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智治破解城市地下空间“数字短板”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存在“数字短板”,导致运行事故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有些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直接危害公共安全,已经成为地下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软肋。为此,笔者建议,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整体智治。
  “数字短板”因何而生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指出,城市地下空间的“数字短板”尤为突出,影响地下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规划建设、数据化信息化管理建设等多方面。“数字短板”主要体现为地下管线信息的复杂无序,复杂表现为种类多、源头多、标准多、存量多、风险多“五多”现象,无序表现为无统一标准、无统一平台、无法共享利用“三无”状态。究其根本是以下原因:
  管理分散。从规划建设到投入使用,地下管线由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线规划属于规划部门,管线建设属于建设部门,管线开挖属于城管部门,管线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属于城建档案部门,地下管线事故引发交通问题由交管部门处理,灾害管理归应急部门。
  权属多元。地下管线功能众多,不同公司负责各自的功能。自来水公司负责给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循环水、绿化水和中水;燃气公司负责提供煤气和天然气;排水公司负责污水、雨水及合流的管道;热力公司负责热水和蒸汽管线;电力公司负责生产、生活和道路交通供电;电信部门负责的市话、广播、电视、宽带等又分属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
  管线信息载体各异。因地下管线分属不同领域,行业标准各异,施工建设规范不同,信息更新周期不同;管线信息载体各异,有的管线信息如燃气干管监测系统已经运用5G技术进行立体诊断和预警,有的管线增量信息已经纳入城市管廊系统管理,有的主城区管线信息还是纸质档案形式,甚至有的老旧小区因多次改造,地下管线的图纸都无处找寻。
  “数字短板”如何破解
  “数字短板”如何破解?笔者建议,要把握数字化改革机遇,着力地下空间数字治理的“新基建”,以数字空间重塑地下物理空间,实现城市地下管线整体智治,通过城市大脑实现智慧感知,下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手棋”,推进地下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
  建构地下空间智慧感知公有云平台。由大数据管理部门牵头,相关规划资源局、建委、城管等部门多方协同、专班运作,注重顶层设计,在城市大脑中建构独立地下空间智慧感知系统。系统围绕一个目标,法规规划—建设—管理—开发利用系统集成架构;建构一个机制,跨部门、跨行业、跨体制、跨层级,条块协同联动,探索“吹哨—报到一呼通中心”和应急专线;统一一个标准,地下空间信息集成,参考综治“统一地址库”思路,将地下空间按照每一立方米为单元构建网格化数字单元,将每一网格所涵盖的各种管线信息(静态+动态)和地质、水文等地理信息标准化,结合GIS运用,让地下空间每一立方米的管线信息+地质+水文+位置等信息,都能在一串类似身份证号码的数字中得到精准表达;建构一个场景,可以先以地铁站点为例,形成地下应用场景。
  在建构智慧感知系統的过程中,各部门需注意几个关键点:在系统架构上,应整合已有地下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分布式地下空间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平台、地下空间信息开发和应用平台;在数据标准规范制定上,最大限度容纳相关各种信息,防止出现行业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在云平台建设时,采用与国家(或城市)相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保证云平台建成后具备输入众源化和输出泛在化的特性;在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上,注重与地上业务和信息的连接。
  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的“地下管线之家”。管廊建设和监管单位要以管廊建设为契机,运用政策激励实施“应纳尽纳”,把上述标准地址库的信息结构作为入廊纳管信息标准,搭建地下空间管网信息的底层数据库;通过实现干线“主动脉”和缆线“毛细血管”的有机连接,发挥综合管廊的系统效应,在规划审批前完成存量信息报备,以增量带存量,不断完善丰富地下空间管网信息公有云平台。
  做好安全监管勘测与存量信息归集。由城管牵头,地下管线各权属单位摸清家底,对存量信息进行梳理归集,如有变化或无法核实马上启动勘测机制,核实校准后逐一挂牌销号,最后汇入统一平台;开放接口,最大限度吸纳核实后的存量信息;组建专业力量全力推进,从消除地下安全隐患(空洞)入手,对地下空间管线进行第三方勘测检测;把安全监管勘测与信息归集结合起来,在空间和权属不变的前提下,以数字空间重塑城市地下空间智慧感知系统。
  建构云上信息库和安全预警系统。由规划资源局牵头进行地质勘测,建构城市地下空间(地质+水文)等信息构成的城市云上地质库及地质风险安全预警系统。对存量的排查及数据化,可采用室内定位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质雷达、地下测量机器人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并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作为海量数据快速处理和分析的工具,最终形成城市地质水文动态数据库、地质风险预测三维可视图和地质安全风险监测网。
  作者单位:杭州市绩效评估中心
其他文献
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准确预测农村居民点数量与分布趋势,而厘清其数量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是准确预测的前提。以黄河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减少量为切入点,分时段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取影响减少量的主要因素并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9年该地区农村居民点减少量在时间上先升后降,在空间上局部聚集,且聚集中心在不同时段间发生了转移;政策环境对农村居民点减少量
基于多案例对比,分析了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推动下就地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征,反思了就地城镇化的理想机制。研究发现,村庄所具备的区域资源和要素优势是就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政府力量能够通过政策规划、项目设置、制度投入,增强资金和服务供给;以地方企业代表的市场力量可以促进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优势共享;村委会和村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均衡并调和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就地城镇化的推进需要政府、市场、村集体
教育扶贫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既要有资金物质支持,也要有专业力量介入,才能有效保障扶贫效果的持久性和长远性。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换挡提速”驶入快车道的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教育扶贫项目,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注重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关系。  关注教育的各个系统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儿童健康成长,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工作要充分发挥优势,逐步拓展
针对当前韧性概念相对模糊而导致的中微观尺度城市形态层面研究的缺失、城市转型的适应性规划实证研究不足的问题,首先通过综述城市韧性和适应性转型构建韧性城市形态理论框架,进而选取4个韧性特征,即多样性、连通性、模块化、冗余度,针对生态空间、土地利用、街道网络、街区地块、建筑足迹运用城市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中微观城市空间物理要素韧性评价;最后通过适应性循环的城市转型叙事方式,运用上述评估方法对1979~201
通过大数据分析天气等因素,预测生产数量;实时查看每一条生产线上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问题可控;AI识别货架图像,分析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现代化的饮料加工业,它的智能化已经不仅仅在于生产流程,而是将各种数字手段运用于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走进味全透明工厂,探秘一瓶饮料的生产过程,智慧的秘密就在其中……  透明的工厂  爱喝牛奶、果汁、瓶装咖啡等饮料的朋友,一定熟悉味全这个品牌。1953年
伸缩臂式机械手从生产线上拣起油烟机面罩,随即送入“视觉检测点”,合格后又迅速搬出……在老板电器偌大的车间里,没有灯光,也没有工人,一切生产都在自动化设备的密切配合下逐步完成。  从亚当·斯密的“分工决定了生产效率”,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和工业流水线”,如今,现代化的“未来工厂”依然沿用这种模式,只不过取而代之的是不停工作着的机械臂、AGV机器人和环厂小车。工业4.0,就在我们身边。  布局:脚步不停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并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为革命、建设、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内涵深刻、指导力强的调查研究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从理论指导、人民立场、实践要求、制度规范、领袖示范和科学方法的维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进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内调查研究蔚然成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不懈努力。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接续加强调查研究、奋进“十四五”、起航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差异性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趣点,也是社会工作开展专业服务的前提条件。不同族群/种族以客观存在的生物学差异为基础,更多表征为社会意义上的不同。该文以文化敏感性为基点,重点考察国外社会工作领域关于灵性/宗教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的文化能力、专业价值观本土化三个方面的研究。在揭示英文世界的族群/种族社会工作研究现状的同时,简略观照中文文献的同名研究,以期为我们推进民族社会工作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
在后疫情时代,疫苗行业对数字化产品的认知愈加深刻。如何实现动物疫苗行业的智能制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将传统工厂转变为智能化工厂,是数字化浪潮下的时代命题。借助杭州“未来工厂”建设的东风,这场从动物疫苗出发的数字革命,正开启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被看见的动物疫苗  “集成创新驱动”,杭州佑本动物疫苗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福这样定义企业收购后的转型。从1958年成立的杭州荐量兽用生物制品到2015年新成立杭
又快到杨梅季节了。十来岁时,我觉得宁波人是把吃杨梅当节日过的,后来去的地方和经历的事多了,才知道把一些瓜果季节当成节日,并不局限于宁波人。  十来岁那年的杨梅季节,有一天回家时,我发现爸妈把杨梅都吃完了。我记不得我有没有闹,大概是发了一些小脾气,我妈给了我一枚五分钱的大钢镚,让我自己去买小半斤杨梅吃。我拽着钱,却坐到了小人书摊的小板凳上,连着看了三本连环画。  去年的杨梅季节,我以前的室友带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