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忙什么?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教授小学、初中到高中已有31年教龄。31年来,我至少接触过城乡上百名中小学校长(包括到外地培训及参观学习),我对“校长”这个特殊职位一直思考得很多,感受也特别深刻。应该说,我所接触过的校长是敬业的、辛苦的,但恕我直言,绝大多数校长的时间和精力用错了地方,尤其是县城中小学校的校长,由于每天事务冗杂,有好多工作都没“忙”到点子上,甚至是游离于教育教学管理之外,这实在是现代校长的一种失策,一种遗憾。
  我以为,要做一名有影响力的现代校长,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做一名爱读书的校长
  这话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起来就很难。据笔者多次调查,不仅农村中小学校长几乎不读什么书,就是县城中小学校长也很少读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促使孩子热爱知识的重要源泉就是教师的、首先是校长的高度知识素养。”在教学方面,他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首席人,如果“缺乏教学计划内各门学科的知识,就无法领导学校的教学过程。我从当校长最初那些日子里,就开始研读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历史,3年内自学完了学校所有科目的教科书和主要教学参考书。”“为了尽量清楚地了解孩子身体的健康状况,我攻读了专门的医学著作,从而日益确信:对教师来说,懂得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内在的生理、心理、年龄、性机能发展等过程是多么重要,许多事情都有赖于这些知识。”
  他还抱着极大的兴趣阅读遗传学、自动化技术、电子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科学著作。他说:“在我的实验室里(我这样称呼我的办公室)放着一叠叠笔记本(每门科学或一个科学问题各有一个厚本子),笔记本里有成千上万条期刊摘录和剪报,我的兴趣和爱好直接地、特别是通过教师间接地不断传给学生。对校长来说,这既是同学生进行精神交往的一个领域,又是接近较难教育的孩子心灵的一条途径。”
  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我们不可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去研读各门教科书,也不可能读那么多医学、电子学、天文学等方面的专著。但作为一校之长,我们应该懂得每天要忙些什么,不应该忙什么,应该了解什么,懂得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读点具有经典性、指导性的书。可以说,一个不读书的校长,是很难胜任校长工作的,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管理才能的校长是不能被师生认可和接纳的,他在一所学校也是很难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不读书的校长很难走出平庸,而一个平庸的校长也就无法带出一所出色的学校。
  “校长”这个称号是神圣的,他应该具备哲学家的睿智,艺术家的灵气,教育家的视野,他不仅是学生的领袖,而且是教师的导师和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不仅对上自己的课的孩子来说,而且对全校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应如此。”
  作为一名志存高远、献身教育的现代校长,不能光靠培训学习一点东西就得过且过,要把读书学习视为内在的需要,视为工作和生命的需要,视为终身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人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既作为教师又作为教育者的技巧,才能充当教师和学生的优秀而有威信的指导者。”
  
  2.做一名走近学生的校长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说的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至上。这就要求我们校长的工作不能离开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一个新生来到学校,我总是细心观察他,寻找跟他进行精神交往的手段。”但据笔者多次对城乡中小学校调查,很少有校长经常深入班级,去了解学情,去与学生交流、对话的。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智力素养、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首先,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不具备这个品质,就不能当校长,就像不是任何人都能当教师一样)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定的能力。”他还说:“我最关注的仍然是那些最难教育的孩子(因为如果他们不在学校里朝好的方面转变,那么,好孩子也会朝坏处变化,会从难教的孩子身上染上坏习气和不良习惯)。每周我都走访这些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的道德的最初环境。我跟家长们、家长的邻居们、原先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
  时下,我们的班级管理是由班主任负责,校长很少过问班里的事,也很少过问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好像我是校长就是做校长的,你是教师就是教书的,你是学生就是学习的,各行其是,各行其道。难怪,笔者曾在乡下一所中学任教,一次班干会上,一学生突然向我问道:“老师,校长每天在忙什么?他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只管你们老师?”当我回答他“校长也管你们学生”时,这位学生连连摇摇头说:“那为什么我们经常见不到校长的影儿?”
  今年高考前一个多月,在一个下午的课外活动,我正和一位学生谈话,听到外班两位学生在走廊里有这样的对话:
  “我们高中三年快要毕业了,可我还不认识俺的校长呢。”
  “我也是。”
  “你说校长成天都忙些什么?他是否知道他的学生在想些什么?想跟他说些什么?”
  “校长忙什么还要你操心?你想跟他说什么,学校有‘校长信箱’。”
  “说实话,学校虽然有‘校长信箱’,但我还是想和校长面对面地交流,面对面地谈心。”
  “你要和校长谈什么?”
  “要谈的很多。”
  这段学生对话足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学生渴望与校长对话,他迫切希望能够把他的感受和想法告诉给校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及时传达给校长;他希望校长能够关注他们精神和心灵的成长,他更希望校长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面对的困惑和困难……校长工作的核心不正是要从学生那儿不断获得积极的、大量的教育信息吗?不正是需要这些珍贵的信息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吗?因此我们说,校长唯有走近学生,才能感受到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意蕴是什么;唯有走近学生,才能懂得什么是教育的艺术,什么是治校的方略;唯有走近学生,才能成为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校长,才能真正成为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校长如果不进课堂,这一天他就什么也没干。”因此,他说:“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让我们也放下架子,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里去,到他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去倾听,去交流,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把“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3.做一名走近教师的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因此,作为一校之长,理应把关心教师、研究教师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要切实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全面了解他们的课堂教学和效果,全面了解他们与学生相处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常走近教师,“进行个别的、亲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谈话,是校长对教师做工作的主要方法。要知道,教育是一种十分细致的精神活动。我要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同音乐对人的影响相比拟。”他说:“有上千次跟教师的谈话仍在我记忆中,其中有一些在我心中留下了愉快的印象,有一些则是不愉快的。我不止一次地不得不为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丝微笑或一个发怒的眼神而跟他进行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三个钟头的谈话。”他举例说:“有一次,在五年级一个班上检查家庭作业,文学课女教师叫起一个比较差的学生来。教师对这个学生造的一个句子感到不满意。她一句话没说,挥一下手。这个孩子却为此哭了一晚上……随后我只好花很长时间跟这位教师谈话,证明她错了,向她说明,她这一挥手反映了她的教育观点——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不相信这个学生能做出什么好事,默认坏学生永远是坏学生这一错误观点。”
  目前,一些学校经常在学期结束前做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情况。这种间接了解教师的方法既不受教师的欢迎,也不受学生的欢迎。一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校长不直接去了解教师,而让我们带着不同的认识给教师做评价,这就难免缺乏公正性,比如一些严格、认真的教师往往得不到好的评价。”一位学生在我发调查问卷时说:“每学期学校都让我们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校长在忙什么?况且我们的评价他能够了解多少?我们的评价又有多大用处?要想真正了解并解决某些教师的问题,校长必须亲自与教师真诚对话和沟通。”这位学生的话更直白地告诉我们校长,只有深入到教师的生活和教学中去,只有平等地与他们心交心,心碰心,心心相印,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情感情绪,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也才能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教师曾十分感慨地对笔者说:“我调入这所学校,已有17个年头了,17年来,三任校长无一人找我谈过话。”据对县城3所中学48名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他们一致认为校长从未找过他们谈心,甚至从未关心过他们的生活和教学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教育机制的变革,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诸如新课改的压力、升学压力、聘任压力以及住房、评职、子女升学、就业等等压力,无不困扰着教师,作为学校的首席教育者,应该经常深入教师,了解和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情况,不断帮助他们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并使他们对教育充满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积极而有效地全面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农村人口中家庭残缺、残疾、智力障碍或者经济收入极端低下的特殊群体,可以说他们是弱势中的弱势。本文所探讨的弱势群体儿童暂且限于出身于弱势群体家庭,但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的儿童。弱势群体儿童集中的学校一般地处偏僻农村,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十分落后。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地帮扶弱势群体儿童,必须改造农村弱势群体儿童集中的学校。    农村弱势群体儿童集中学校  的
期刊
一名好教师肩负着千百个孩子的希望,一位好校长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重托,一所好学校能为国家、民族培养出无数栋梁。如何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好校长,如何培养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如何才能建设好一所英才辈出的好学校?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些人们关心的话题,专访了黑龙江省重点中学、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长邵曙光。  记者:邵校长,作为省重点中学的校长,您已有几十年的执教经验,您一定
期刊
国外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是科学技术,而是新型的学校教育。新型的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校长,而校长的观念又是首要的。一所学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校长的办学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同时,校长的办学观念首先应该转变。转变观念,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是深化教育改革、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     三个面向的教育观    “面向现代化
期刊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安全保障是学校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学校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学校对学生安全状况的格外关注。“911”以后,美国更加关注学校的安全。这就是身体安全、情感安全和智力安全。借鉴此,将有利于我国学校安全保护状况的改善和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身体安全    大部分公立学校是能保护学生身体安全的,尽管随着近几年学校枪杀事件的曝光,但是也只是600万人中有一个被枪杀的
期刊
在过去的25年间,我们曾和全球数千名专业人士一起共事,其中包括很多学校的督学、校长和教师,他们都曾有过担当领导工作的经验。我们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从中发现对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哪些条件是必备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教育工作者经常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做到代表他们最关心的人们的利益是要冒风险,同时也是很艰难的。  教育界的领导工作意味着动员学校、家庭和社区致力于解决难题—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偏高、学历偏低,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很多教师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新教材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课改教师素质亟待提高,课改教师培训急需加强。在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    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完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教育信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高标准、高起点
期刊
校长是老师的灯塔,老师是学生的阶梯,学生是知识的传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拼搏进取的王毅华用藏在心头的爱和扛在肩上的责任,用实际行动,感动、影响着广大师生,大家一起拼搏,把一所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校办成了远近闻名的重点校。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记者驱车50多公里,来到素有“甜草岗”之称的松嫩平原腹地,采访了相约已久的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二中学校长王毅华。  初识王毅华,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黑,第二
期刊
一    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处理不好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研究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而不愿在教学研究上耽误时间、花费精力;还有的教师为了做好教学研究,而不愿承担教学任务,甚至想彻底放弃教学。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要做好教学研究,摆正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非常重要。  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笔者以为,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前提、源
期刊
编者按: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10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在会上,来自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和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周建华分别对中国教育报刊做了分析,提出他们的几点希望,对我们大有裨益。    吴 甡    教育报刊从我当学生时起直到当教师、当校长,一直伴随我成长。今天,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谈一谈我对教育报刊的一点看法:  教育报刊对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师的人生观和学生的世界观都
期刊
初为人师者最大的梦想就是和学生们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那我们就给他们机会吧!    学生人数的扩大、退休教师人数的增加以及一部分教师的快速转行造成了美国学校教师人数的严重短缺,这种情况非常令人烦恼。“旋转门效应”,即新教师初为人师时激情豪迈,很快热情消退,结果迅速转行,这一现象成了教育界的严重问题。研究表明,33%的新教师在3年内就离开了学校,而46%的教师在工作5年内转行。为什么这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