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院所通过改制以求发展,其发展模式一般为独立发展、并入企业或者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们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采访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成的。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其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是否发生了同样的转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对科研院所的改制问题进行一番思考。
1978年前,我国继承了前苏联的科技发展体系,实行企业科研、院所科研、高校科研、国防科研相互独立的结构,以计划带动科学技术的转移。1979年以来开始的国企改革,最终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科研院所同样需要实现这样的转变。1985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科技体制改革的启动。1998年后,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政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但是随着改制工作的进行,其间有很多收获,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是企业制度在原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问题,比如人才是科研院所最大的无形资产,但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分配制度不完善,无法发挥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因此,改制后的科研院所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进人用人新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分配机制、领导机制等现代组织制度,以及妥善处理旧体系遗留的冗员问题。我们在江苏南京某研究所转制企业进行考察时,发现该企业一直留存着研究所时期的素质不高的旧员工,而无法进行妥善安置,成为企业的负担。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在产权关系上,科研院所必然碰到资本权益的市场化问题,“只有开放才能改革”。科研院所改制也需要通过增资扩股、产权转让等方式,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参股。科研院所可以通过自身的研发优势和企业合作,从而将具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较有规模的产品,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信誉和品牌,在一些科研院所多元化的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地走横向发展的道路。同时,科研院所还可以在企业股权中增加员工股份,作为留住技术人才无形资产的手段,或者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一种。这种人力资源入股方式,我们在很多企业中都已经发现,有些企业参股技术人员甚至多达十几人。这在增强科研人员积极性和稳定性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科研院所通过改制以求发展,其发展模式一般为独立发展、并入企业或者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就后者来说,企业由于自主研发的投入大、期限长等因素限制,以及市场风险的制约,往往会与研究所原发展模式产生矛盾。比如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医药企业在自主研发上,往往追求短期开发的新品或者改造老品种,对3年以上开发期的药品缺乏兴趣,另有些则引进国外技术,至于上海本地医药科研院所的一些技术成果,往往都是被外地企业所购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各级科研院所都纷纷走向了市场化道路,如何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科研管理,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科研院所机构改制的成功。这需要切实地实现自身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的确实转变,而不是单纯的事业单位的企业化。对科技创业行业来说,这是一种常规外的创业方式,也是一道重大的课题,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们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采访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成的。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其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是否发生了同样的转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对科研院所的改制问题进行一番思考。
1978年前,我国继承了前苏联的科技发展体系,实行企业科研、院所科研、高校科研、国防科研相互独立的结构,以计划带动科学技术的转移。1979年以来开始的国企改革,最终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科研院所同样需要实现这样的转变。1985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科技体制改革的启动。1998年后,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政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但是随着改制工作的进行,其间有很多收获,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是企业制度在原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问题,比如人才是科研院所最大的无形资产,但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分配制度不完善,无法发挥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因此,改制后的科研院所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进人用人新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分配机制、领导机制等现代组织制度,以及妥善处理旧体系遗留的冗员问题。我们在江苏南京某研究所转制企业进行考察时,发现该企业一直留存着研究所时期的素质不高的旧员工,而无法进行妥善安置,成为企业的负担。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在产权关系上,科研院所必然碰到资本权益的市场化问题,“只有开放才能改革”。科研院所改制也需要通过增资扩股、产权转让等方式,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参股。科研院所可以通过自身的研发优势和企业合作,从而将具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较有规模的产品,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信誉和品牌,在一些科研院所多元化的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地走横向发展的道路。同时,科研院所还可以在企业股权中增加员工股份,作为留住技术人才无形资产的手段,或者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一种。这种人力资源入股方式,我们在很多企业中都已经发现,有些企业参股技术人员甚至多达十几人。这在增强科研人员积极性和稳定性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科研院所通过改制以求发展,其发展模式一般为独立发展、并入企业或者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就后者来说,企业由于自主研发的投入大、期限长等因素限制,以及市场风险的制约,往往会与研究所原发展模式产生矛盾。比如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医药企业在自主研发上,往往追求短期开发的新品或者改造老品种,对3年以上开发期的药品缺乏兴趣,另有些则引进国外技术,至于上海本地医药科研院所的一些技术成果,往往都是被外地企业所购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各级科研院所都纷纷走向了市场化道路,如何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科研管理,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科研院所机构改制的成功。这需要切实地实现自身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的确实转变,而不是单纯的事业单位的企业化。对科技创业行业来说,这是一种常规外的创业方式,也是一道重大的课题,望与诸位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