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焦虑是当前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口语焦虑使英语课堂变为“沉默课堂”。同时,这一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影响其性格的自我塑造。文章借助人本主义焦虑研究理论,分析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渗透于性格形成和人际交往中,研究从心理因素方面分析了口语焦虑的原因,并基于人本主义视阈分别从教师、家庭角度提出了解决口语焦虑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人本主义;农村中学生;口语焦虑
【作者简介】马永军,男,山东沂源人,重庆三峡学院,工会职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基本关联:焦虑和人本主义学派
对焦虑的系统研究始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后出现了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流派等理论学派,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人本主义学派关于焦虑的相关理论,罗洛·梅是当代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大师,焦虑理论是他对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建立于“存在主义”基础,“存在主义是一种看待人的方式,……存在主义在时间和空间的境况中看待人”,从本质上讲,人的存在就是他自身的存在,所以焦虑是人不可避免的。从这一观点出发,罗洛·梅认为对焦虑进行心理治疗时必须建立在承认人的存在的基础之上,“存在及存在的分析观”是焦虑心理治疗的基础。因此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突,冲突的核心是“发挥自我潜能体现价值”和“安全感缺失”之间的矛盾。
二、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影响
英语课堂口语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中学阶段正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口语交流作为一种交往方式,正面的发挥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交往心态,反之,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淡薄,排斥主动性的交往。
三、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出现的原因分析
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自信心匮乏,农村中学生较之城市的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国人,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少之又少,并且在学习资源上相对缺乏,英语兴趣小组很难建立起来,即使建立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长期的不足容易造成自卑或信心低下。[4]同时,农村中学生自然的认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很难学习的,在口语练习上,“怕伤面子”的心态普遍存在,自然而然的认为会话中,“说”的不好会被别人耻笑,交流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
四、基于人本主义解决口语焦虑的对策建议初探
根据心理学上对焦虑理论的研究,认为人的焦虑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能够加以解决的。我们主要是从学校教育、教师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教师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英语口语课堂的核心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識,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者和设计者。避免“一言堂”的出现,以“引”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具体手段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小组,教师而不参与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对教师的紧张心理。合作小组更多是模拟场景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在口语教学中,采用英文笑话、英文经典对白等方式,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口语交流。要给学生多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做好外语课堂以外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渡过“心理断乳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是固然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口语思维和口语表现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评价也就不一样,而评价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
2.家庭教育:家庭民主、氛围和谐。克鲁普斯卡娅说:“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子女的影响最大”,家庭作为孩子的基本活动场所,是人际交往活动的根据地,在一个有着良好沟通、和谐的氛围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地位是平等的,孩子交往的正确价值观很容易得到建立,而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家庭交际中,孩子则产生情绪沮丧、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无法获得与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而对于农村留守中学生,父母在家期间更多的给予孩子关爱,避免“暴力式”教育,更要避免给予孩子过大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夏基松,段小光.存在主义哲学评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7:24.
[2]杨韶刚.寻找存在的真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96.
[3]王英春.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
[4]谷金枝等.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8.
【关键词】人本主义;农村中学生;口语焦虑
【作者简介】马永军,男,山东沂源人,重庆三峡学院,工会职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基本关联:焦虑和人本主义学派
对焦虑的系统研究始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后出现了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流派等理论学派,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人本主义学派关于焦虑的相关理论,罗洛·梅是当代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大师,焦虑理论是他对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建立于“存在主义”基础,“存在主义是一种看待人的方式,……存在主义在时间和空间的境况中看待人”,从本质上讲,人的存在就是他自身的存在,所以焦虑是人不可避免的。从这一观点出发,罗洛·梅认为对焦虑进行心理治疗时必须建立在承认人的存在的基础之上,“存在及存在的分析观”是焦虑心理治疗的基础。因此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突,冲突的核心是“发挥自我潜能体现价值”和“安全感缺失”之间的矛盾。
二、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影响
英语课堂口语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中学阶段正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口语交流作为一种交往方式,正面的发挥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交往心态,反之,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淡薄,排斥主动性的交往。
三、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出现的原因分析
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自信心匮乏,农村中学生较之城市的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国人,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少之又少,并且在学习资源上相对缺乏,英语兴趣小组很难建立起来,即使建立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长期的不足容易造成自卑或信心低下。[4]同时,农村中学生自然的认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很难学习的,在口语练习上,“怕伤面子”的心态普遍存在,自然而然的认为会话中,“说”的不好会被别人耻笑,交流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
四、基于人本主义解决口语焦虑的对策建议初探
根据心理学上对焦虑理论的研究,认为人的焦虑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能够加以解决的。我们主要是从学校教育、教师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教师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英语口语课堂的核心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識,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者和设计者。避免“一言堂”的出现,以“引”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具体手段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小组,教师而不参与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对教师的紧张心理。合作小组更多是模拟场景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在口语教学中,采用英文笑话、英文经典对白等方式,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口语交流。要给学生多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做好外语课堂以外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渡过“心理断乳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是固然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口语思维和口语表现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评价也就不一样,而评价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
2.家庭教育:家庭民主、氛围和谐。克鲁普斯卡娅说:“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子女的影响最大”,家庭作为孩子的基本活动场所,是人际交往活动的根据地,在一个有着良好沟通、和谐的氛围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地位是平等的,孩子交往的正确价值观很容易得到建立,而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家庭交际中,孩子则产生情绪沮丧、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无法获得与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而对于农村留守中学生,父母在家期间更多的给予孩子关爱,避免“暴力式”教育,更要避免给予孩子过大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夏基松,段小光.存在主义哲学评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7:24.
[2]杨韶刚.寻找存在的真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96.
[3]王英春.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
[4]谷金枝等.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