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纽带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博物馆在社会发挥的功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有异于传统固定不变的机构,博物馆正在重塑自身价值,更具交互性,关注公众需求,更具多变性、移动性和适应性特征。当代博物馆正发展成为城市文化中枢,是创新与知识密切结合的人文场所,更是和广大观众文化共享和交流互动的窗口平台。
  关键词:公众教育;传统与未来;创造;分享;互动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传承与延续灿烂的中华文明,弘扬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城市博物馆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城市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发展中枢,其教育功能正日益得到重视和践行。近年来,全国博物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博物馆不断提升新展推出的质量和频率,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藏品文物的展陈宣教融入当今城市的社会生活中。据数据统计,全国博物馆于2018年共举办各类原创、交流展览约2.6万个,举办各式教育活动近26万次,吸引参观人数达到11.26亿人次,比2017年分别增长了30%、30%和16%。全国博物馆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同时,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水平与社会教育水平亦得到明显的提高。走近博物馆也逐渐成了现代社区市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博物馆的公众教育活动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与时代精神,将教育创新手段与馆藏历史文物相结合,各类特色的公众活动让公众、历史、经典文化在博物馆中碰撞,通过多层级、高品质、多元化的社教服务活动,采用开放、创新、共享的社教新模式,实现城市博物馆特有的文化效应。
  1 依托特色展览,拓展博物馆公众教育创新发展空间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众教育活动是社区观众得以感受、领悟展陈文化主题的重要形式。博物馆在进行内涵丰富的展陳内容设计的同时,开展多姿多彩的公众教育活动,以不同视角、多样形式,尽可能多方位的解读文物展陈需要传递的相关文化元素,以此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体验、求知、研究、互动等多层次的表达需求。2018年“大汉雄风——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期间,武汉博物馆联合武汉市科技局、武汉市广播电视台,推出“百万市民科普游”走进武汉博物馆活动,通过寻宝、探秘、科普、手作等形式,为市民解读国宝重器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揭开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神秘面纱;2019年,武汉博物馆与沈阳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皇家气象——沈阳故宫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让江城掀起了“皇家风尚”,吸引了众多清宫迷走进博物馆,一探清代皇室的奢华生活,围绕展览衍生的特色体验活动“摆驾回宫”也格外受公众的追捧。社教部以沈阳故宫文物为蓝本,别出心裁地从热播清宫剧中提取画面元素,让公众头戴朝冠、胸挂朝珠、脚踏花盆底步步生莲,体验清宫娘娘摆驾回宫的风姿仪态,感受清代帝后的宫廷生活、皇家服饰典制和礼仪文化,在寓教于乐中探究展览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2 与新媒体互动,推进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有效传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选择放下位居“文化圣殿”层面的高冷,在亲近大众发挥更大社会价值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武汉博物馆密切与新媒体合作,运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无痕对接。武汉博物馆与新媒体平台联合打造的“武汉博物馆·童梦匠心”传统文化亲子体验营,借助手机APP、武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讯息,面向全市招募营员,全年分季度、分主题的带领体验营成员在馆内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深度探秘馆内珍稀藏品,寻访武汉百年老街、老巷,解读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体验营结合每季主题,通过“青花画梅瓶”“尽‘扇'尽美”“‘铜’样精彩”“小小汉服设计师”“手绘大武汉”等创意体验,“移动课堂成果小测试”课程互动,有趣的视频动画、AR、VR等数字博物馆体验,让亲子家庭观众走近博物馆,爱上传统文化。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武汉博物馆“妙手呈金”公众体验活动,将隐秘的“高大上”文物修复室搬到展厅,让公众亲眼见证“文物医生”如何通过翻模、补配让一面青铜镜“破镜重圆”的修复技能。上海东方卫视、湖北电视台、长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微信媒体直播更是用镜头带领十万观众现场直击“文物医生”的妙手回春,感受文物修复师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宣传了文物保护意识和理念。
  3 开辟武汉博物馆教育空间,扩大公众教育的辐射力。
  在2019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经过一年多的项目规划、工程改造和室内设计打磨,武汉博物馆教育空间在公众的期待中面向全社会正式开放。作为传承、弘扬武汉文明最重要的公众教育基地和文化窗口之一,武汉博物馆的宣教活动充分整合博物馆现有的文化教育资源服务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时段的受众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研修活动,尤其是为广大青少年、亲子家庭制作的各类专题教育项目,提供灵活便利的场地空间,带给公众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全新打造的武汉博物馆教育空间面积约800平方米,由青少年互动区、教学体验区、交流展览区等功能区域组成,可同时容纳600人。清新、明快的环境色调,融合馆藏资源,蕴含武汉本土特色的互动设计,充分拓展了武汉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扩大公众教育的辐射力。开放后的教育空间将成为武汉博物馆的教育平台和互动窗口,通过传统授课、自主探究、藏品阅读、美术实践等多种模式,让公众在博物馆进行创造、分享和互动,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博物馆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纽带。
  4 结语
  城市博物馆作为承载文化的中枢,将传统与未来进行连接,是广大民众认识历史文化、提升人文素质水平、发现真善美的文化殿堂。多年来,武汉博物馆多姿多彩的公众教育活动的推广与实践证实,博物馆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只是文物收藏、保存、研究的文化机构,而是集收藏、展陈、教育、娱乐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让馆藏文物资源真正“活”起来,真正面向社会大众,博物馆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策划并实施相关主题展览和品牌教育活动,以多元化的公众服务体验真实拥抱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人和每一个有文化感知的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传播、彰显和继承。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水利工程是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的关系所在,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在富饶的珠三角地区,密布的水网带来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水亦有扰民时,横贯南海、顺德14堡的桑园围,便是当地人民与西江水共生共融所形成的产物。文章将从桑园围的建造入手,探索桑园围在广东水利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桑园围;水利;农业  从秦始皇派兵征伐岭南开始,广东地区开始融入华夏文化圈及中央政府的管治版图。经过当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拆解唐过梁葡萄海兽镜的铸造技术工艺为目标,提出复合制范技术工艺,并解释该技术工艺的发展类型。  关键词:葡萄海兽镜;铸造之谜;复合制范技术工艺  1 前言  关于唐葡萄海兽镜的记载,论文和著作有很多。这些文章普遍从思想、文化、图案的角度进行分析。梁(见图1红色箭头处),指葡萄海兽镜背中间的圆环。过梁(见图2红色箭头处),指镜背图案里葡萄、枝叶缠绕爬过中间的圆环,并爬上外环斜坡。葡萄、
期刊
摘 要:铜镜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载体,它端庄大气、精美绝伦。文章使用现代仪器对战国夔龙纹铜镜的成分及锈蚀物进行了检测,并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清洗、去锈、粘接、做旧、封护等工艺对其进行修复保护,做到了修旧如旧的效果。再现该铜镜原有的历史风貌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战国铜镜;修复;保护  1 战国夔龙纹铜镜保存现状  2011年11月20日新乡市博物馆新馆开馆,战国夔龙纹铜镜从文物库房中提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河北博物院临时展览为例,探究临时展览的宣传策略与方式,对不同宣传渠道的效果进行剖析,为大家日后的宣传工作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临时展览;宣传策略  1 临时展览的意义  如果说博物馆里的展览是一首交响乐,那么临时展览则是最为活跃的那枚音符。临时展览作为基本陈列的补充,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是保持博物馆吸引力、新鲜感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各大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完成,
期刊
摘 要:我国进入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出现新特点、新要求,面临新课题。文章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为例,提出新时代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以需求为引领,博物馆要把志愿者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宝贵财富,志愿者要把博物馆作为自己历练、提高的重要平台,高校则把志愿服务作为校外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构成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其次,面对志愿者更富个性、组织管理更复杂、绩效考评更多元
期刊
摘 要:光照条件的均衡性是评价当代博物馆建设优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观看者眼睛中反射的物体颜色差异是由于投影的时候光线还原程度的不同引起的。本次探究通过对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的调查研究,首先对博物馆展陈照明的研究动态及相关标准做了解释说明,又对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给予观看者一个好的参观环境,按照它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与采光条件,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照明方法,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非营利组织。其职能从最初的保存、展示藏品延伸至研究、教育、娱乐、宣传等领域。文章从博物馆自身出发,明确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和创意来源,指出其开发的对策和意义,并以吉林省自然博物馆为例做初步设想和实践,最后阐述文创产品与展览和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意来源;开发设计  博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重要组成内容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博物馆实现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博物馆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满足公众需求,由“纸上得来”向“亲自躬行”转移,博物馆应适应公众需求,进而提供服务内容和服务空间。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教育服务由社教部主导,以“服务公众,奉献社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角度思考,以央视节目《国宝档案》里文物名称的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文物名称翻译研究现状,分析适用于文物名称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旨在提高中国文物名称翻译的质量,吸引更多译者对文物名称翻译研究,加深世界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文物名称翻译;《国宝档案》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
期刊
摘 要:清代不少文人都以其书画为载体来表达他们对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推崇和喜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博物馆和艺术收藏界都为不同时代孔子的图像解读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从康熙的书法到顾见龙的《孔子出游图》,其中即折射出清代帝王眼中孔子至圣先师的博大,也折射出文人眼中儒家教育的雅致。这些作品体现的精神层面追求都与当今欧美提出的博雅教育观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孔子教育观的普适性、深刻性及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