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不能完全普及,因而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势必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分层,进行分层后如何安排教学,如何评价,来提高分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所有学生不论处在何种环境,不论其个人特征如何,都应该有机会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以使自己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技术素养。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初中,大部分学生来自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农村小学,没懂得电脑是何物;另一部分则是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上了信息技术课的县城学生。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顾及整体水平的提高,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采用分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课堂全面开花的点滴做法。
1.归类编组
归类编组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情况。每接任一个班的课之前,我都会和该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交流,首先对每一位学生家庭环境、生理素质、兴趣、爱好、智能、交际能力等因素作全面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三个层次:A层:没有学过电脑,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B层:在小学学过电脑或家里有电脑,有一些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对电脑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在同桌,水平有些差距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就方便教学,更便于辅导。层次划分是教师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有隐性原则,不能让学生知情,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感或受到歧视。同时,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定期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我还有意地将各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2.分层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必须进行分层备课,不同组设计好不同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趋于形式。要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组学生要求在B组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在课堂容量上也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还要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有所区别,这些都要在备课时体现出来。比如:在做将一个文件从D盘复制到E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B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的复制方法,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同一节课里我们不可能将不同组的学生分在不同的教室上课。课堂上,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又要兼顾好、中、差生,分解层次目标,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例如在教学《打字练习》时,对于A组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拯救苹果”游戏来熟记键盘26个英文字母和正确的指法训练;对于B组学生,则要求他们以“激流勇进”游戏,进行简单英文单词的训练并开始进行速度练习;而对于C组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生死时速”游戏练习,进行速度方面的强化训练。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并在各自的能力范围之内得到提高。
4.分类指导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掌握信息。鼓励A层次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耐心、细致地讲解,培养他们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组织C层次学生与A层次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既让C层次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帮扶过程中得到巩固运用,进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锻炼胆量。又能使A层次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提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还融洽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5.分层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不能象其他学科那样进行传统的测验,可以采用平时表现评价和功课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平时表现评价是根据学生属于不同层次的表现来权衡。譬如从学习能力方面划分属于A层次的学生,虽然基础比较差,但他们学习认真,积极向上,尽他们的能力完成了他们力不胜任的任务时,在这个表现方面的评价他们就是优等的。功课评价可采用上机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可以设置低、中、高三个不同等级的题目,而且不同等级的题目分数不等,等级越高分数越高。让学生在必须完成初级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要求来逐步取舍,这样既使得A层次的学生有相应满足的成绩,又不会使B、C层次的学生吃亏。
实践证明,我的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效果显著。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正确处理一些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优等生课课都吃得饱。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的差异,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授知识不但要讲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讲究“量体裁衣”。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 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2.7
[1] 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2001.6
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所有学生不论处在何种环境,不论其个人特征如何,都应该有机会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以使自己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技术素养。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初中,大部分学生来自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农村小学,没懂得电脑是何物;另一部分则是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上了信息技术课的县城学生。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顾及整体水平的提高,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采用分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课堂全面开花的点滴做法。
1.归类编组
归类编组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情况。每接任一个班的课之前,我都会和该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交流,首先对每一位学生家庭环境、生理素质、兴趣、爱好、智能、交际能力等因素作全面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三个层次:A层:没有学过电脑,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B层:在小学学过电脑或家里有电脑,有一些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对电脑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在同桌,水平有些差距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就方便教学,更便于辅导。层次划分是教师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有隐性原则,不能让学生知情,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感或受到歧视。同时,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定期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我还有意地将各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2.分层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必须进行分层备课,不同组设计好不同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趋于形式。要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组学生要求在B组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在课堂容量上也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还要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有所区别,这些都要在备课时体现出来。比如:在做将一个文件从D盘复制到E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B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的复制方法,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同一节课里我们不可能将不同组的学生分在不同的教室上课。课堂上,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又要兼顾好、中、差生,分解层次目标,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例如在教学《打字练习》时,对于A组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拯救苹果”游戏来熟记键盘26个英文字母和正确的指法训练;对于B组学生,则要求他们以“激流勇进”游戏,进行简单英文单词的训练并开始进行速度练习;而对于C组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生死时速”游戏练习,进行速度方面的强化训练。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并在各自的能力范围之内得到提高。
4.分类指导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掌握信息。鼓励A层次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耐心、细致地讲解,培养他们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组织C层次学生与A层次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既让C层次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帮扶过程中得到巩固运用,进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锻炼胆量。又能使A层次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提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还融洽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5.分层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不能象其他学科那样进行传统的测验,可以采用平时表现评价和功课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平时表现评价是根据学生属于不同层次的表现来权衡。譬如从学习能力方面划分属于A层次的学生,虽然基础比较差,但他们学习认真,积极向上,尽他们的能力完成了他们力不胜任的任务时,在这个表现方面的评价他们就是优等的。功课评价可采用上机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可以设置低、中、高三个不同等级的题目,而且不同等级的题目分数不等,等级越高分数越高。让学生在必须完成初级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要求来逐步取舍,这样既使得A层次的学生有相应满足的成绩,又不会使B、C层次的学生吃亏。
实践证明,我的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效果显著。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正确处理一些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优等生课课都吃得饱。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的差异,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授知识不但要讲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讲究“量体裁衣”。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 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2.7
[1] 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