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阅读单,构建整本书层级阅读的思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步感受、基本理解——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策略
  通读一本书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按照一本书的封面、序言、目录、内容、封底的顺序开始阅读。然而读完之后,学生应该留下什么?閱读单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反应学生阅读的效果,让学生做一个会思考的阅读者。下面是学生通读曹文轩《草房子》之后我设计的阅读单。
  阅读单一:走进《草房子》中的草房子
  同学们,你们见过草房子吗?我们从书的封面上来大概感受一下。它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呢?
  书中是这样介绍草房子的: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的草房子和你印象中的草房子有区别吗?区别在哪儿?
  阅读单二:《草房子》中的那些人
  一起猜猜住在草房子里的这些人吧:
  他是一个小男孩。他最崇拜的就是他的语文老师蒋一轮。他一直把蒋一轮、白雀间的事情当作他们三人之间的事情。我猜他是(         )
  她带有乡下孩子少有的灵气和书卷气,却没有一点点傲气,她丝毫也不觉得她比其他孩子有什么高出的地方,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她让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居然觉得,她大概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我猜她是(         )
  ……
  我也来写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初步的理解,这时候可以进行内容的阐释和整本书结构的建构。
  二、阐释意义、明确结构——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策略
  阅读表面上看是独自活动,深入的阅读却往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生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构建了较扎实的语言能力,包含了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书中对应的篇章、段落,对比同一个人物不同时期的变化;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人物事件进行罗列,整体把握文章;结合阅读素材,说说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单三:草房子中的那些事
  《草房子》中的少男少女,正在经历着成长中的蜕变,品尝着成长中的苦与乐,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一下他们的变化吧。
  我还想这样介绍另外一个人:___________
  三、个性领悟、评价欣赏——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策略
  整本书的阅读要引导学生成为作者的“知音”,重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阅读对话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自发的“原生态感悟”,阅读单的设计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受不同审美情趣,学习较复杂的逻辑推理,得到更深刻的认识。《草房子》像是一首诗,书中的每一个描写,重复出现的环境描写都可以成为学生欣赏的“点”,于是我抓住这个点。
  阅读单四:《草房子》是一首诗
  草房子宽敞结实,作者笔下那春风吹拂的县城,那清淡如银的月光,那潇洒展翅的白鸽,我们不禁感慨:自然,真美!
  我摘录了文章中这些环境描写:
  第(   )页,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这样的景物,我似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单五:我从书中找描写
  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离不开描写。《草房子》中有各种描写,尝试着找出来,并评一评。示例如下:
  正面与侧面描写的例子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癣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无端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点评:正面侧面结合写秃鹤的“秃”,给人印象鲜明,寻找得极为确切。
  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单六:《草房子》中的“三次”
  蒋一轮是桑桑最崇拜的一个人,他是油麻地小学最帅气的老师。蒋一轮长得很高,但高得不蠢,高得匀称、恰当。蒋一轮的喜怒哀乐都在笛声里,如果想读懂蒋一轮的心路历程,就要读懂蒋一轮的几次笛声。
  第一次笛声
  描写笛声的句子:蒋一轮倚在柳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笛声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内心)
  依此阅读单示例,再写出第二次、第三次描写笛声的句子,从笛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四、反思批判、探究创意——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策略
  读小说,除了了解内容、明确主旨外,学生还会有“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为什么不写别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不那样写?……”这些揭示写作动机、评价写作效果和学习写作方法的深入性阅读,就是学生阅读的自我感受,包括阅读疑问和阅读体会。有个性的独创的理解,是对文本意义的丰富和创造。
  文化是多元的。《草房子》这本书,阅读后要留给孩子们什么?应该是成长的力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给人带来力量。草房子中的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之路上得到的帮助如同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让他们的每一步走得更加有力、稳健。这就是文化。
  阅读单七:《草房子》中成长的力量
  教师可先给学生一个示例,如:“可是文弱的温幼菊,从奶奶留给她的两个字‘别怕’中学会了活着所必需的平静和坚韧。她又把这两个字送给病重的桑桑。”再让学生仿照这个示例,写出其他关于“力量”的段落来。
  阅读单八:我和《草房子》这本书对话
  无论是作者,还是评论家,对于这本书都有自己的理解,请你选择一句你认同的话,写一写你认同的原因。
  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苦难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不可回避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
  这部作品富有幽默感,我用一句话概括这部作品“水乡风情画,拳拳少儿心”。
  ——高洪波
  回望过去,每一个人的回忆都是不连贯的,然而在那些近乎支离破碎的片段里,喜乐是美,忧伤是美,欢聚是美,离别也是美,甚至连同印在脑海里的病难也都充满了美的特质。曹文轩说:“那里的每一粒沙尘,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是可以进入到文学世界去的。”
  —— 一位读者
  我认同(        ),因为______________我也想来点评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拓展阅读视野,积累阅读经验;二是掌握读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三是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完善人格培养。我认为,既然是课程化,那么就应该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策略、有评价体系。所以我们应该借助教材,通过整本书导读单的设计、导读课的教授、阅读评价等活动的开展,让儿童从浅表性的阅读转到深层次的阅读,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阅读,从而构建课外阅读课程,实现儿童阅读课程化。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美的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任务群教学被提了出来。任务群教学的核心是创设任务情境,任务情境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在哪里设置任务情境  从教师的层面讲,应该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置任务情境;从学生的层面讲,应该在学习的困惑处设置任务情境。  以《柳子厚墓志铭》为例,我们设置了这样的任务情境:“墓志铭一般有两大特点,一是叙述墓主生平、官职,赞颂其学行品德和功绩
期刊
前情回顾:同学们在火星之巅遇到了火山喷发……
期刊
任务驱动式阅读指导,是让学生在一个个阅读任务的驱动下,开展阅读活动。“活动化”是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将阅读内容活动化,强调的正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中,促进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论证、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导读课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学生与书的联系,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需求。《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书信集。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
期刊
《威尼斯的小艇》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一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典型课文,课文的第4自然段紧紧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特点,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对人物的动态进行了描写。为了让学生掌握“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表现人物特点”这一写作方法,在对这一自然段进行仿写练习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经过研讨,巧妙地运用了变式训练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读”中发现写法  师:同学们,作者在表现“
期刊
写景散文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本单元选用多篇写景散文,并按照年段序列提炼了语文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写景散文 “这一类”文体特征的基础上,还要研制好“这一篇”,让写景散文的教学入情入境入心。  一、把握文体特征及教学价值  1.在“形散神聚”的结构中,培养阅读能力。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灵活多样,但中心思想却明确集中。从写景散文看,它的形散主要表现在时间跨度大、空间转
期刊
《金字塔》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著名作家穆青写的《金字塔夕照》内容片段,第二部分是教材自编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前者为连续性文本,后者为非连续性文本。其中非连续性文本主要由文字描述、数字列举、图形示例,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源—— 批注共同构成。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表达形式,教学时如何立足于略读课文的基调,将两个不同性质的文本内容统整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实现阅读学习?笔者建议:把两篇
期刊
一年前,我父親复制了一张面具,带人来这雨林里寻找黄金国。
期刊
教学本课时,笔者践行“深度学习”理念,以本单元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和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目标,引领学生读书聚焦真问题,经历真探究,分享真收获,让学生的思维见深度、攀高度、显广度。真思有所得,真学有成效,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获得感激发了学生深度学习探究的热情。  一、聚焦真问题,思见深度  初读课文时,笔者设计的助学单列出了“三读三想”任务,引领学生充分自读,直面文本
期刊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回顾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交流对作品梗概的初步认识。  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在我们生活中运用还是很普遍的。  出示:  通 知  亲爱的同学们: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六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期待你的参与!  学校大队部  3月1日  学生交流可以完成大队部任务的多种方法:写读
期刊
一、细读——直面文本  《儒林外史》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课内必读名著。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古典小说,阅读难度是存在的。《儒林外史》的语言属于古白话,和我们今天使用的不是一个语言体系。另外作为一篇婉讽的小说,因婉而不显不明,很多语言文字上的妙趣,学生一下子是读不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将阅读任务丢给学生,那么学生大多也会因难生畏。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此时一定要发挥出来。  古典小说有三个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