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外、国内的适应性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关于适应性教学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研究数量与其重要性相比显得十分匮乏;二是现有的研究多是从微观、具体、局部层面着手,缺少宏观、系统、全面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样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适应性教学研究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适应性教学法 工科院校 人才培养
适应性教学法是指恒定地监控着学生的进步,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变换教学内容的材料和管理系统。教师或者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任务,包括学习材料的选择、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判断、课堂时间的管理、教学活动的监控、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等。教学要完整而准确地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过程。
一、国外适应性教学的研究分析及现状
国外对适应性教学展开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高技术研究项目,从1998年开始投入巨资资助研究适应性学习系统。该项目致力于寻求更具灵活性、更容易评价的教学技术改善网络教学的内容、传递、检索、服务质量等,以满足用户需求,希望能够满足个别教育者与学习者的需要,普及教育与培训。即使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而言,想为每一个不同基础的学生个体找到通用的教育指导方法也是很难的,通过使用网络在线学习系统,可以适应教学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我国适应性教学的研究分析及现状
我国教育专家和学者对于适应性教学也进行了研究。在理论的基础性和深入性、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面系统进行了探索。从教育技术学角度,探讨了适应性教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比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柏宏权在博士论文《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中,以现有的网络教学系统缺乏对学习者的个性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I-Tutor适应性智能教学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偏好,从而生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系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给他们提供适应性的学习材料。天津大学的王岚在博士论文《适应性学习系统中学习模型迁移方法的研究》中,引入适应性学习和智能认知模型,重点研究和实现了产生式适应性学习模型迁移的方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模型迁移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需要,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适应性学习和智能化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在文章《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中,通过将传统远程教学模式和适应性教学模式相对比,分析了适应性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指出适应性学习将是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基于教学实施过程,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师资建设等角度,研究适应性教学理论。周路在《适应性教学尝试:分层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提出以分层教学作为适应性教学的应用尝试,阐述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原则、目标、实施方法及分层教学须注意的问题。
综合上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关于适应性教学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研究数量与其重要性相比显得十分匮乏;二是现有的研究多从微观、具体、局部层面着手,缺少宏观、系统、全面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样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适应性教学研究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连交通大学适应性教学法的开展情况
大连交通大学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适应性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从顶层设计就体现适应性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学校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执行不同的培养计划,分别设置了特色课程、复合课程(包括专业复合和学科复合)和通才课程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倾向和发展水平,采用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教学评价标准,如对于“国际班”、“茅以升班”、“詹天佑班”、“中兴通班”等拔尖人才班,采用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优秀的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对于“专升本”、“中升本”的学生,采用单独的培养方案,教学中不时弥补中学的不足,培养目标体现技能型。运用多媒体、网络课堂、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培养、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精端人才。在人才培养结果方面,我校注重适应性教学理论的应用。目前,学校作为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过程中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检验标准主要是能否服务地方、服务行业、适应社会的多样性需求。
参考文献:
[1]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06.
[2]王岚.适应性学习系统中学习模型迁移方法的研究.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4.12.
[3]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开放教育研究,2000.06.
[4]周路.适应性教学尝试:分层教学.科技信息,2009.05.
本课题为:辽宁省2012年教改课题《适应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辽教发【2012】130号。
关键词: 适应性教学法 工科院校 人才培养
适应性教学法是指恒定地监控着学生的进步,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变换教学内容的材料和管理系统。教师或者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任务,包括学习材料的选择、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判断、课堂时间的管理、教学活动的监控、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等。教学要完整而准确地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过程。
一、国外适应性教学的研究分析及现状
国外对适应性教学展开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高技术研究项目,从1998年开始投入巨资资助研究适应性学习系统。该项目致力于寻求更具灵活性、更容易评价的教学技术改善网络教学的内容、传递、检索、服务质量等,以满足用户需求,希望能够满足个别教育者与学习者的需要,普及教育与培训。即使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而言,想为每一个不同基础的学生个体找到通用的教育指导方法也是很难的,通过使用网络在线学习系统,可以适应教学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我国适应性教学的研究分析及现状
我国教育专家和学者对于适应性教学也进行了研究。在理论的基础性和深入性、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面系统进行了探索。从教育技术学角度,探讨了适应性教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比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柏宏权在博士论文《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中,以现有的网络教学系统缺乏对学习者的个性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I-Tutor适应性智能教学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偏好,从而生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系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给他们提供适应性的学习材料。天津大学的王岚在博士论文《适应性学习系统中学习模型迁移方法的研究》中,引入适应性学习和智能认知模型,重点研究和实现了产生式适应性学习模型迁移的方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模型迁移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需要,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适应性学习和智能化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在文章《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中,通过将传统远程教学模式和适应性教学模式相对比,分析了适应性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指出适应性学习将是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基于教学实施过程,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师资建设等角度,研究适应性教学理论。周路在《适应性教学尝试:分层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提出以分层教学作为适应性教学的应用尝试,阐述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原则、目标、实施方法及分层教学须注意的问题。
综合上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关于适应性教学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研究数量与其重要性相比显得十分匮乏;二是现有的研究多从微观、具体、局部层面着手,缺少宏观、系统、全面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样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适应性教学研究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连交通大学适应性教学法的开展情况
大连交通大学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适应性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从顶层设计就体现适应性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学校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执行不同的培养计划,分别设置了特色课程、复合课程(包括专业复合和学科复合)和通才课程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倾向和发展水平,采用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教学评价标准,如对于“国际班”、“茅以升班”、“詹天佑班”、“中兴通班”等拔尖人才班,采用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优秀的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对于“专升本”、“中升本”的学生,采用单独的培养方案,教学中不时弥补中学的不足,培养目标体现技能型。运用多媒体、网络课堂、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培养、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精端人才。在人才培养结果方面,我校注重适应性教学理论的应用。目前,学校作为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过程中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检验标准主要是能否服务地方、服务行业、适应社会的多样性需求。
参考文献:
[1]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06.
[2]王岚.适应性学习系统中学习模型迁移方法的研究.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4.12.
[3]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开放教育研究,2000.06.
[4]周路.适应性教学尝试:分层教学.科技信息,2009.05.
本课题为:辽宁省2012年教改课题《适应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辽教发【2012】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