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习作成了三年级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成了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效果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呢?课标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三年级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积累,比如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潜移默化地在头脑中有了语言,在写作时他们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也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写日记能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二、注重营造氛围
启蒙先开口。对于书面语言并不丰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指导写作时,教师应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应努力营造“理解、宽容、平等”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比如写“一次有趣的游戏”,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贴鼻子”的游戏。活动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对于过程要作为重点进行细致观察。活动结束后,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两位选手是怎样准备的,他们各人是怎样走上去的。每次贴上鼻子后你们的反应怎样,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相互评论,相互补充,不仅对整个活动过程说得很完整,而且对小选手的动作、表情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学生发言结束后,我当场点评,表扬了那些细心观察大胆发言的同学。习作前进行这样的口语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在多项信息中交流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又有利于学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兴趣。
三、注重真情实感
文章的魅力就在于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的源头在哪里呢?在生活。因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中到处有写作的资源:风雨雪雾、花草树木都是观察的对象,家庭、校园、社会处处是是写作的题材,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不丰富、体验不深刻。如让学生谈谈学习的苦与乐,谈“苦”流露的是真情,谈乐难免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缺乏乐的体验。因此,发掘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要应丰富他们的生活。如让学生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校园的美丽和景点布置的独具匠心?课间,我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漫步在树丛中、花园里,并绘声绘色地进行解说,学校的教学楼是那么壮观气派,花园是那么的美丽,就连路边的小草也是那么的亲切苍翠。学生不停地发出赞叹:“原来我们的校园就是一座大花园呀!”参观完后,学生走进教室提笔写作,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与自豪,抒发着自己对校园美景的喜爱,校园成了他们的乐园。又如:在对学生进行“记事”习作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讨论:可以写哪些事?哪件事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触发,讨论的气氛活跃。学生这时会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各种事。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不管写什么事,只要是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最想写的,就把它写下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说真话、写真事,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
四、注重习作修改
针对学生崇拜名人的心里特点,我常常给学生讲一些古今著名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三年级学生能修改文章的错误标点、错别字和语法错乱的句子就可以了。我根据自己教学的经验,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学互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自己修改。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后,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上交,要认真修改,不要只追求习作的速度,要追求习作的质量。同时,教给具体的修改方法,要求在“读”中修改。1、轻声读一遍,改正标点、不当的用词、错字等;2、逐段默读,修改病句,调整语序;3、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其次是同学互改。自己修改后往往还不一定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倡互助精神。互相修改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几个学生一组,互换作文后,自己轻声读习作,感知主要内容,并看看材料是否扣题,接着一人读几人听,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我帮他改,大家帮我改,在集体讨论中摸索修改作文的门路。2、通过以上练习后,把小组改为二人一组互改。可以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交叉互改等。互相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
五、注重激励评价
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教师应及时评价,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他们,启发他们,诱发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激起学生奋力向上的创作精神。那么怎样来评呢?一是评到动情最深处。动之于情,真情地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的交谈,可以使学生信任、尊重、热爱教师,更能爱上写作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需要同情和爱护,用爱心激发学习积极性,能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的作文,大多数是真人真事,具有真情实感。教师若能抓住文章的“情节”与学生同喜同乐,畅所欲言,拨动学生情弦,必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评出精彩成功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的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希望得到老师承认,而且这也是增强学生写好作文信心的关键。对习作精彩之处,老师要竭力赞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乐于作文。如“这里运用了比喻句,形象具体,好极了!”等一些肯定赞美的评价,让学生找到了信心,体验了快乐,提高了写作兴趣。三是评出创新来。老师的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完成的习作再次反思,而且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开放式教学可以带来习作的创新。如在写《我的好朋友》时,大多数都写身边的同学,而有一个同学写自己的老师是好朋友,发作文时,我突发奇想,对同学们说:“既然老师可以是你们的朋友,你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你们的朋友,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是你们的好朋友。”作文本发下来后,在班里互相传阅,很多同学修改后的作文改写亲人、书本、小动物等,当然,还是有写同学的。这样,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写作兴趣浓了,作文新颖了,创新能力也培养了。
习作成了三年级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成了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效果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呢?课标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三年级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积累,比如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潜移默化地在头脑中有了语言,在写作时他们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也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写日记能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二、注重营造氛围
启蒙先开口。对于书面语言并不丰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指导写作时,教师应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应努力营造“理解、宽容、平等”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比如写“一次有趣的游戏”,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贴鼻子”的游戏。活动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对于过程要作为重点进行细致观察。活动结束后,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两位选手是怎样准备的,他们各人是怎样走上去的。每次贴上鼻子后你们的反应怎样,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相互评论,相互补充,不仅对整个活动过程说得很完整,而且对小选手的动作、表情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学生发言结束后,我当场点评,表扬了那些细心观察大胆发言的同学。习作前进行这样的口语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在多项信息中交流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又有利于学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兴趣。
三、注重真情实感
文章的魅力就在于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的源头在哪里呢?在生活。因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中到处有写作的资源:风雨雪雾、花草树木都是观察的对象,家庭、校园、社会处处是是写作的题材,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不丰富、体验不深刻。如让学生谈谈学习的苦与乐,谈“苦”流露的是真情,谈乐难免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缺乏乐的体验。因此,发掘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要应丰富他们的生活。如让学生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校园的美丽和景点布置的独具匠心?课间,我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漫步在树丛中、花园里,并绘声绘色地进行解说,学校的教学楼是那么壮观气派,花园是那么的美丽,就连路边的小草也是那么的亲切苍翠。学生不停地发出赞叹:“原来我们的校园就是一座大花园呀!”参观完后,学生走进教室提笔写作,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与自豪,抒发着自己对校园美景的喜爱,校园成了他们的乐园。又如:在对学生进行“记事”习作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讨论:可以写哪些事?哪件事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触发,讨论的气氛活跃。学生这时会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各种事。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不管写什么事,只要是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最想写的,就把它写下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说真话、写真事,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
四、注重习作修改
针对学生崇拜名人的心里特点,我常常给学生讲一些古今著名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三年级学生能修改文章的错误标点、错别字和语法错乱的句子就可以了。我根据自己教学的经验,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学互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自己修改。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后,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上交,要认真修改,不要只追求习作的速度,要追求习作的质量。同时,教给具体的修改方法,要求在“读”中修改。1、轻声读一遍,改正标点、不当的用词、错字等;2、逐段默读,修改病句,调整语序;3、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其次是同学互改。自己修改后往往还不一定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倡互助精神。互相修改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几个学生一组,互换作文后,自己轻声读习作,感知主要内容,并看看材料是否扣题,接着一人读几人听,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我帮他改,大家帮我改,在集体讨论中摸索修改作文的门路。2、通过以上练习后,把小组改为二人一组互改。可以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交叉互改等。互相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
五、注重激励评价
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教师应及时评价,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他们,启发他们,诱发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激起学生奋力向上的创作精神。那么怎样来评呢?一是评到动情最深处。动之于情,真情地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的交谈,可以使学生信任、尊重、热爱教师,更能爱上写作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需要同情和爱护,用爱心激发学习积极性,能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的作文,大多数是真人真事,具有真情实感。教师若能抓住文章的“情节”与学生同喜同乐,畅所欲言,拨动学生情弦,必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评出精彩成功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的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希望得到老师承认,而且这也是增强学生写好作文信心的关键。对习作精彩之处,老师要竭力赞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乐于作文。如“这里运用了比喻句,形象具体,好极了!”等一些肯定赞美的评价,让学生找到了信心,体验了快乐,提高了写作兴趣。三是评出创新来。老师的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完成的习作再次反思,而且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开放式教学可以带来习作的创新。如在写《我的好朋友》时,大多数都写身边的同学,而有一个同学写自己的老师是好朋友,发作文时,我突发奇想,对同学们说:“既然老师可以是你们的朋友,你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你们的朋友,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是你们的好朋友。”作文本发下来后,在班里互相传阅,很多同学修改后的作文改写亲人、书本、小动物等,当然,还是有写同学的。这样,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写作兴趣浓了,作文新颖了,创新能力也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