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理解 信任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对任教的几届学生进行过心理期望的调查,学生不同,但结果却惊人的相同:学生期望最多的是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有的学生甚至说: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比获得满分还高兴。
  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使我们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宰者,要求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按我的指令和要求、思路和意志去做,学生稍有“越轨”,就大发雷霆,严加斥责。老师对学生态度生硬,甚至当众羞辱学生,对学生的伤害特别大。由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信,他的一句“不中听”的话,甚至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就这样被老师所压抑。所以,许多学生感觉学习生活是那样的枯燥无味、压抑沉闷。
  教育教学活动毕竟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能成为被教师蔑视、嘲讽、侮辱、威胁的理由;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是用难听的话去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并不像有的教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掌握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硬本领。我觉得教学管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的心智、情感交流,互为尊重、理解、信任的过程。
  这并非是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而是要在一种健康、平等的人际环境中,探索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一、多用鼓励
  
  中考失利的阴影、技能课跟不上、成绩不好,都会影响自信心。而且女学生生性敏感,一个小小的挫折都会使其失去自信。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经常鼓励,如:周记和学期的评语、谈心时、学期末的评优等,也可以让班上其他同学参与进来,用肢体语言、给她掌声,给她帮助,共同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其实,自卑的学生特别在乎整个群体关心她、赞美她,这能激励她更快地进步。
  
  二、欣赏学生
  
  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各有特性。哪怕是最“笨”、最“懒”、最“难管”、最“差”的学生,身上都有好的一面,都有潜在的积极向上的意识,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们老师应该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奖赏。
  
  三、信任最重要
  
  我们的学生十六、七岁,总以为自己已是大人,什么都懂,又有点逆反心理,若光是说教,他们会听得不耐烦,假如说:“都那么大了,道理都懂……”他们就感觉到被尊重和信任,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管教人的意思。而学生反而开始自我反省了。像这样年龄的学生,就是最希望老师把自己当作大人来对待,给自己多一点信任。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了呢?
  当然批评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关键是用什么方式批评。你得让他们感觉到你对她是爱护的。不能轻易让学生当众出丑,接触那些“特殊分子”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谈,帮他们找问题,试着和他们交朋友。
  
  四、换位思考
  
  碰到学生闯祸、犯错时,不要急于开口,先让自己冷静几分钟,再和学生交流,了解前因后果,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一起分析他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再适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我会……”、“如果我是你,现在我会……” 没什么责备,但学生已经理解了老师的意图,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善用眼神
  
  老师也是人,也会不耐烦,会“恨铁不成钢”,一时情急,语气稍重在所难免,毕竟“严师出高徒”,永远保持“和风细雨”相当困难。但如果我们能善用眼神,效果可能会大大不同。但如果能配合几个心疼、担忧、焦灼交织的眼神,那对学生而言,就似暖流成动力了!
  
  六、讽刺不得
  
  学生对老师的严厉批评会感觉害怕和委屈,但这样的批评往往针对你的缺点或错误,“挨批”倒也心服口服,觉得最不舒服的是拐弯抹角的讥讽。那种刻薄的讽刺更伤人心。如个别学生因基础不好跟不上就被老师上课时称为“白痴”,个子矮被叫作“三等残废”等,许多学生在周记中写了此事,深为反感。其实,不管优差,每个学生都同样需要关爱。如果教师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就不会对落后学生口无遮拦。
  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要,对于青年学生尤其有意义。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其实质是对他的品德、才华、能力的承认,是对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就会增强奋发进取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相反,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
  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和小学教师,我们更应突出言传身教,要求“未来的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出发,尊重不同能力层次、学习习惯、个性特长的学生的需要,激励求异,张扬个性,提倡结论的多解性、多样性,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认知过程的多端性、多层次性;鼓励质疑和批判,鼓励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坚持正确的意见,鼓励实践和创新,以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和多元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持续学习、自我发展超越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使我们的教师都带着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教学理念,信心百倍地走上与学生民主、平等、合作交往的教学征程,毕业后做一个富有人情味、关爱学生成长的好教师。
其他文献
一、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对素质教育密切关注,但能真正明白教学和教育的意义的人却不多。许多人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就会毫无疑问得到预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更关注的是英语的说明性而忽视了英语中的人文性。这就导致英语学习者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缺乏洞察目标文化本质的能力,缺乏表达情感的能力。这就说明虽然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但是他们不是被作为一个全人来接受教育。所以为了解决
期刊
艺术类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大学观,他们人格和言行的“随意性”使大多数人感到无法理解。在这次调查中,笔者充分考虑到调查对象本身的“随意性”特点,力求使学生认真对待、仔细填写,因而,未设过多调查题目。在选题上,也尽量照顾到根据音乐学生共同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共同关心的大学生活话题,以简洁的语言,明确的问题和针对性强而又不失幽默感的答案,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乐道的环境
期刊
引言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开创了现象学,很快,现象学进入教育领域,马克思·范梅南是教育界中的现象学者,致力于采用现象学的理念解决教育问题。他的理论对我国影响颇大。近四、五年来,《教育研究》等核心杂志发表了不少关于现象学教育学的文章,国内对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大有蔚然成风之势。在这些研究之中,当然离不开对其研究范式的探讨。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下半叶,在现代自然科学取
期刊
一、先进文化贵在先进    文化泛指人类在其历史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通常所称的文化则是人类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精神文明同义的先进文化,更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赋予文化以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一切符合和有利于
期刊
一、 E-Learning的含义    所谓E-Learning,简单地说,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从根本上说,E-Learning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特色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丰富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出信息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    二、罗伯特·加涅的学习理论    
期刊
一、论争:社会效率与进步主义的反复    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教育,是社会效率和进步主义针锋相对、此消彼长的时期。随着桑代克和实验科学在心理学领域的胜利,以及以经济活动,特别是工厂的结构为基础的泰罗科学管理方法在经济领域的盛行,课程也有了日趋追求社会效率的科学主义设计的倾向,最典型的例证就是1911年,由全美教育协会(NEA)创立了节约时间委员会,证实了社会效率运动在全国的大行其道。  而以杜威、
期刊
一、问题提出    1.《走出半个人的教育》的启发  《大学频道》2005年第4期刊登了由姚蕾、程艳林两人合写的篇名为《走出半个人的教育》的论文,文章篇幅不长,但引经据典,哲理性强,提出了一个现实教育中耐人寻味的问题,即,科技与人文分离导致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技术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的极端后果,并指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对于造就合格人才的意义、价值,尤其强调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
期刊
价值观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应当立足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利益催生的“经济人”倾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消解“物化”已是迫在眉睫的重任。高等教育能否在价值观教育上有所作为,关系到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现代人才,此乃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德才兼备的新生代,大学必须承担这个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工作中担当的角色悄然改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指导者,从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到合作者,从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到开发者,从教书匠到研究者,这一系列社会角色认同的改变给教师的心理带来了挑战。部分教师不能适应这一改变,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中,失去了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同时丧失进取心,在“无意识”或“事与愿违”的状态下对学生身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
期刊
作为中国东北部教育界的一颗新星,佳木斯大学通过实施“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四得’应用型人才”战略,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较为合理的办学层次、结构和规模。佳木斯大学正以其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八方学子,成为培养新世纪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找准定位的创新教育    创新,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阵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