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浮力》计算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14章《压强和浮力》的要求是:(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下是最近五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分析.
  [从上面表格可看出这一部分内容在历年的中考中一般占到9~12分,绝大部分题目都涉及到计算,由此可见加强本章的计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解《压强和浮力》的计算题时,普遍反应难和不容易理解掌握,我在学生的平时练习和单元测试中发现有少数学生甚至连公式都用错,那么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呢?这个学期我进行了一些尝试:(1)除课本上的实验外,还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理解本章的概念、公式、定律.(2)在进行计算前先让学生默写公式,包括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如果这步不过关,很多学生就会很难正确写出已知条件、要求的物理量、公式.(3)加强对数学计算能力的指导和训练.例如进行单位换算专项练习和进行含有指数的乘除运算的专项练习,这样做避免很多同学没有划或划错单位或运算错误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错误.(4)习题课总结《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每种计算方法先用文字总结,然后讲解一两道经典例题,再让学生模仿该例题做2~3题,解题时要求学生先列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物理量,训练效果满意后接着进行下一种计算方法.例题和习题的难度要严格控制在最近几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的难度范围之内,绝对不要采用竞赛題和综合性太强的难题.在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后,让学生通过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选用合适的方法.有时一题有多种解法,通过方法的讲解与题型的练习,学生对解题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大大加强了.当然解题的方法各人各有特色,对此我加以鼓励及引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普遍掌握得较好,比前几届的《压强和浮力》的单元测试成绩有较大提高.下面就是具体的计算方法和配套的经典例题.
其他文献
在许多高中物理典型资料、大量的网页中,都有这样一道典型题目:质量为M=500 t的机车,以恒定功率从静止起动,经过t=5 min,在水平轨道上行驶了s=2.25 km,速度达到vmax=54 km/h.试求:(1)机车的功率P,(2)机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  解析机车以恒定功率P从静止开始的运动是一个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此时发动机的牵引力F与机
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时空语境的引入方法,以期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语境,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呢?这是新课改对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让学生感受实验快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题目如图1所示,倾角α=60°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用k=100 N/m的轻弹簧平行于斜面拉着,物体放在P、Q之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而超过这一范围,物体就会沿斜面滑动.若AP=22 cm,AQ=8 cm,试求:物体与斜面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g=10 m/s2)  错解P、Q两点应是静摩擦力最大的两个临界位置,在P点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这样的分析正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发挥《PEP小学英语》教材中单元主情景图的导入、导读、导说、导“演”和导写五个方面的功能,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
期刊
一、教学内容rn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5 Our Town的第三课时,包括Talk Together,Listen and Match和Read and Draw三个板块。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中学物理》2012年第3期第73页刊载了《例谈“利用图象巧解题”》一文(以下简称“原文”),现对原文关于“例1、例2”的解法提出商榷,以期抛砖引玉.  1原文对“例1、例2”的解  例1如图1所示,小滑块m从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由A滑到C,经历的时间为t1,如果改由光滑曲面滑到C,则经历的时间为t2,关于t1和t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t1>t2B.t1=t2  C.t1t2,选项A正确.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是《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新版初中物理教材更加注重反映时代性,注重渗透科学的教育功能.现代教学越来越呼唤学科间的渗透,以便于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跨时代的物理教师,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让学生从物理课堂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1文理搭配,生动有趣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