就是理想的家长,也是教育必需的。因为负责任的家长会关心孩子的成长,不断摸索培养孩子的经验,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并且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己的积极态度去影响孩子。理想的家长应该永远镇定自若,永远慈爱地对待孩子,永远懂得用最好的方法去管教孩子,永远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足够的时间,永远对孩子抱着乐观的态度,永远知道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
但是实际上,想要成为心目中理想的家长太难了。没有任何一位家长能够永远像理想中的那样完美。即使做了家长,仍然要在生活中成长,仍然要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仍然会有自己的缺点,应该力求做得更好,力求向一个完美的家长靠拢。在家庭教育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家长要与学校、孩子的老师时刻保持联系,与学校的正规教育保持一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为了孩子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一个榜样,使教育保持其完整性。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早期教育对其日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早期家庭教育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二、听障儿童家庭现状
1.家庭缺少和睦的氛围与榜样性
听障儿童家庭,由于有残疾孩子,家庭成员中会彼此抱怨、指责、情绪低落,还会伴随各种矛盾,如:父母和老人的矛盾、父母之间的矛盾、家庭经济的矛盾、家长个人感情的矛盾……,各种冲突常常会在孩子面前爆发。紧张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
绝大多数听障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从事的工作也是社会最低层的体力劳动,生活中个人行为习惯很差。比如:随地吐痰,有家长没有感恩之心,做人方面也有问题,对于社会、学校对听障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也觉得理所当然。让听障儿童从小就缺乏对他人的感谢之心,做人缺乏尊严。这些都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2.我给钱,你教育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接触了很多听障儿童家长,我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教育纯粹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按时交钱就可以了。每一位送孩子来的家长都会对班主任说一句话“孩子没上过学,什么都不懂,给您添麻烦了,不听话就打没事。”
这些家长都忽略了听障儿童教育中十分关键的因素:家庭因素。其实“聋人教育能否成功,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其中家庭因素是最关键的。”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在聋童教育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做父母这一工作,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只要到了婚龄,一对男女互相认可后,就可以结合在一起做夫妻,然后顺理成章地生下孩子来做父母。在法律上,他们是合法的父母;但在素质上,他们往往未必是合格的家长。
3.只要会讲话,知识无所谓
记得有一次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你们应该多安排几节语训课,只要她会讲话,别人不知道她是个哑巴就可以了。文化知识无所谓。”我也问过部分家长,他们的也有相同的观点。
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是对聋童教育目标的一个错误理解,家长迫切希望听到自己的孩子开口讲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听障儿童的发展和许多的健全孩子一样,应该是全面的,多角度的,如果放弃了对知识的掌握,单纯的追求“会讲话”,是万万不能的。这样的错误目标,使得有些家长宁可把孩子送到语训中心,也不愿送到聋校。结果是得不偿失。家长的错误目标往往影响一个听障儿童的一生。我曾经和一个家长谈到这个问题,我问他:“你对孩子的最终要求是什么?”他说:“以后毕业了,有一个工作,能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我从没想过他能做成什么”。我又问他:“如果你是老板,你是愿意要一个只会讲话而没有正常思维的人呢,还是愿意要一个讲话不好,但思维很好的人呢”?他没有回答我。在不只重视发展语言的情况下,全力发展聋生的其它方面的能力。他的思维水平不会低于只重视发展语言的聋生。
三、听障儿童家庭教育对策思考
1.正视现实,做一名教育型的家长
俗话说:“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上也没有相同的教育,对于残疾孩子的教育更是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教育。新课程下特殊教育已不再是“缺陷补偿”,而是发挥其潜力,家长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残疾儿童,找其优势,扬长补短,才能有的放矢给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作为家长,由于平时很难接触到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所以就需要翻看书记、查阅资料、向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士請教,结合孩子实际给他制订一个合适的发挥其潜能的教育计划,家长更是要付出巨大的艰辛与努力,与孩子一起共同来完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一点是很极其重要的。
2.创建健全的家庭生活是教育的根本
如果家中有一位残疾儿童,无论什么原因,都会给家长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父母不免会感到震惊,失望,忧郁,恐惧,甚至很多家长内疚和羞愧。特殊儿童家长往往会经过几个阶段:否认-自疚-困惑-恼怒-盲目求助-沮丧—接受。处在内疚状态的父母也许会用过分保护甚至溺爱的方式来照顾孩子,以至养成孩子依赖,自我中心的个性,而恼怒或沮丧的父母可能采取权威的态度,控制强烈以至儿童产生无力感。教育的根本就是如何创造健全的家庭生活,使儿童生活幸福快乐。
3.增设家长教育培训内容
在为听障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家长应更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听障儿童的生存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及时把学生在校情况和孩子在家表现互相反馈,结成共同教育孩子的联盟主体,填补听障儿童教育的空白。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爱心、负责任的家长,就是理想的家长,也是教育必需的。因为负责任的家长会关心孩子的成长,不断摸索培养孩子的经验,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并且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己的积极态度去影响孩子。理想的家长应该永远镇定自若,永远慈爱地对待孩子,永远懂得用最好的方法去管教孩子,永远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足够的时间,永远对孩子抱着乐观的态度,永远知道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
但是实际上,想要成为心目中理想的家长太难了。没有任何一位家长能够永远像理想中的那样完美。即使做了家长,仍然要在生活中成长,仍然要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仍然会有自己的缺点,应该力求做得更好,力求向一个完美的家长靠拢。在家庭教育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家长要与学校、孩子的老师时刻保持联系,与学校的正规教育保持一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为了孩子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一个榜样,使教育保持其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