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的体验,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的语言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教师的教学语言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的体验,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的语言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严谨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体现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引导性语言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
一、教师语言的科学性
小学科学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简洁、严谨等方面。
(一)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作为科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语言首先必须是准确的。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表意清晰、用词得当,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科学概念的表述,需要反复推敲所用词汇,保证概念传递的恰到好处。比如我们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时,发现电磁铁的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电磁铁的磁力越大,而改变铁芯大小、粗细,线圈大小时,数据变化不明显。最后得出结论时就不能说“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铁芯大小、粗细,线圈大小、粗细没有关系 ”,要表述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铁芯大小、粗细,线圈大小、粗细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明显。”《斜面的作用》一课中,不能说“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而应该表述成“斜面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坡度越大省力越少。”又如,“短路和断路”,“音高和音强”,要分清两个概念的含义,不能混淆,需要教师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二)教师语言的简洁性
教师的语言还要简洁,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罗嗦。科学课不需要华丽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精练是本学科教师的语言特点。在课的引入部分,简洁,干脆,几句话就进入新课的探究活动,是最有实效的课。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要尽快地让学生进入研究状态。兰本达著《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的课例“里面是什么”是这样开头的: “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为什么这样想?” “谁还有别的什么发现吗?” 这四句话代表四个认识过程,第一句是猜想,第二句是方法,第三句是证据,第四句是寻找更多的证据或修正自己的解释。这就是上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实施研究过程的课。
(三)教师语言的严谨性
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严谨,我们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发现,完善自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猜测和推测。在没有实验或足够的证据证明以前,这些只是猜测和推测,我们描述时,一定要讲究语言的严谨,用上“我们猜测,我们推测,可能……”如,学生们在认识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作用后,推测滑轮组的作用时,就要说成“我们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作用,推测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力的方向。”在没有数据说明前,不能肯定地下结论。准确、简洁、严谨的科学教学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引领学生在快乐的探究活动中成长。
二、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一)引导的语言艺术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整个探究活動有序高效地进行必须有教师巧妙的引导。没有教师有效的引导,探究活动往往会费时低效。这就需要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引领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
1.新课的导入语言
新课的引入,往往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故事引入、猜迷引入、复习引入、魔术导入……引入时要注意用时不要太多,避免重复啰嗦,还要注意语气语调,切不可平淡如水,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昼夜交替现象》一课,采用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的是——’谁能接着讲?”“这个故事能讲完吗?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在大自然中也有一些现象是按一定规律循环的。你能说一说吗?” 由故事引出课题“昼夜交替现象”。一开始,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整个探究活动学生始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去发现。《电磁铁》一课采用魔术导入,课一开始,教师表演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你能解释这个魔术现象吗?”“你想表演这个魔术吗?”引发学生探究电磁铁奥秘的热情。
2.探究前的引导语言
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围绕学生提出的想要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逐步制定实验研究计划。如《我们的小缆车》一课,安装小缆车前引导学生思考:“细绳拴在哪里合适?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才合适?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引导学生想好了再动手往往事半功倍。
3.探究活动后的引导语言
观察、实验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如《斜面的作用》一课中,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提示学生在实验后分析获得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让学生在动脑中得出实验结论,收获发现。
教师要用合适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如: “倾听是虚心学习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只有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声音再响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表达特别清楚!”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精彩的引导语言会使课堂探究活动有序高效,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增长。教师的语言还要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二)评价的语言艺术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评价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方面、科学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科学课上的评价必须有科学学科的特点。
科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具有科学课的特点。比如“观察很仔细!”“你又有了新的发现。” “小组团结合作,动手能力强。”等等,就是很好的激励语言。这些语言能将学生推向对科学本质的进一步探究。不能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这些语言,没有实质性的评价。
2.科学课上的评价应该具有激励性
教师的评价应该表现出激励性。对正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和对有偏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正确反馈信息的评价语:“你的知识真丰富!”“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一起研究一下!”“你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你的汇报完整、精彩!”当学生的反馈馈信息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用三句话加以评价。比如,在学生板画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时,阻力点标得不够准确。评价时,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价:“画得很认真!”“支点和用力点找得很准确!”“谁能对他提出一点建议?”这三句评价语言体现了教师语言评价的激励性策略。第一个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的赞赏,第二个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探索的肯定,第三个评价则是教师在维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示了存在问题的信息。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还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既能体验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获取更多的成功。
教师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位成功的教师,无不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的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一、教师语言的科学性
小学科学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简洁、严谨等方面。
(一)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作为科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语言首先必须是准确的。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表意清晰、用词得当,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科学概念的表述,需要反复推敲所用词汇,保证概念传递的恰到好处。比如我们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时,发现电磁铁的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电磁铁的磁力越大,而改变铁芯大小、粗细,线圈大小时,数据变化不明显。最后得出结论时就不能说“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铁芯大小、粗细,线圈大小、粗细没有关系 ”,要表述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铁芯大小、粗细,线圈大小、粗细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明显。”《斜面的作用》一课中,不能说“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而应该表述成“斜面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坡度越大省力越少。”又如,“短路和断路”,“音高和音强”,要分清两个概念的含义,不能混淆,需要教师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二)教师语言的简洁性
教师的语言还要简洁,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罗嗦。科学课不需要华丽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精练是本学科教师的语言特点。在课的引入部分,简洁,干脆,几句话就进入新课的探究活动,是最有实效的课。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要尽快地让学生进入研究状态。兰本达著《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的课例“里面是什么”是这样开头的: “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为什么这样想?” “谁还有别的什么发现吗?” 这四句话代表四个认识过程,第一句是猜想,第二句是方法,第三句是证据,第四句是寻找更多的证据或修正自己的解释。这就是上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实施研究过程的课。
(三)教师语言的严谨性
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严谨,我们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发现,完善自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猜测和推测。在没有实验或足够的证据证明以前,这些只是猜测和推测,我们描述时,一定要讲究语言的严谨,用上“我们猜测,我们推测,可能……”如,学生们在认识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作用后,推测滑轮组的作用时,就要说成“我们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作用,推测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力的方向。”在没有数据说明前,不能肯定地下结论。准确、简洁、严谨的科学教学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引领学生在快乐的探究活动中成长。
二、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一)引导的语言艺术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整个探究活動有序高效地进行必须有教师巧妙的引导。没有教师有效的引导,探究活动往往会费时低效。这就需要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引领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
1.新课的导入语言
新课的引入,往往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故事引入、猜迷引入、复习引入、魔术导入……引入时要注意用时不要太多,避免重复啰嗦,还要注意语气语调,切不可平淡如水,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昼夜交替现象》一课,采用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的是——’谁能接着讲?”“这个故事能讲完吗?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在大自然中也有一些现象是按一定规律循环的。你能说一说吗?” 由故事引出课题“昼夜交替现象”。一开始,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整个探究活动学生始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去发现。《电磁铁》一课采用魔术导入,课一开始,教师表演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你能解释这个魔术现象吗?”“你想表演这个魔术吗?”引发学生探究电磁铁奥秘的热情。
2.探究前的引导语言
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围绕学生提出的想要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逐步制定实验研究计划。如《我们的小缆车》一课,安装小缆车前引导学生思考:“细绳拴在哪里合适?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才合适?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引导学生想好了再动手往往事半功倍。
3.探究活动后的引导语言
观察、实验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如《斜面的作用》一课中,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提示学生在实验后分析获得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让学生在动脑中得出实验结论,收获发现。
教师要用合适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如: “倾听是虚心学习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只有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声音再响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表达特别清楚!”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精彩的引导语言会使课堂探究活动有序高效,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增长。教师的语言还要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二)评价的语言艺术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评价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方面、科学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科学课上的评价必须有科学学科的特点。
科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具有科学课的特点。比如“观察很仔细!”“你又有了新的发现。” “小组团结合作,动手能力强。”等等,就是很好的激励语言。这些语言能将学生推向对科学本质的进一步探究。不能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这些语言,没有实质性的评价。
2.科学课上的评价应该具有激励性
教师的评价应该表现出激励性。对正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和对有偏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正确反馈信息的评价语:“你的知识真丰富!”“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一起研究一下!”“你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你的汇报完整、精彩!”当学生的反馈馈信息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用三句话加以评价。比如,在学生板画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时,阻力点标得不够准确。评价时,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价:“画得很认真!”“支点和用力点找得很准确!”“谁能对他提出一点建议?”这三句评价语言体现了教师语言评价的激励性策略。第一个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的赞赏,第二个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探索的肯定,第三个评价则是教师在维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示了存在问题的信息。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还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既能体验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获取更多的成功。
教师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位成功的教师,无不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的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