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措施。对于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促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存在的不足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U469.6+92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39 -01
1、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1.1 加强踏勘与资料搜集
这2项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及施工条件, 一方面减少勘探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使勘察成本合理, 增强勘察单位的相对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基础形式和结构形式不同。如一般多层砖混结构住宅,15m勘探孔深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对于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可能考虑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15m一般就不够。
(2)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在勘探时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 (3)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
(4)勘探方式的合理确定。不同的地区、地层勘探方法差别很大,如:湿陷土地区须人工开挖探井取样, 软土地区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膨胀土不宜用直剪试验,碎石土粒径不同钻进方式不同等, 这都需要在做好野外踏勘与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确定,做到勘探前心中有数。
(5)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 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地质编录资料;对多台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勘探一至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6)原位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捷径”: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放置于测试孔底位置, 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 且起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岩土评价本来就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不够详实, 而造成对岩土的评价不合理。
1.2 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 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 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 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 依照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 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 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 写出勘察报告。
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建筑物结构特征、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 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及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3 注重勘察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勘察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大量地布置静探孔, 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 既能帮助准确分层, 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 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 地下水位埋藏较深, 不适宜静探, 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 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 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 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而不适用于碎石土 ,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軟土的灵敏度高, 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 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 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 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 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1.4 加强岩土工程监测
岩土工程监测不同于一般的施工监测工作, 它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 属于全程服务的范畴。由于无论哪个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不可能全面揭露和掌握地下的地质情况, 加之地层本身的均匀性、基岩的起伏、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以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变化。岩土勘察报告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遗漏的不可预见现象。通过岩土工程监测工作,不仅可以对勘察成果进行补充和修正, 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而且有利于勘察单位积累经验,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所以, 勘察单位要积极参与和加强岩土工程监测工作:
(1) 岩土开挖后,由于卸除了地基土自重压力和坑壁的测向压力, 要进行基底回弹隆起及坑壁变形的监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 (2) 岩土处理过程中, 由于振动对相邻建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可进行水平位移、倾斜等监测。还包括由于建筑施工或运营引起的边坡变形及滑坡位移的监测。针对主要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后的沉降变形观测。加固地基过程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监测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等。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勘察工作的准确详实与否,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投资比例, 而在于它为整个项目的主体工程提供宝贵的指导性的岩土体指标参数。在讲究技术经济的今天,必须重视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事业,力求投资高效。
2、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勘察方案不合理
勘察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片追求经济效益或“手段齐全”,也有为了争取招标任务压低费用,勘察工作粗糙,不能满足要求。
2.2 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于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前该环节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如下方面: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 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 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成果。
(3) 勘察成果质量不高。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工程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时间,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
2.3 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 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2.4 对岩土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
岩土的工程性质和条件是非常复杂的, 勘察时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完全搞清楚或预估到。为了保证安全,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监测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现在我国很多勘察工程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从而无法对勘察成功进行修正与补充。
3、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 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筑物场地的岩土体,属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产物, 受区域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工活動影响较大, 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荣法.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2] 李清芝,潘广灿.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浅析[J].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
[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s].
[5] 潘广灿,张金来.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探讨[J].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存在的不足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U469.6+92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39 -01
1、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1.1 加强踏勘与资料搜集
这2项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及施工条件, 一方面减少勘探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使勘察成本合理, 增强勘察单位的相对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基础形式和结构形式不同。如一般多层砖混结构住宅,15m勘探孔深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对于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可能考虑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15m一般就不够。
(2)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在勘探时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 (3)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
(4)勘探方式的合理确定。不同的地区、地层勘探方法差别很大,如:湿陷土地区须人工开挖探井取样, 软土地区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膨胀土不宜用直剪试验,碎石土粒径不同钻进方式不同等, 这都需要在做好野外踏勘与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确定,做到勘探前心中有数。
(5)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 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地质编录资料;对多台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勘探一至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6)原位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捷径”: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放置于测试孔底位置, 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 且起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岩土评价本来就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不够详实, 而造成对岩土的评价不合理。
1.2 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 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 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 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 依照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 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 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 写出勘察报告。
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建筑物结构特征、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 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及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3 注重勘察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勘察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大量地布置静探孔, 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 既能帮助准确分层, 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 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 地下水位埋藏较深, 不适宜静探, 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 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 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 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而不适用于碎石土 ,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軟土的灵敏度高, 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 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 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 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 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1.4 加强岩土工程监测
岩土工程监测不同于一般的施工监测工作, 它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 属于全程服务的范畴。由于无论哪个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不可能全面揭露和掌握地下的地质情况, 加之地层本身的均匀性、基岩的起伏、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以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变化。岩土勘察报告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遗漏的不可预见现象。通过岩土工程监测工作,不仅可以对勘察成果进行补充和修正, 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而且有利于勘察单位积累经验,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所以, 勘察单位要积极参与和加强岩土工程监测工作:
(1) 岩土开挖后,由于卸除了地基土自重压力和坑壁的测向压力, 要进行基底回弹隆起及坑壁变形的监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 (2) 岩土处理过程中, 由于振动对相邻建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可进行水平位移、倾斜等监测。还包括由于建筑施工或运营引起的边坡变形及滑坡位移的监测。针对主要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后的沉降变形观测。加固地基过程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监测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等。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勘察工作的准确详实与否,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投资比例, 而在于它为整个项目的主体工程提供宝贵的指导性的岩土体指标参数。在讲究技术经济的今天,必须重视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事业,力求投资高效。
2、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勘察方案不合理
勘察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片追求经济效益或“手段齐全”,也有为了争取招标任务压低费用,勘察工作粗糙,不能满足要求。
2.2 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于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前该环节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如下方面: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 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 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成果。
(3) 勘察成果质量不高。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工程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时间,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
2.3 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 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2.4 对岩土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
岩土的工程性质和条件是非常复杂的, 勘察时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完全搞清楚或预估到。为了保证安全,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监测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现在我国很多勘察工程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从而无法对勘察成功进行修正与补充。
3、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 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筑物场地的岩土体,属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产物, 受区域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工活動影响较大, 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荣法.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2] 李清芝,潘广灿.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浅析[J].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
[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s].
[5] 潘广灿,张金来.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探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