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采取对高职院校师生调查取样的研究方式,依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理论,提出五个协同发展模式和三个配套机制,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一)协同的内涵
所谓协同,不是把两个事物融合成一个事物,而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把紧密结合的两个事物统一在同一个体系之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即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挥作用,助力学生形成健康“三观”。
(二)协同发展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首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又提高思政综合政治标准;其次创新教育模式,既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又拓展思政教育内容;最后形成和谐培育人才的环境,从大环境和小环境,到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优化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聚集环境的正能量。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状况
(一)高职院校的现状
关于下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经查阅在某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大学生问卷1200份,教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大学生问卷1200份,教师问卷180份。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基本涉及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指标的评价、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自身的收获。老师的问卷调查涉及两个部分——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价和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指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遵纪守法”给出的分数最高,但对“集体精神”“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给分却很低。并且,在大学生的主要收获方面的调查中,“社会实践方面”“社会交往方面”“就业择业”方面,大学生收获最少。但大学生最想获得的帮助需求在这三个方面却最高。由此可见,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尚未发挥出最大化的育人效用。
(二)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
根据调研,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管理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阵,管理目标缺乏分层,沟通少;人员方面,师资力量不足,队伍建设不完善,后期培训有限,思政工作者从事心理教育能力不足,教育方法多以灌输为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方面,信息封闭,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内容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层。机制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都还不健全。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思想信念教育工作
高职学生乃至普通本科学生都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弱化的懈怠心理,在学习期间往往缺乏相对清晰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当然,这一现象在高职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充分发挥宣讲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节日纪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化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可在清明节、国庆节等特定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烈士公园扫墓、博物馆参观等活动。在就业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场招聘,深入就业招聘活动,以了解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树立起合乎实际、明确清晰的理想信念,扭转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散漫状态。
(二)优化教师、学生的双向沟通机制
班主任、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应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交流,教师群体之间的信息互动将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以更为清晰的面貌呈现,课堂秩序的督察工作也将执行得更为到位。此外,教师还可设立互助性工作小组,鼓励学生自觉完成学习、工作方面的优势互补。如教师可选取管理组织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干部、党员等对低年级的学生工作进行辅导,为低年级学生的后续学习、工作奠定较为深厚的基础,這一举措也使教师能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并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模范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深入开展。
(三)建立层级化的寝室管理体系
寝室是学生活动与休息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可设立“辅导员—班长—寝室长”的层级化寝室管理体系。班主任、辅导员应保证学生寝室的走访、查访频率,将宿舍走访作为其常规工作之一。此外,为使走访工作更加有效,高职院校还应设立寝室成员、寝室长、班长的信息上报机制,以使高职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在更为细致的管理层面,教师也应组织定期的寝室卫生评比与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具体的奖励措施实现寝室卫生风貌、文化氛围的提升。同时,教师可将制度制约与正面教育、实名检举、网络邮箱联系等学生管理手段充分运用于寝室管理工作,以制度化的方式杜绝学生夜不归寝的危险行为。
(四)发挥文体活动的思想教化作用
高职学生在思维活动、创新意识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教师应将这一优势充分纳入教学设计。在课余生活的设置方面,教师可丰富文体活动的组织内容与形式,借此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组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挖掘组织管理能力、综合素养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将这部分学生纳入学生管理团队,发挥这部分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带头作用,优化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比起单一化的思想教育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往往会有更为深入的教育效果。
(五)实现心理咨询教育工作的常态化
心理素质教育的及时有效开展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它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学相关理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的自我心理克制与协调能力。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以更为理性的态度看待事业人生,并客观看待得失成败,这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在高职学生与教师关系的问题上,教师应先将自我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而后再以心理咨询专家的身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心理问询服务。此外,由于心理咨询多由学生主动提出,教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间接地完成心理疏导工作。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室等也应服务于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并不断完善其职责与功能。
(六)制定松严有间、张弛有度的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角色对学生群体的引领与管理作用,在学校、班级中建立合理化、层级化的学生组织,使学生干部、党员在集体活动中的先锋力量得以充分发挥。高效率、高执行力的学校、班级群体管理体系应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形成较为完备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体系。同时,在学生个体的沟通交流方面,相关学生组织也应定期、有效地开展学生交流谈心工作,形成学校、班集内部松严相间、张弛有度的融洽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效能。总之,两者的协同发展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的作用会日益凸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育人中的功能,也会日益提升。二者的协同发展,定会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 陈劲,编著.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一)协同的内涵
所谓协同,不是把两个事物融合成一个事物,而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把紧密结合的两个事物统一在同一个体系之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即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挥作用,助力学生形成健康“三观”。
(二)协同发展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首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又提高思政综合政治标准;其次创新教育模式,既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又拓展思政教育内容;最后形成和谐培育人才的环境,从大环境和小环境,到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优化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聚集环境的正能量。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状况
(一)高职院校的现状
关于下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经查阅在某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大学生问卷1200份,教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大学生问卷1200份,教师问卷180份。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基本涉及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指标的评价、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自身的收获。老师的问卷调查涉及两个部分——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价和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指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遵纪守法”给出的分数最高,但对“集体精神”“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给分却很低。并且,在大学生的主要收获方面的调查中,“社会实践方面”“社会交往方面”“就业择业”方面,大学生收获最少。但大学生最想获得的帮助需求在这三个方面却最高。由此可见,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尚未发挥出最大化的育人效用。
(二)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
根据调研,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管理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阵,管理目标缺乏分层,沟通少;人员方面,师资力量不足,队伍建设不完善,后期培训有限,思政工作者从事心理教育能力不足,教育方法多以灌输为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方面,信息封闭,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内容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层。机制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都还不健全。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思想信念教育工作
高职学生乃至普通本科学生都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弱化的懈怠心理,在学习期间往往缺乏相对清晰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当然,这一现象在高职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充分发挥宣讲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节日纪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化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可在清明节、国庆节等特定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烈士公园扫墓、博物馆参观等活动。在就业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场招聘,深入就业招聘活动,以了解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树立起合乎实际、明确清晰的理想信念,扭转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散漫状态。
(二)优化教师、学生的双向沟通机制
班主任、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应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交流,教师群体之间的信息互动将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以更为清晰的面貌呈现,课堂秩序的督察工作也将执行得更为到位。此外,教师还可设立互助性工作小组,鼓励学生自觉完成学习、工作方面的优势互补。如教师可选取管理组织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干部、党员等对低年级的学生工作进行辅导,为低年级学生的后续学习、工作奠定较为深厚的基础,這一举措也使教师能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并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模范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深入开展。
(三)建立层级化的寝室管理体系
寝室是学生活动与休息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可设立“辅导员—班长—寝室长”的层级化寝室管理体系。班主任、辅导员应保证学生寝室的走访、查访频率,将宿舍走访作为其常规工作之一。此外,为使走访工作更加有效,高职院校还应设立寝室成员、寝室长、班长的信息上报机制,以使高职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在更为细致的管理层面,教师也应组织定期的寝室卫生评比与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具体的奖励措施实现寝室卫生风貌、文化氛围的提升。同时,教师可将制度制约与正面教育、实名检举、网络邮箱联系等学生管理手段充分运用于寝室管理工作,以制度化的方式杜绝学生夜不归寝的危险行为。
(四)发挥文体活动的思想教化作用
高职学生在思维活动、创新意识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教师应将这一优势充分纳入教学设计。在课余生活的设置方面,教师可丰富文体活动的组织内容与形式,借此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组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挖掘组织管理能力、综合素养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将这部分学生纳入学生管理团队,发挥这部分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带头作用,优化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比起单一化的思想教育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往往会有更为深入的教育效果。
(五)实现心理咨询教育工作的常态化
心理素质教育的及时有效开展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它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学相关理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的自我心理克制与协调能力。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以更为理性的态度看待事业人生,并客观看待得失成败,这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在高职学生与教师关系的问题上,教师应先将自我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而后再以心理咨询专家的身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心理问询服务。此外,由于心理咨询多由学生主动提出,教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间接地完成心理疏导工作。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室等也应服务于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并不断完善其职责与功能。
(六)制定松严有间、张弛有度的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角色对学生群体的引领与管理作用,在学校、班级中建立合理化、层级化的学生组织,使学生干部、党员在集体活动中的先锋力量得以充分发挥。高效率、高执行力的学校、班级群体管理体系应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形成较为完备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体系。同时,在学生个体的沟通交流方面,相关学生组织也应定期、有效地开展学生交流谈心工作,形成学校、班集内部松严相间、张弛有度的融洽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效能。总之,两者的协同发展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的作用会日益凸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育人中的功能,也会日益提升。二者的协同发展,定会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 陈劲,编著.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