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问题,需要有意识地与其他学生进行积极联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了解英语知识学习的结构,掌握英语知识学习的方法,共同营造温馨的合作氛围,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小组合作
【作者简介】华文娟,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促使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大放异彩,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获取精神食粮,就要让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探查英语知识的精髓。
一、以生活为学生合作的起点——增加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以生活为学生合作的起点,让学生综合自己的生活来查找英语知识的碎片,了解英语表达的特点,以此增加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合作的时候可以立足生活这一大背景,对生活中的英语现象展开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深化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加入生活元素可以更好地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合作。
在学习“Welcome to Beijing!”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人文环境,知道北京著名的景点故宫、天安门和颐和园等,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学生分组后,阅读了课文,分享了自己对北京的认识,知道了北京博物馆中蕴藏着丰富的展品,了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看到了颐和园的优美风景。其中一个小组,重点描述了自己去故宫博物馆的经历,讲述了自己看到的故宫建筑、故宫选用的色彩和故宫的意义,揭示了故宫的美丽,表达了内心的自豪感。笔者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经历汇总在一起,制作北京参观介绍的手册,并让学生设计介绍手册,使其更具观赏性。学生将自己描述的经历进行了语言美化,熟悉了相关的英语表达,并呈现在介绍手册上。学生还对手册进行了绘画设计,展示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增加了课堂合作的乐趣。这样,笔者以生活为学生设置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
二、以情境为学生合作的起点——丰富学生对英语情境的感悟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以情境为学生合作的起点,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英语知识的丰富背景,唤起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学生对英语情境的感悟。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理解情境,能够获得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发散自己的学习思维,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增加自己学习英语的材料。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容,参与到合作中,共同探索英语的奥秘。
在学习“Neil Armstrong”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Neil Armstrong,知道他是第一个在月球行走的人,熟悉宇航员的工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人类征服太空的纪录片,使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熟悉宇宙的画面,了解宇航员的工作,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生在观看纪录片后,知道了宇宙的神秘之处,对宇航员产生了敬佩之情,了解了用英语描述人物的知识。接着,笔者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模拟宇航员的生活,谈一谈自己对宇航员工作的了解。学生在合作中,借助互联网搜集了宇航员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筛选,挑选出了其中有用的信息,设计了表演的剧本。学生在表演中,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的细节,讲述了宇航员太空一日的经历。学生在表演中与Neil Armstrong产生了情感共鸣,认识到了Neil Armstrong的伟大之处,表达了对宇航员的敬佩之情。这样,笔者在教学中以情境为学生合作的起点,丰富了学生对英语情境的感悟。
三、以问题为学生合作的起点——突出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思考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以问题为学生合作的起点,让学生在合作中查找问题的答案,了解英语阅读的内容和主旨,突出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思考。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需要确立小组合作的目的,拥有小组合作的任务。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时候为学生指出问题,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凝聚在一起,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问题中进言献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活跃英语思维,从而突出学生的表现。
在学习“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时,笔者为了使学生认识斯巴德·韦伯,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按照学生对篮球运动员的了解程度对学生进行了均衡分组,将了解篮球知识较多的学生与了解较少的学生混合在一起,以方便学生交流知识,思考问题:How is Spud different from them?What difficulty did he meet on his way to success?How did he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What do you think of him?学生分组后,先在组内进行了交流,认为斯巴德·韦伯因为身材矮小而被人戏称为“土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灰心,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身体的短板,表现出了惊人的弹跳力,获得了他人的认可,是一个坚韧自信的人。此外,学生还在小组讨论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了自己与篮球之间发生的故事,获得的成就,表达了自己对篮球的喜爱,认为篮球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升华了合作的思想。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學中以问题为学生合作的起点,突出了小组成员对英语问题的思考。
四、以实践为学生合作的起点——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以实践为合作的起点,为学生设置综合实践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离不开对知识的实践。学生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感悟过知识后,才能了解英语知识实践的意义,显示自己的闪光点,掌握英语实践的方法。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任务,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择任务的难度,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学习“Moving to Mars”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想象在火星生活的场景,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了不同层次的小组,并为学生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实践体验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笔者为学生设置了翻译课文,熟悉单词词汇的含义,了解文章基本知识的任务;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了自主思考的活动,让学生畅想一下自己在火星生活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让学生搜集有关火星的英语文章,汇总对火星生活的描述,创作火星生活的想象作文,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分组后,围绕不同的任务展开合作,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发挥想象,扩大了学习的范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笔者通过以实践为学生合作的起点,加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
总之,本文以生活、情境、问题、实践作为学生合作的起点,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丰富了学生对英语情境的感悟,突出了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思考,加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曾静妮.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风, 2020(04):29.
[2]谢甜甜.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83.
[3]徐文婷.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29-330.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小组合作
【作者简介】华文娟,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促使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大放异彩,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获取精神食粮,就要让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探查英语知识的精髓。
一、以生活为学生合作的起点——增加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以生活为学生合作的起点,让学生综合自己的生活来查找英语知识的碎片,了解英语表达的特点,以此增加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合作的时候可以立足生活这一大背景,对生活中的英语现象展开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深化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加入生活元素可以更好地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合作。
在学习“Welcome to Beijing!”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人文环境,知道北京著名的景点故宫、天安门和颐和园等,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学生分组后,阅读了课文,分享了自己对北京的认识,知道了北京博物馆中蕴藏着丰富的展品,了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看到了颐和园的优美风景。其中一个小组,重点描述了自己去故宫博物馆的经历,讲述了自己看到的故宫建筑、故宫选用的色彩和故宫的意义,揭示了故宫的美丽,表达了内心的自豪感。笔者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经历汇总在一起,制作北京参观介绍的手册,并让学生设计介绍手册,使其更具观赏性。学生将自己描述的经历进行了语言美化,熟悉了相关的英语表达,并呈现在介绍手册上。学生还对手册进行了绘画设计,展示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增加了课堂合作的乐趣。这样,笔者以生活为学生设置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
二、以情境为学生合作的起点——丰富学生对英语情境的感悟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以情境为学生合作的起点,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英语知识的丰富背景,唤起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学生对英语情境的感悟。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理解情境,能够获得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发散自己的学习思维,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增加自己学习英语的材料。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容,参与到合作中,共同探索英语的奥秘。
在学习“Neil Armstrong”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Neil Armstrong,知道他是第一个在月球行走的人,熟悉宇航员的工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人类征服太空的纪录片,使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熟悉宇宙的画面,了解宇航员的工作,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生在观看纪录片后,知道了宇宙的神秘之处,对宇航员产生了敬佩之情,了解了用英语描述人物的知识。接着,笔者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模拟宇航员的生活,谈一谈自己对宇航员工作的了解。学生在合作中,借助互联网搜集了宇航员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筛选,挑选出了其中有用的信息,设计了表演的剧本。学生在表演中,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的细节,讲述了宇航员太空一日的经历。学生在表演中与Neil Armstrong产生了情感共鸣,认识到了Neil Armstrong的伟大之处,表达了对宇航员的敬佩之情。这样,笔者在教学中以情境为学生合作的起点,丰富了学生对英语情境的感悟。
三、以问题为学生合作的起点——突出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思考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以问题为学生合作的起点,让学生在合作中查找问题的答案,了解英语阅读的内容和主旨,突出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思考。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需要确立小组合作的目的,拥有小组合作的任务。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时候为学生指出问题,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凝聚在一起,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问题中进言献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活跃英语思维,从而突出学生的表现。
在学习“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时,笔者为了使学生认识斯巴德·韦伯,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按照学生对篮球运动员的了解程度对学生进行了均衡分组,将了解篮球知识较多的学生与了解较少的学生混合在一起,以方便学生交流知识,思考问题:How is Spud different from them?What difficulty did he meet on his way to success?How did he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What do you think of him?学生分组后,先在组内进行了交流,认为斯巴德·韦伯因为身材矮小而被人戏称为“土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灰心,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身体的短板,表现出了惊人的弹跳力,获得了他人的认可,是一个坚韧自信的人。此外,学生还在小组讨论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了自己与篮球之间发生的故事,获得的成就,表达了自己对篮球的喜爱,认为篮球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升华了合作的思想。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學中以问题为学生合作的起点,突出了小组成员对英语问题的思考。
四、以实践为学生合作的起点——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以实践为合作的起点,为学生设置综合实践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离不开对知识的实践。学生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感悟过知识后,才能了解英语知识实践的意义,显示自己的闪光点,掌握英语实践的方法。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任务,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择任务的难度,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学习“Moving to Mars”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想象在火星生活的场景,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了不同层次的小组,并为学生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实践体验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笔者为学生设置了翻译课文,熟悉单词词汇的含义,了解文章基本知识的任务;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了自主思考的活动,让学生畅想一下自己在火星生活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让学生搜集有关火星的英语文章,汇总对火星生活的描述,创作火星生活的想象作文,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分组后,围绕不同的任务展开合作,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发挥想象,扩大了学习的范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笔者通过以实践为学生合作的起点,加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
总之,本文以生活、情境、问题、实践作为学生合作的起点,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丰富了学生对英语情境的感悟,突出了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思考,加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曾静妮.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风, 2020(04):29.
[2]谢甜甜.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83.
[3]徐文婷.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