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之中,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同时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然而,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说,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依然存在问题,需要有效解决。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是为了与生活结合,减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指导学生学习,就成为教师需要关注到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方式
引言:
数学是一门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学科,一方面要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和现象,另一方面则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思维。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也来源于生活,并且知识最终也要应用在生活之中。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也是如此。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多数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最终也能应用到生活中。所以,小学数学需要回归生活。本文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中融合情境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的融合,能够发展学生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好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自觉加入学习中,发展其兴趣,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帮助学生更好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利用生活元素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创设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来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数一数”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字的感知,教师利用生活实际案例,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展兴趣,提高数学认知。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利用资源多种的互联网,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路牌、日历上的数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识数、读数;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通过拟人化的情境展现,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这样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学生对数字的概念就会更加深刻。由此可见,运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深入问题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不可缺少。问题是疑惑的开始,是将问题意识与数学学科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怀疑、批判的态度,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将焦虑状态转化为积极思考的动力,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思维的一种学习意识。基于此,教师利用问题与生活的整合过程,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提出问题,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千米和吨”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曹冲称象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古代的技术并不发达,年仅6岁的曹冲能够测量大象的重量,是不是非常厉害。那么,生活在现代的你,有什么办法来测出大象的重量呢?运用什么计量单位呢?”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将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于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达到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传统的学业评价往往借助纸笔测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景下的问题解决。因而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能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学生的日常学习包括课堂学习、作业、复习、改错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评价内容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根据新课标理念及课程标准建立过程性多主体式评价。例如,就当前的作业设计来说,机械式、重复性的作业设计依旧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将作业视为一种任务、负担,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理念,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依然能够回忆课堂上的教学知识点。在学习“认识图形(二)”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游戏规则为: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爸爸妈妈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摆到学生跟前,让他去触摸,并判断是什么物体?根据什么性质特征来分辨的。并且,由家长来评价学生,在不断鼓励学生中,树立学生自信。当然,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的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习离不开生活认知与生活情境的指导。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生活化教学思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也就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课程改革,解读具体要求,整合学生特点,利用生活化教学,为学生设计与生活有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中,不断产生想要掌握知识的心态,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实现知识的有效內化与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霞.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家长,2020,000(008):P.42-42,44.
[2]赵海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析[J].孩子天地,2020,000(009):P.138-138,14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方式
引言:
数学是一门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学科,一方面要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和现象,另一方面则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思维。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也来源于生活,并且知识最终也要应用在生活之中。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也是如此。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多数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最终也能应用到生活中。所以,小学数学需要回归生活。本文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中融合情境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的融合,能够发展学生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好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自觉加入学习中,发展其兴趣,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帮助学生更好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利用生活元素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创设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来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数一数”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字的感知,教师利用生活实际案例,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展兴趣,提高数学认知。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利用资源多种的互联网,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路牌、日历上的数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识数、读数;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通过拟人化的情境展现,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这样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学生对数字的概念就会更加深刻。由此可见,运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深入问题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不可缺少。问题是疑惑的开始,是将问题意识与数学学科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怀疑、批判的态度,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将焦虑状态转化为积极思考的动力,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思维的一种学习意识。基于此,教师利用问题与生活的整合过程,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提出问题,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千米和吨”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曹冲称象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古代的技术并不发达,年仅6岁的曹冲能够测量大象的重量,是不是非常厉害。那么,生活在现代的你,有什么办法来测出大象的重量呢?运用什么计量单位呢?”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将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于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达到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传统的学业评价往往借助纸笔测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景下的问题解决。因而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能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学生的日常学习包括课堂学习、作业、复习、改错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评价内容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根据新课标理念及课程标准建立过程性多主体式评价。例如,就当前的作业设计来说,机械式、重复性的作业设计依旧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将作业视为一种任务、负担,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理念,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依然能够回忆课堂上的教学知识点。在学习“认识图形(二)”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游戏规则为: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爸爸妈妈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摆到学生跟前,让他去触摸,并判断是什么物体?根据什么性质特征来分辨的。并且,由家长来评价学生,在不断鼓励学生中,树立学生自信。当然,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的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习离不开生活认知与生活情境的指导。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生活化教学思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也就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课程改革,解读具体要求,整合学生特点,利用生活化教学,为学生设计与生活有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中,不断产生想要掌握知识的心态,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实现知识的有效內化与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霞.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家长,2020,000(008):P.42-42,44.
[2]赵海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析[J].孩子天地,2020,000(009):P.138-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