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对任教的几届学生进行过心理期望的调查,学生不同,但结果却惊人的相同:学生期望最多的是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有的学生甚至说: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比获得满分还高兴。
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使我们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宰者,要求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按我的指令和要求、思路和意志去做,学生稍有“越轨”,就大发雷霆,严加斥责。老师对学生态度生硬,甚至当众羞辱学生,对学生的伤害特别大。由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信,他的一句“不中听”的话,甚至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就这样被老师所压抑。所以,许多学生感觉学习生活是那样的枯燥无味、压抑沉闷。
教育教学活动毕竟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能成为被教师蔑视、嘲讽、侮辱、威胁的理由;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是用难听的话去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并不像有的教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掌握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硬本领。我觉得教学管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的心智、情感交流,互为尊重、理解、信任的过程。
这并非是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而是要在一种健康、平等的人际环境中,探索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一、多用鼓励
中考失利的阴影、技能课跟不上、成绩不好,都会影响自信心。而且女学生生性敏感,一个小小的挫折都会使其失去自信。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经常鼓励,如:周记和学期的评语、谈心时、学期末的评优等,也可以让班上其他同学参与进来,用肢体语言、给她掌声,给她帮助,共同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其实,自卑的学生特别在乎整个群体关心她、赞美她,这能激励她更快地进步。
二、欣赏学生
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各有特性。哪怕是最“笨”、最“懒”、最“难管”、最“差”的学生,身上都有好的一面,都有潜在的积极向上的意识,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们老师应该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奖赏。
三、信任最重要
我们的学生十六、七岁,总以为自己已是大人,什么都懂,又有点逆反心理,若光是说教,他们会听得不耐烦,假如说:“都那么大了,道理都懂……”他们就感觉到被尊重和信任,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管教人的意思。而学生反而开始自我反省了。像这样年龄的学生,就是最希望老师把自己当作大人来对待,给自己多一点信任。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了呢?
当然批评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关键是用什么方式批评。你得让他们感觉到你对她是爱护的。不能轻易让学生当众出丑,接触那些“特殊分子”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谈,帮他们找问题,试着和他们交朋友。
四、换位思考
碰到学生闯祸、犯错时,不要急于开口,先让自己冷静几分钟,再和学生交流,了解前因后果,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一起分析他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再适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我会……”、“如果我是你,现在我会……” 没什么责备,但学生已经理解了老师的意图,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善用眼神
老师也是人,也会不耐烦,会“恨铁不成钢”,一时情急,语气稍重在所难免,毕竟“严师出高徒”,永远保持“和风细雨”相当困难。但如果我们能善用眼神,效果可能会大大不同。但如果能配合几个心疼、担忧、焦灼交织的眼神,那对学生而言,就似暖流成动力了!
六、讽刺不得
学生对老师的严厉批评会感觉害怕和委屈,但这样的批评往往针对你的缺点或错误,“挨批”倒也心服口服,觉得最不舒服的是拐弯抹角的讥讽。那种刻薄的讽刺更伤人心。如个别学生因基础不好跟不上就被老师上课时称为“白痴”,个子矮被叫作“三等残废”等,许多学生在周记中写了此事,深为反感。其实,不管优差,每个学生都同样需要关爱。如果教师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就不会对落后学生口无遮拦。
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要,对于青年学生尤其有意义。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其实质是对他的品德、才华、能力的承认,是对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就会增强奋发进取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相反,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
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和小学教师,我们更应突出言传身教,要求“未来的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出发,尊重不同能力层次、学习习惯、个性特长的学生的需要,激励求异,张扬个性,提倡结论的多解性、多样性,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认知过程的多端性、多层次性;鼓励质疑和批判,鼓励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坚持正确的意见,鼓励实践和创新,以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和多元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持续学习、自我发展超越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使我们的教师都带着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教学理念,信心百倍地走上与学生民主、平等、合作交往的教学征程,毕业后做一个富有人情味、关爱学生成长的好教师。
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使我们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宰者,要求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按我的指令和要求、思路和意志去做,学生稍有“越轨”,就大发雷霆,严加斥责。老师对学生态度生硬,甚至当众羞辱学生,对学生的伤害特别大。由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信,他的一句“不中听”的话,甚至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就这样被老师所压抑。所以,许多学生感觉学习生活是那样的枯燥无味、压抑沉闷。
教育教学活动毕竟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能成为被教师蔑视、嘲讽、侮辱、威胁的理由;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是用难听的话去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并不像有的教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掌握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硬本领。我觉得教学管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的心智、情感交流,互为尊重、理解、信任的过程。
这并非是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而是要在一种健康、平等的人际环境中,探索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一、多用鼓励
中考失利的阴影、技能课跟不上、成绩不好,都会影响自信心。而且女学生生性敏感,一个小小的挫折都会使其失去自信。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经常鼓励,如:周记和学期的评语、谈心时、学期末的评优等,也可以让班上其他同学参与进来,用肢体语言、给她掌声,给她帮助,共同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其实,自卑的学生特别在乎整个群体关心她、赞美她,这能激励她更快地进步。
二、欣赏学生
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各有特性。哪怕是最“笨”、最“懒”、最“难管”、最“差”的学生,身上都有好的一面,都有潜在的积极向上的意识,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们老师应该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奖赏。
三、信任最重要
我们的学生十六、七岁,总以为自己已是大人,什么都懂,又有点逆反心理,若光是说教,他们会听得不耐烦,假如说:“都那么大了,道理都懂……”他们就感觉到被尊重和信任,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管教人的意思。而学生反而开始自我反省了。像这样年龄的学生,就是最希望老师把自己当作大人来对待,给自己多一点信任。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了呢?
当然批评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关键是用什么方式批评。你得让他们感觉到你对她是爱护的。不能轻易让学生当众出丑,接触那些“特殊分子”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谈,帮他们找问题,试着和他们交朋友。
四、换位思考
碰到学生闯祸、犯错时,不要急于开口,先让自己冷静几分钟,再和学生交流,了解前因后果,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一起分析他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再适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我会……”、“如果我是你,现在我会……” 没什么责备,但学生已经理解了老师的意图,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善用眼神
老师也是人,也会不耐烦,会“恨铁不成钢”,一时情急,语气稍重在所难免,毕竟“严师出高徒”,永远保持“和风细雨”相当困难。但如果我们能善用眼神,效果可能会大大不同。但如果能配合几个心疼、担忧、焦灼交织的眼神,那对学生而言,就似暖流成动力了!
六、讽刺不得
学生对老师的严厉批评会感觉害怕和委屈,但这样的批评往往针对你的缺点或错误,“挨批”倒也心服口服,觉得最不舒服的是拐弯抹角的讥讽。那种刻薄的讽刺更伤人心。如个别学生因基础不好跟不上就被老师上课时称为“白痴”,个子矮被叫作“三等残废”等,许多学生在周记中写了此事,深为反感。其实,不管优差,每个学生都同样需要关爱。如果教师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就不会对落后学生口无遮拦。
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要,对于青年学生尤其有意义。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其实质是对他的品德、才华、能力的承认,是对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就会增强奋发进取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相反,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
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和小学教师,我们更应突出言传身教,要求“未来的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出发,尊重不同能力层次、学习习惯、个性特长的学生的需要,激励求异,张扬个性,提倡结论的多解性、多样性,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认知过程的多端性、多层次性;鼓励质疑和批判,鼓励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坚持正确的意见,鼓励实践和创新,以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和多元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持续学习、自我发展超越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使我们的教师都带着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教学理念,信心百倍地走上与学生民主、平等、合作交往的教学征程,毕业后做一个富有人情味、关爱学生成长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