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创设活动情境,促进新知建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了“可能”与“一定”,初步体验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四年级)和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实现可能性从定性到定量描述的重要内容。“概率”因其有别于讲究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和确定性思维,具有独特的思想方法。因此,本课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只凭教师口述,而要通过创设数学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猜测、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亲历活动过程中体会如何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课始摸球比赛后提出“如何表示从三个箱子中摸球的结果”,沟通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还有别的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吗”则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抽象出“数”,进而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促进了知识的迁移;课末“归纳总结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识,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加强合作交流,引导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以“分别用什么数来表示从这三个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和“为什么用1/5来表示从2号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
  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在学生知道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适时引入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可能性大小,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引导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凸现了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发展性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能用适当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加强对数学实践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出课题
  1.激趣。老师提供三个箱子:1号箱里面放有5个黄球;2号箱里面放有1个白球和4个黄球;3号箱里面放有5个白球。请3个学生进行摸球比赛,摸到白球最多的获胜。摸球前,各自选一个球箱,并且只能在选定的箱中摸球。每次摸出1个球,记录后放回去再摸,每人摸6次。
  2.揭题。教师从摸球的结果导出“不可能”、“可能”、“一定能”,进而从“可能”中引出可能性有大有小,同时引导学生质疑:还有别的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吗?(教师板书课题)
  [课始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引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可以用些什么数分别表示从这三个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学生的表示方法。
  [探究可以“用什么数”分别表示三个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素材。]
  三、强化新知
  1.讨论:
  (1)从2号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可用哪个数表示?(学生可能会用20%、0.2、1/5表示。)
  (2)为什么可能性用1/5表示呢?(引导学生分析分子、分母分别与试验中的什么有关。)
  (3)师(拿出2号箱中的1个黄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
  引导小结:从2号箱中摸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但由于箱中黄球、白球的数量不同,所以摸到黄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也不同。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初步知道可以用1/5表示从2号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但开始时学生对用这个分数表示并不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引导显得特别重要。]
  2.探究:怎样表示“不可能”和“一定”。
  从1号箱中可能摸到黄球吗?白球呢?可以分别用什么数表示摸到黄球、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类似地让学生自行设计从“3号箱”中摸球的方案并解答。)
  3.练习:教师往2号箱中依次加入1个黄球、1个白球、又1个白球,让学生分别说出能摸到白球、黄球的可能性大小。
  [学生初步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义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四、总结提升
  
  1.归纳总结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提升认识,发展思维。借助线段图,让学生知道可能性的大小还可以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引导学生观察某点从线段的左端移到右端引起可能性大小的变化情况,直观地描述可能性的变化趋势。
  [这个环节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教师在介绍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同时,结合动态的演示,自然渗透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上杭县南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平板电脑的触屏设计带来了出色的“指尖”触摸享受,但在文字输入时则有极大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雷柏近日推出了E6100蓝牙超薄键盘,可同时兼容iPad、Android平板及普通电脑,为用户带来“无限”操控体验。  雷柏E6100蓝牙键盘继续沿用雷柏超薄键盘外形设计,并以5.6mm机身厚度打破了最薄的键盘纪录。键盘背部采用了不锈钢拉丝金属材质制成,不仅令键盘更加坚固,而且更具时尚感。采用剪刀脚设计的按
期刊
有位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心理学家都相信“人人皆有创造力”、“创造性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我们中国的孩子不知从何时起变得异常的“乖巧”,他们总是那么谨小慎微,生怕自己说错了哪句话,从
期刊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谓创新意识,是一种探究新领域或新问题的心理取向,也是人们学习活动中最为宝贵的积极进取的一种思维品质。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实践”的氛围。学生只有在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时,创新潜能才会得以充分激发和释放。    一、鼓励假设猜想,引发创新思维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由于数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对语言积累的丰富性、准确性和迁移性的把握非常重要。    一、语言积累的丰富性    语言积累的丰富性是对语言的数量而言的。学生只有在大脑中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实现
期刊
喜欢使用酷狗在线收听音乐的用户,如何分享自己收藏在播放器中的海量歌曲与收藏列表确实是一个难题。利用最新版本的酷狗音乐,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个人电台,将自己收藏的音乐以电台的形式分享出去,既有意思又有成就感。  利用酷狗音乐创建个人电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网络收藏列表中的歌曲必须达到50首以上,才会得到创建电台的权限(见图)。单击“创建电台”按钮,按照提示完成个人电台的创建,电台配图和电台介绍可以自行设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务必让他们感到乐意。“乐”必须以“易”为基础,如果学生初学写话时就感到它是高不可攀的难为之事,必然视之为畏途,岂能喜欢写话、乐于表达?  低年级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大多是童话故事,在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时,可抓住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心情,凭借童话中的某个情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对这件事(或人)的认识和感想,为学生搭建一个乐于写话
期刊
“整理与复习”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与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那么,复习课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理念?我认为关键在于组织好“整理与复习”的材料。  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应用邻近性联想、相似性联想、对比性联想和关系性联想来组织好“整理与复习”的材料,引导学生对已
期刊
教材简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文章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接受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阅读本文,一是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
期刊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先生的散文名篇。在文中,作者写了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赞扬其不“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的顽强精神。整篇文章最大的写作特色在于借助想象与联系,从“虚”、“实”两面,刻画了柳树的形象。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完全文,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这株柳树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这株柳树不畏怯危险和艰难。  生:这是一株永不放弃、不屈不挠
期刊
一次,我问一个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关于统计都学过些什么?”孩子想都没想就回答:“涂格子。”吃惊之余,我就“统计”这一学习内容在本校一部分低年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结果还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统计的第一反应(或印象)最深的就是“涂格子”。诚然,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条形统计图非常形象和直观,再加上学习统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用彩笔涂涂画画。于是,“涂格子”就给孩子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