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沙坦的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为81.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胺碘酮联合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较胺碘酮的单一治疗方案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 沙坦 老年阵发性房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6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06-02
  阵发性心房颤动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多重折返小波引起的间歇性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节律,大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有明显心前区不适及焦虑不安,严重者可出现心律衰竭或休克[1]。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胺碘酮作为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规药物,但是胺碘酮窦性心律维持率为45-75%,并且伴有较为明显的毒副作用。我院采用胺碘酮联合沙坦为老年阵发性房产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62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8.7±4.3)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4年;左心房内径为(42.3±4.5)mm。140例入选患者中,共有37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糖尿病。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70例,男31例,女39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5.3±3.6)岁,观察组70例,男47例,女23例,年龄73-86岁,平均年龄(79.3±4.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方面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70名对照组患者仅服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第1周,每日服用600mg胺碘酮,每天3次;第2周,每日服用400mg,每天2次;第三周,每日服用200mg,每天2次,此后按此剂量及服用方法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70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沙坦类药物进行治疗。在开始服用胺碘酮前3天开始服用沙坦类药物,每日40mg,如无异常于第4天将剂量增加至80mg,并维持服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检测患者血压情况,如果发现患者血压下降至100/60mmHg,要将沙坦类药物剂量减小。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并每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将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等指标记录备案。
  1.3 疗效评判标准。依据我国卫生部制定颁布的《心血管药物临床指导用药疗效评价指标》[2],将疗效评定标准设置为: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显著改善,达75%以上,房颤次数明显减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部分改善,达30%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有效改善,少于30%,房颤症状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为81.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阵发性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作时心跳在120-180次/分之间,且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相关文献曾报道,心房肌的重构是造成永久性房颤的重要因素[3]。若未经治疗,阵发性房颤可转变为慢性房颤,因此尽早治疗阵发性房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药物治疗仍为绝人多数房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胺碘酮来减少房颤发生次数,保持窦性心律和复率后的窦律维持,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4]。沙坦类药物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并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常用药物如缬沙坦,厄贝沙坦等[5]。本研究采用胺碘酮联合沙坦类药物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上述结果可看出,胺碘酮联合沙坦类药物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有效控制阵发性房颤的总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同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优于胺碘酮的单一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杰.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12(6):140-141
  [2]赵美丽,刘敏,刘大钧.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121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12(3):1454-1456
  [3]徐建鸥,卢益中,陈小芬.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12(6):93-94
  [4]邓辉,王成芳,王爱玲.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15(7):1950-1952
  [5]耿继光.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2,33(1):49—5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进而提出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预后及预防措施,以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与预防 控制感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6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06-01  随着年龄的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发生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恢复仪对产妇产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9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产后恢复干预,研究组47例予以恢复仪产后恢复,并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期间相关情况。  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排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尿潴留与宫底高度情况明显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参考组(西格列汀)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变化,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几种不同方法治疗妇科附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选取笔者进修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附件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给予宫腔镜治疗,二组给予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一组与二组的治疗率基本相同。  结论:宫腔镜和腹腔镜都可以用于妇科附件炎症治疗。但各有侧重,疗效各异,临床应具体情况选择应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做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的监测的患者180例为本次活动的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患者的体检资料。本次研究活动分为两个三个阶段,分别对患者首次体检和三个月以及六个月的HbAc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阳性进行预测。  结果:观察结果显示,患者首次体检和三个月以及六个月期间的HbAc敏感性、阳性预测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1.23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进一步规范卡介苗的接种操作技术。  方法: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28日出生,卡介苗接种后满12周的儿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观察卡痕,计算阳转率。  结果:共进行PPD试验99例,72小时后查验95例,阳性人数77例,阳性率81.05%,结素反应均径8.22mm,并对所有接受PPD试验的儿童均查验卡痕,卡痕率9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50例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次5Hz高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及4周末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量、抑郁量评定。  结果: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周末HAMA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P10分,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12分。入组前2周未用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纳米药物的靶向作用以及纳米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我国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疗上的研究与进展。纳米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前卫的科学技术,在各大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且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目前,医学界也在实施纳米技术治疗。纳米技术主要是通过使分子团、原子团、分子、原子重新的排列组合,合成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技术[1]。  关键词:纳米药物 医学治疗 靶向作用  Doi:10.396
期刊
摘要:目的:对长效钙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并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舒张压、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患者药物预防的方式以及预防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40例产后出血产妇,将其分为两组,1组采用缩宫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2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孕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组患者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三产程中1组患者用时要明显长于2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