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十月,创设温馨有趣的游戏环境,帮助幼儿渡过分离焦虑
开学初,小班幼儿从最严重的分离焦虑期,到每天早上来园时分,慢慢过渡到角色游戏的情境中。然而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创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可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游戏热情。就连娃娃家也仅有寥寥数人,根本没有出现我们预期的游戏情节。孩子们只是忙于摆弄各种材料,或者把游戏材料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究竟是环境出了问题、还是材料出了错?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大部分幼儿已能分清游戏中的各個主题,然而对于每个主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孩子们分为:喜欢玩、不会玩和不爱玩。这使我不禁对环境和材料有了新的思考。
1.利用声效玩具,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更偏爱制作精美、逼真的物品。将一个木制洗衣机投放在娃娃家,可能直到学期末也无人问津。而一个有声音、又会转动的电子洗衣机,却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于是,我们新增了微波炉、电饭煲,榨汁机等“电子产品”,孩子们蜂拥而至,还用橡皮泥做了匹萨放在“烤箱”里烤!当他们看见烤炉上的食物随着震动而翻转跳跃时,开心地叫着“烤熟了、烤熟了”,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人”来围观。
2.与时俱进,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生活
在了解了幼儿所熟悉的、经常光顾的社区场所后,我在点心店贴上了“盒马鲜生”的Logo,此处成为幼儿每日必逛的场所;小超市贴上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标志,孩子们买完东西会“扫一扫”……通过更新这些为幼儿所熟悉的环境和游戏材料后,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十一月,巧添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丰富幼儿游戏行为
孩子们顺利过渡了分离焦虑,角色游戏成为了他们的最爱。每天来园时,不断有孩子来问,“医生的衣服在哪里呀”、“可以帮我找找消防服吗”……他们开始有了角色意识,并穿上代表这个角色的服饰。
然而,游戏的主题、情节还是比较单一的,幼儿间也缺乏交往。因此,需要老师通过观察、交流、互动来了解他们的经验、兴趣和需求。
1.提供大量角色服饰,增强幼儿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转移,因此他们的角色身份和行为也容易被遗忘和转换。如刚刚还在小医院当医生,没过一会儿又去当“小司机”,不断变换着角色。为此,我们在娃娃家提供了大量的角色服饰,提醒他们“上班”时要穿好“制服”,帮助幼儿增强角色认知。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工作前要先穿“制服”的习惯,并在换工作时也能更改制服。
2.增添与角色相符的游戏材料,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在“娃娃家”的主题下,我们曾发动家长共同收集爸爸妈妈的物品。
案例:
一天,米朵发现理发店中出现一瓶玩具指甲油,赶紧招呼女生到理发店。等她为客人涂完指甲,仍在搜寻某样工具,直到她发现一个吹风机。原来,她是想用吹风机将客人的指甲油“吹吹干”。
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往往都是由物而起,从摆弄某一物品逐渐生发出具体的游戏情节。如果投放的材料能还原幼儿的生活,那么幼儿的生活经验就越能被激发出,也能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角色,从而把自己的游戏经验辐射给更多的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
三、十二月,适时介入,用低结构材料重唤幼儿的游戏热情
每个职业都有它会出现的“瓶颈期”,可能今天还“门庭若市”,明天就变得“无人问津”。这也使我不禁思考:小班幼儿毕竟经验有限,经验的缺乏以及单调重复的游戏只能支撑儿童对材料的短时摆弄,如何才能继续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呢?
1.角色身份参与,支持游戏持续、深入地开展
当幼儿对环境、材料、玩法的新鲜感日渐减弱,表现出无所事事、消极等待的状态时,教师便可以及时介入,灵活运用角色扮演、行动示范、语言提示、材料启发等方式进行指导,拓展情节、增加互动、推动发展,重新唤起幼儿对游戏的热情。
案例:
淘宝在建筑工地摆弄着积木,玩了一会准备离开了。我试着便问她,“你在干嘛呀”,“我在造房子呀”“你盖的房子给谁住呀”“给我的好朋友住”“那你能不能也帮我盖一栋呀,我长得高,你可要造得高高的哦”……一时间,盖高楼的动作吸引了周围幼儿的加入,他们开始建起了小区,还卖起了楼房……
由于教师的角色介入,小班幼儿迅速进入新的游戏情境中,开启了新的游戏情节。其创造想象被激发,游戏开始由重复走向复杂,走向更高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的介入收到成效,原本停滞不前的游戏得以继续进行时,就应当及时退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快乐地游戏。
2.引入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当娃娃家也呈现出相对冷清的状况时,我尝试提供了彩色绒球、树枝和木片等自然物,试着去观察小班幼儿是否有能力去使用低结构材料。我没有对这些材料做任何介绍和引导,就放在娃娃家的一个角落。
案例:
小熊猫来到娃娃家,被窗边一盒彩色的绒球所吸引。他打开盖子进行摆弄,忽然将他们放入榨汁机,按动按钮,随着绒球在榨汁机里的旋转和滚动,他开心地叫道“榨果汁咯”。没过两天,小小挑出了白色绒球,把它们盛到了锅子里并用筷子进行搅拌,他告诉我自己在煮牛奶。
就这样,个别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使用,引来其他幼儿的模仿和创新,很快风靡全班。这样的模仿无需老师的游戏分享,小班强大的模仿力帮助他们高效快速地分享游戏新行为,特别是源自于幼儿本身的发明,很容易获得同伴的认同。小班幼儿一样具备低结构材料的使用能力,但他们更多的是替代行为,替代物推动了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通过一学期角色游戏的不断推进,适宜地创设环境、巧妙地投放材料,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下学期,我也将在百宝箱低结构材料的增添和选择、留白区的创设以及促进角色间的交往继续作思考和实践。
开学初,小班幼儿从最严重的分离焦虑期,到每天早上来园时分,慢慢过渡到角色游戏的情境中。然而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创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可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游戏热情。就连娃娃家也仅有寥寥数人,根本没有出现我们预期的游戏情节。孩子们只是忙于摆弄各种材料,或者把游戏材料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究竟是环境出了问题、还是材料出了错?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大部分幼儿已能分清游戏中的各個主题,然而对于每个主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孩子们分为:喜欢玩、不会玩和不爱玩。这使我不禁对环境和材料有了新的思考。
1.利用声效玩具,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更偏爱制作精美、逼真的物品。将一个木制洗衣机投放在娃娃家,可能直到学期末也无人问津。而一个有声音、又会转动的电子洗衣机,却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于是,我们新增了微波炉、电饭煲,榨汁机等“电子产品”,孩子们蜂拥而至,还用橡皮泥做了匹萨放在“烤箱”里烤!当他们看见烤炉上的食物随着震动而翻转跳跃时,开心地叫着“烤熟了、烤熟了”,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人”来围观。
2.与时俱进,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生活
在了解了幼儿所熟悉的、经常光顾的社区场所后,我在点心店贴上了“盒马鲜生”的Logo,此处成为幼儿每日必逛的场所;小超市贴上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标志,孩子们买完东西会“扫一扫”……通过更新这些为幼儿所熟悉的环境和游戏材料后,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十一月,巧添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丰富幼儿游戏行为
孩子们顺利过渡了分离焦虑,角色游戏成为了他们的最爱。每天来园时,不断有孩子来问,“医生的衣服在哪里呀”、“可以帮我找找消防服吗”……他们开始有了角色意识,并穿上代表这个角色的服饰。
然而,游戏的主题、情节还是比较单一的,幼儿间也缺乏交往。因此,需要老师通过观察、交流、互动来了解他们的经验、兴趣和需求。
1.提供大量角色服饰,增强幼儿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转移,因此他们的角色身份和行为也容易被遗忘和转换。如刚刚还在小医院当医生,没过一会儿又去当“小司机”,不断变换着角色。为此,我们在娃娃家提供了大量的角色服饰,提醒他们“上班”时要穿好“制服”,帮助幼儿增强角色认知。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工作前要先穿“制服”的习惯,并在换工作时也能更改制服。
2.增添与角色相符的游戏材料,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在“娃娃家”的主题下,我们曾发动家长共同收集爸爸妈妈的物品。
案例:
一天,米朵发现理发店中出现一瓶玩具指甲油,赶紧招呼女生到理发店。等她为客人涂完指甲,仍在搜寻某样工具,直到她发现一个吹风机。原来,她是想用吹风机将客人的指甲油“吹吹干”。
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往往都是由物而起,从摆弄某一物品逐渐生发出具体的游戏情节。如果投放的材料能还原幼儿的生活,那么幼儿的生活经验就越能被激发出,也能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角色,从而把自己的游戏经验辐射给更多的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
三、十二月,适时介入,用低结构材料重唤幼儿的游戏热情
每个职业都有它会出现的“瓶颈期”,可能今天还“门庭若市”,明天就变得“无人问津”。这也使我不禁思考:小班幼儿毕竟经验有限,经验的缺乏以及单调重复的游戏只能支撑儿童对材料的短时摆弄,如何才能继续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呢?
1.角色身份参与,支持游戏持续、深入地开展
当幼儿对环境、材料、玩法的新鲜感日渐减弱,表现出无所事事、消极等待的状态时,教师便可以及时介入,灵活运用角色扮演、行动示范、语言提示、材料启发等方式进行指导,拓展情节、增加互动、推动发展,重新唤起幼儿对游戏的热情。
案例:
淘宝在建筑工地摆弄着积木,玩了一会准备离开了。我试着便问她,“你在干嘛呀”,“我在造房子呀”“你盖的房子给谁住呀”“给我的好朋友住”“那你能不能也帮我盖一栋呀,我长得高,你可要造得高高的哦”……一时间,盖高楼的动作吸引了周围幼儿的加入,他们开始建起了小区,还卖起了楼房……
由于教师的角色介入,小班幼儿迅速进入新的游戏情境中,开启了新的游戏情节。其创造想象被激发,游戏开始由重复走向复杂,走向更高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的介入收到成效,原本停滞不前的游戏得以继续进行时,就应当及时退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快乐地游戏。
2.引入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当娃娃家也呈现出相对冷清的状况时,我尝试提供了彩色绒球、树枝和木片等自然物,试着去观察小班幼儿是否有能力去使用低结构材料。我没有对这些材料做任何介绍和引导,就放在娃娃家的一个角落。
案例:
小熊猫来到娃娃家,被窗边一盒彩色的绒球所吸引。他打开盖子进行摆弄,忽然将他们放入榨汁机,按动按钮,随着绒球在榨汁机里的旋转和滚动,他开心地叫道“榨果汁咯”。没过两天,小小挑出了白色绒球,把它们盛到了锅子里并用筷子进行搅拌,他告诉我自己在煮牛奶。
就这样,个别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使用,引来其他幼儿的模仿和创新,很快风靡全班。这样的模仿无需老师的游戏分享,小班强大的模仿力帮助他们高效快速地分享游戏新行为,特别是源自于幼儿本身的发明,很容易获得同伴的认同。小班幼儿一样具备低结构材料的使用能力,但他们更多的是替代行为,替代物推动了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通过一学期角色游戏的不断推进,适宜地创设环境、巧妙地投放材料,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下学期,我也将在百宝箱低结构材料的增添和选择、留白区的创设以及促进角色间的交往继续作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