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渗透道德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kto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课堂上的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本文首先阐述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然后在开展课外实践的时候也应该渗透德育教育,最后将作业的方式变得开放化,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思想道德;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隐性目标,影响着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涉及的课程中,小学语文是比较基础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具备了基础性和先导性,语文也是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它可以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够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得到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快乐的成长过程。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教师要紧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利用语文教材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充分挖掘道德素材,灵性培养思想品质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能够在小学课本上出现的题目都是经过了千挑万选的,其中对于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教育意义,而在书中也出现了很多涉及思想道德的内容,都是一些比较正能量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进行深度挖掘。由于小学生正是思想认知的起步阶段,他们在课堂上所接受到的知识将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材是静态的文字符号,它必须通过教师的深度挖掘,才能够变成小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道德元素较浓的载体,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感悟,以此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体验的形成。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表达了对于先人的感谢与敬佩,同时也是现在的小学生比较缺少的教育。因为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条件开始越来越好,很多学生也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就会从这篇课文出发,让学生能够理解到现在所享受的一切资源都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应该感谢能够将这些带给我们的父母。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一般都是从这些教材的内容出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学习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时候也会让学生说出父母或者是其他的人带给了我们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一种付出,知道感恩。教师在讲解到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一点,不能将现在的语文课堂变成思想教育的课堂,而是要采用学生都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不是通过教师去得到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话中有自己的感悟。
  二、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灵性培养思想品质
  在一般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不少教师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流程,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面听教师讲解知识,这样的课堂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课外的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时,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认知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思想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師引入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内心想法搭建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蕴含于活动之中的道理,以此达到思想认识的升华。
  如教学与操场上有关的主题作文时,教师为了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入在操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先让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以此激活学生的体验。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面去,让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或者是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这种集体的活动中感受到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因为如果单纯以课堂讲学的形式,就容易让小学的语文课堂变成说教,不仅无法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所以为了能够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通过比赛的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的道理,始终都用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去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挫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适当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更好的感受到教师所讲解的道理。
  三、引入开放学习理念,灵性培养思想品质
  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时,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结合学生的作业,通过引入开放式的作业去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在传统的作业练习中,为了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多教师选择让学生去做大量的练习题,但是因为全班同学对于作业的理解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完成的,但是对于有些学生就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幼师应该将作业的形式放开。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体验,开放式的学习理念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现蕴含于作业之中的思想道德元素,通过作业练习去进一步提升思想认知,以此达到新的思想认知。
  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本《司马光》这篇文章中,它主要讲述就是司马光开动自己的脑筋将掉到水缸里面的小伙伴救出来的故事,我会为学生详细的讲解这个故事,以及这个故事表达的含义。我也会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不仅仅是大事才能被称为一件好事,在平时的生活中帮助自己的父母做一做家务,在平时的时候听长辈的话也是品德高尚的表现。另外,等到做完了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也会鼓励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记录下来自己的真情实感,时间久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等到学生记录完了自己做过的事情,我会在每一周的时候拿出来一个特定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在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自己有什么感想,带给了别人什么方便。等到学生说完之后,教师也可以对于学生做的事情做出点评,让学生能够真正辨清是非对错。教师还可以将作业的形式放开,在培养学生的德育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和亲身的感悟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世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思想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易接受,通过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教材上蕴含的隐性知识呈现于课堂,使学生的思想认知得以激活,最终达到无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语文课堂的灵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J].新教育时代,2017(11).
  [2]朱明明.浅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促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是许多语文教师孜孜不倦探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引导学生精研习题的角度,来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习题;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通过
【摘要】信息时代下,初中生阅读普遍呈现碎片化、浅显化的阅读倾向,大多数学生痴迷于漫画、青春小说、推理小说等,而对于经典名著却是避而远之,难以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笔者尝试结合新改编的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进行阅读指导实践,试从阅读方法、专题探究、反馈评价方式三个角度探求激发初中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之路,力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经典名著的价值,从而达到使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整本经典书籍的目标。 
【摘要】行为主义心理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各学科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行为是内隐的,不可直接观察和测量,可直接观察和测量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有许多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语文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雷雨》教学设计为例,探讨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为
【摘要】在低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为低年段学生在语文学习搭建这条“可视化”读路,训练学生思维,淬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思维能力,让阅读变得简单、高效、有趣可观,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丰富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三下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为例,探索富有成效的略读教学之路。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外三个方面结合课例谈了在略读课中发展自学的能力的方法。课前预习先行,“精”准要求,“略”知一二;课中扶放结合,精妙引领,略得方法;课外拓展延伸,精心整合,略教丰学。准确把握“三步走”的教学方法,才能摆脱“越位(精读化)”“移位(任意化)”“错位(简单化)”的误区,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有效促进
【摘要】本文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中的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两方面,分析短篇小说《受戒》的“淡雅”的艺术特征和时代特征,揭示其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淡雅;汪曾祺;功利性;非功利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受戒》写了在一个名叫庵赵庄的乡村小镇子里的平凡琐事,明海跟着舅舅到荸荠庵学当和尚“为业”,明海在庵里获得许多反常有趣的见闻
【摘要】原生态语文教学观呼唤语文课堂回到语文教学原点,通过对张玉新老师的原生态课堂进行细致观察,探寻语文学习规律。  【关键词】原生态;语文教学;学情;以读促写;文本解读;体态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钱梦龙老先生在《我的教育观》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出现了‘失魂落魄’的症状,语文教学中盲目追风,新课标倡导的师生平等对话也被引向一个极端,淡化乃至取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正确有效地品味语言文字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了解写作特色,感悟人物形象,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者,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做出有效质疑,化被动为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关键词】有效质疑;语言文字;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
【摘要】审美教育是语文课中的一任重要任务,《语文新课标》中也强调了“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一目标。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激发引导学生感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设置;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审美情感的培养。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机械地讲授课文
【摘要】新课标中对“阅读”的目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执教心理机制,促进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使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进行,是每个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心理;教师;学生;文本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