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图形技术,它可应用于阅读、学习和研究等方面,让大脑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笔者将从思维导图模式出发,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初中英语课堂的阅读变成“悦读”!
【关键词】阅读;阅读教学;英语思维;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郭晓晶,武夷山第一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是一种理解的技能,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阅读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合理的阅读策略,而思维导图正是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所提出的探究型创新教学策略。那么,笔者将结合教材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变阅读为“悦读”,让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活”起来!
一、思维导图模式
1.思维导图模式概述。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通常思维导图的中央位置是某一个主题词,其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有一个关键词,整个图形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很像人的神经网络图。
思维导图是在阅读过程中,人们根据思维变换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策略。它实质上是一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图片式教学工具。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它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发散,它能使其阅读思维发挥出最大价值并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思维导图模式是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2.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得到不断建构与发展的。建构主义倡导的是教师指导下、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借助思维导图,教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其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进入到下一发展阶段,并不断向前发展。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的水平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而这种教学支持之一,就是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将以仁爱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三个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课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介绍:
1.读前导入,激活背景。阅读前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搜集与材料相关的背景信息和预测文本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一环节准备得越充分,后续对于文本的理解的难度就会越小。
现以第一单元第二话题Section C“Basketball”为例,呈现思维导图在这一环节的运用。笔者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个篮球,因为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提起篮球,学生们都不陌生,特别是男生。因此简单有效地导出了文章主题。因为它在美国特别受欢迎,所以1946年,NBA诞生了。最初,所有的球员都是美国人,但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在中国大家熟悉的有王治郅、姚明、易建联等。同时学生还谈论了篮球的一些基本规则。这样,学生的背景知识就被激活,也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接下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离不开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加工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读前活动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激活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进行有效的读前热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焦点逐步引向课文。
2.读中梳理,剖析结构。阅读中的任务主要是充分利用信息转换,设计有效的任务活动,将文本内容清晰、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现以第四单元第三话题Section C “ The Internet ”為例,将其中的任务环节进行说明。
Task One 略读,即找出各段的主题句。告知学生主题句通常是段首句或段尾句,查找主题句可以很快把握文章大意。通过略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各段的主题句: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the world./ The Internet makes our lives more interesting./ However, the Internet is not perfect. / The Internet can change our lives for the better, but we should use it carefully.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或主要部分,即changing the world / interesting / not perfect / for the better.这样学生就能初步了解文章是和互联网有关, 以及互联网的有利和不利之处,从而基本把握了文章大意。
Task Two 细读,即获取文章的有效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细读文章的第二、三段,完成有关互联网优缺点的思维导图。该任务通过思维导图把主题句和关键词联系起来,关键词分支下的细节信息不仅有效呈现了语言知识,而且还引发了学生对于互联网运用的思考,将课堂活动思维化。 在这一环节中任务的设计层层深入,借助思维导图,学生更好地理清了文章脉络,简化了阅读任务,降低了畏难情绪,提高了信息获取的能力。在初读文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部分已构建的思维导图,运用阅读技能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不断完善相关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读后吸收,提升能力。阅读后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完成知识的迁移。现以第二单元第三话题Section C “ Keeping Healthy ” 为例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
先教学生绘制一个自己如何保持健康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开展写作:第一,指导学生确立自己保持健康的几个关键词。如: sports、 eating habits、 happiness 、 music and so on, 为绘制思维导图做准备。第二,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首先在中央画一幅图或写一主题词,代表文章主题;其次把确定的关键词作为主要分支;再次,拓宽思路,增加相关信息;最后,编辑并调整思维导图,使之成为连贯的整体。当然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来绘制线条和书写单词,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第三,绘制一个自己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因为学生在写作前就激活了相应的语言、内容和结构,因此有效地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 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在绘制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学会了主动思考,对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的建议
1.思维导图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他。教师应积极促进它与其他教学手段间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2.学习方式如何改变。学生要想真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仅在课堂上要学会完成老师所提供的思维导图,而且在课外还要学会自己制作和运用思维导图,以便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不断提高自主阅读水平。
3.教师作用如何发挥。在课中或课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运用思维导图,同时指导学生的设计思路,鼓励学生在班级进行小组展示、自评或互评设计的思维导图,并不断修改再进行反思,以便能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充分運用现代的阅读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思维导图的语篇分析模式有助于师生从全局上把握语篇,从整体上掌握所教和所学内容,从而使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高。因此这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思维导图的语篇分析模式不仅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当然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当中,面对新挑战和新问题,师生都需不断努力、改进和创新,将更多适合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从而让教学效果最大化!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关键词】阅读;阅读教学;英语思维;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郭晓晶,武夷山第一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是一种理解的技能,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阅读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合理的阅读策略,而思维导图正是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所提出的探究型创新教学策略。那么,笔者将结合教材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变阅读为“悦读”,让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活”起来!
一、思维导图模式
1.思维导图模式概述。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通常思维导图的中央位置是某一个主题词,其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有一个关键词,整个图形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很像人的神经网络图。
思维导图是在阅读过程中,人们根据思维变换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策略。它实质上是一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图片式教学工具。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它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发散,它能使其阅读思维发挥出最大价值并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思维导图模式是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2.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得到不断建构与发展的。建构主义倡导的是教师指导下、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借助思维导图,教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其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进入到下一发展阶段,并不断向前发展。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的水平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而这种教学支持之一,就是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将以仁爱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三个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课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介绍:
1.读前导入,激活背景。阅读前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搜集与材料相关的背景信息和预测文本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一环节准备得越充分,后续对于文本的理解的难度就会越小。
现以第一单元第二话题Section C“Basketball”为例,呈现思维导图在这一环节的运用。笔者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个篮球,因为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提起篮球,学生们都不陌生,特别是男生。因此简单有效地导出了文章主题。因为它在美国特别受欢迎,所以1946年,NBA诞生了。最初,所有的球员都是美国人,但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在中国大家熟悉的有王治郅、姚明、易建联等。同时学生还谈论了篮球的一些基本规则。这样,学生的背景知识就被激活,也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接下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离不开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加工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读前活动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激活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进行有效的读前热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焦点逐步引向课文。
2.读中梳理,剖析结构。阅读中的任务主要是充分利用信息转换,设计有效的任务活动,将文本内容清晰、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现以第四单元第三话题Section C “ The Internet ”為例,将其中的任务环节进行说明。
Task One 略读,即找出各段的主题句。告知学生主题句通常是段首句或段尾句,查找主题句可以很快把握文章大意。通过略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各段的主题句: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the world./ The Internet makes our lives more interesting./ However, the Internet is not perfect. / The Internet can change our lives for the better, but we should use it carefully.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或主要部分,即changing the world / interesting / not perfect / for the better.这样学生就能初步了解文章是和互联网有关, 以及互联网的有利和不利之处,从而基本把握了文章大意。
Task Two 细读,即获取文章的有效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细读文章的第二、三段,完成有关互联网优缺点的思维导图。该任务通过思维导图把主题句和关键词联系起来,关键词分支下的细节信息不仅有效呈现了语言知识,而且还引发了学生对于互联网运用的思考,将课堂活动思维化。 在这一环节中任务的设计层层深入,借助思维导图,学生更好地理清了文章脉络,简化了阅读任务,降低了畏难情绪,提高了信息获取的能力。在初读文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部分已构建的思维导图,运用阅读技能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不断完善相关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读后吸收,提升能力。阅读后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完成知识的迁移。现以第二单元第三话题Section C “ Keeping Healthy ” 为例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
先教学生绘制一个自己如何保持健康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开展写作:第一,指导学生确立自己保持健康的几个关键词。如: sports、 eating habits、 happiness 、 music and so on, 为绘制思维导图做准备。第二,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首先在中央画一幅图或写一主题词,代表文章主题;其次把确定的关键词作为主要分支;再次,拓宽思路,增加相关信息;最后,编辑并调整思维导图,使之成为连贯的整体。当然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来绘制线条和书写单词,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第三,绘制一个自己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因为学生在写作前就激活了相应的语言、内容和结构,因此有效地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 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在绘制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学会了主动思考,对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的建议
1.思维导图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他。教师应积极促进它与其他教学手段间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2.学习方式如何改变。学生要想真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仅在课堂上要学会完成老师所提供的思维导图,而且在课外还要学会自己制作和运用思维导图,以便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不断提高自主阅读水平。
3.教师作用如何发挥。在课中或课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运用思维导图,同时指导学生的设计思路,鼓励学生在班级进行小组展示、自评或互评设计的思维导图,并不断修改再进行反思,以便能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充分運用现代的阅读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思维导图的语篇分析模式有助于师生从全局上把握语篇,从整体上掌握所教和所学内容,从而使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高。因此这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思维导图的语篇分析模式不仅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当然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当中,面对新挑战和新问题,师生都需不断努力、改进和创新,将更多适合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从而让教学效果最大化!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