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班爱上游戏三步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十月,创设温馨有趣的游戏环境,帮助幼儿渡过分离焦虑
  开学初,小班幼儿从最严重的分离焦虑期,到每天早上来园时分,慢慢过渡到角色游戏的情境中。然而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创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可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游戏热情。就连娃娃家也仅有寥寥数人,根本没有出现我们预期的游戏情节。孩子们只是忙于摆弄各种材料,或者把游戏材料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究竟是环境出了问题、还是材料出了错?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大部分幼儿已能分清游戏中的各個主题,然而对于每个主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孩子们分为:喜欢玩、不会玩和不爱玩。这使我不禁对环境和材料有了新的思考。
  1.利用声效玩具,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更偏爱制作精美、逼真的物品。将一个木制洗衣机投放在娃娃家,可能直到学期末也无人问津。而一个有声音、又会转动的电子洗衣机,却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于是,我们新增了微波炉、电饭煲,榨汁机等“电子产品”,孩子们蜂拥而至,还用橡皮泥做了匹萨放在“烤箱”里烤!当他们看见烤炉上的食物随着震动而翻转跳跃时,开心地叫着“烤熟了、烤熟了”,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人”来围观。
  2.与时俱进,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生活
  在了解了幼儿所熟悉的、经常光顾的社区场所后,我在点心店贴上了“盒马鲜生”的Logo,此处成为幼儿每日必逛的场所;小超市贴上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标志,孩子们买完东西会“扫一扫”……通过更新这些为幼儿所熟悉的环境和游戏材料后,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十一月,巧添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丰富幼儿游戏行为
  孩子们顺利过渡了分离焦虑,角色游戏成为了他们的最爱。每天来园时,不断有孩子来问,“医生的衣服在哪里呀”、“可以帮我找找消防服吗”……他们开始有了角色意识,并穿上代表这个角色的服饰。
  然而,游戏的主题、情节还是比较单一的,幼儿间也缺乏交往。因此,需要老师通过观察、交流、互动来了解他们的经验、兴趣和需求。
  1.提供大量角色服饰,增强幼儿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转移,因此他们的角色身份和行为也容易被遗忘和转换。如刚刚还在小医院当医生,没过一会儿又去当“小司机”,不断变换着角色。为此,我们在娃娃家提供了大量的角色服饰,提醒他们“上班”时要穿好“制服”,帮助幼儿增强角色认知。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工作前要先穿“制服”的习惯,并在换工作时也能更改制服。
  2.增添与角色相符的游戏材料,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在“娃娃家”的主题下,我们曾发动家长共同收集爸爸妈妈的物品。
  案例:
  一天,米朵发现理发店中出现一瓶玩具指甲油,赶紧招呼女生到理发店。等她为客人涂完指甲,仍在搜寻某样工具,直到她发现一个吹风机。原来,她是想用吹风机将客人的指甲油“吹吹干”。
  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往往都是由物而起,从摆弄某一物品逐渐生发出具体的游戏情节。如果投放的材料能还原幼儿的生活,那么幼儿的生活经验就越能被激发出,也能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角色,从而把自己的游戏经验辐射给更多的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
  三、十二月,适时介入,用低结构材料重唤幼儿的游戏热情
  每个职业都有它会出现的“瓶颈期”,可能今天还“门庭若市”,明天就变得“无人问津”。这也使我不禁思考:小班幼儿毕竟经验有限,经验的缺乏以及单调重复的游戏只能支撑儿童对材料的短时摆弄,如何才能继续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呢?
  1.角色身份参与,支持游戏持续、深入地开展
  当幼儿对环境、材料、玩法的新鲜感日渐减弱,表现出无所事事、消极等待的状态时,教师便可以及时介入,灵活运用角色扮演、行动示范、语言提示、材料启发等方式进行指导,拓展情节、增加互动、推动发展,重新唤起幼儿对游戏的热情。
  案例:
  淘宝在建筑工地摆弄着积木,玩了一会准备离开了。我试着便问她,“你在干嘛呀”,“我在造房子呀”“你盖的房子给谁住呀”“给我的好朋友住”“那你能不能也帮我盖一栋呀,我长得高,你可要造得高高的哦”……一时间,盖高楼的动作吸引了周围幼儿的加入,他们开始建起了小区,还卖起了楼房……
  由于教师的角色介入,小班幼儿迅速进入新的游戏情境中,开启了新的游戏情节。其创造想象被激发,游戏开始由重复走向复杂,走向更高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的介入收到成效,原本停滞不前的游戏得以继续进行时,就应当及时退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快乐地游戏。
  2.引入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当娃娃家也呈现出相对冷清的状况时,我尝试提供了彩色绒球、树枝和木片等自然物,试着去观察小班幼儿是否有能力去使用低结构材料。我没有对这些材料做任何介绍和引导,就放在娃娃家的一个角落。
  案例:
  小熊猫来到娃娃家,被窗边一盒彩色的绒球所吸引。他打开盖子进行摆弄,忽然将他们放入榨汁机,按动按钮,随着绒球在榨汁机里的旋转和滚动,他开心地叫道“榨果汁咯”。没过两天,小小挑出了白色绒球,把它们盛到了锅子里并用筷子进行搅拌,他告诉我自己在煮牛奶。
  就这样,个别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使用,引来其他幼儿的模仿和创新,很快风靡全班。这样的模仿无需老师的游戏分享,小班强大的模仿力帮助他们高效快速地分享游戏新行为,特别是源自于幼儿本身的发明,很容易获得同伴的认同。小班幼儿一样具备低结构材料的使用能力,但他们更多的是替代行为,替代物推动了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通过一学期角色游戏的不断推进,适宜地创设环境、巧妙地投放材料,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下学期,我也将在百宝箱低结构材料的增添和选择、留白区的创设以及促进角色间的交往继续作思考和实践。
其他文献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号角的吹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仿佛是一曲令人愉快的插曲,随着这股浪潮被纳入教育和教学改革运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自身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自我提升的空间,它帮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并提供完善自我的价值空间实践的信念,它帮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学生不仅可以从生活实际中去挖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环境下”搜集他们想要的主题,拓宽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对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的有效性又取决于教师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能否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而我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语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是语文课堂教学能否有效进行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目前还有很多的小学语文课堂仍然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要模式,学生只是被动
期刊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哪里来的?”或许大家的回答都是:“妈妈生的。”追溯到我们人类起源史,世间万物皆由大自然所给,我们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創造了我们,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静观生命的变化,生物的繁衍。大自然是神奇的,生存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自己。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存在并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但可以满足我们人类基本生存需要,在我们人生的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中也是如此。  一、自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生命在于运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健康的身体是保证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运动则是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幼儿期是身体发展最快的时期,运动则是他们发展身心的客观需要,它不仅能实现幼儿身体发育、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而且能促使他们适应、探索客观环境。  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
期刊
我认为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策略主要分为讲授式、体验式。以下收集了一些案例证明。  话题1讲授方式:  美术课堂的讲授离不开讲课,“讲授”一词由古拉丁语“lectave”派生而来,讲课的历史渊源流长,可与追溯到古希腊的教学。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通过对话、提问、揭露矛盾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提一般规律,从而获得普遍知识的讲课方法,被称做“精神助产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儒家首创的问答式的讲课,
期刊
摘要:在幼儿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并不会写字的他们而言,绘画便是他们认知世界并且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儿童将自己的先前经验或者想象通过画笔进行表现。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学者在借助实验后认为绘画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反应。也因此,绘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美术活动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组织并观察,探究不同美术教学方法下所呈现幼儿绘画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幼儿的美术教学法,进一步发掘能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努力做到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下面,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谈一下自己粗浅认识。  一、生活世界数学化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
期刊
舞蹈现阶段不是国家课程,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近些年北京陆续建立了区、市教研室,各区先后出版了课程标准,舞蹈教师则依课标自行编写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把课标作为一节课的指导?还是只是摆摆样子。按照课标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是否能时时与每一个教学环节相勾连,反过来说从教学环节反推,每一步是否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基于我区进行的全区做课、评课活动为研究样本从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课题
期刊
语言既是一门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书的前言中讲到: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还要通过英语开阔视野,培养跨文化观念,进行德育渗透,增强爱国爱党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在
期刊
一、星星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指一组导致显著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困难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孤独症”三个字代表的不是一种定义明确的疾病,而是一个复杂的“谱系障碍”,它对一个人的影响贯穿一生。孤独症者“也许他们不愿和你对视,也许他们很难和你交流,也许他们听不懂你的语言,也许他们的行为总是事与愿违……”这些也许我们都无从解释,所以有人把这些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