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阅读中拔节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诵、午读、暮省,新课改实验引领着我们和孩子们的生命都因为阅读而变得清澈而丰盈。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聆听着朱永新教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和学生们开始了读书的快乐旅程,我们开始用正式的语文课时来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在下课前泛泛布置一句“同学们在课外要读更多的书”。阅读,已成为我们眼中一个鲜亮而富有生命力的词。我们不光要让孩子的童年时代溢满书香,更要让阅读变成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那如何带领学生有效地去阅读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以“习得学法”为拐杖
  走进新课改,教师们的理念认同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教材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越来越被教师认同。当教育越来越注重孩子实践能力、创新潜能的开发时,我们的视线就不能只集中于某一块天地。课堂,我们应当只把它当作一个师生以教材为依托,集中进行交流对话的场所,孩子语文能力的真正培养、创新火花的独特闪现,应在更广阔的课外乃至校外,在孩子们的整个生活中。比如说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文章,我们就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引导他们感受人物形象,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再引用金圣叹的话“书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引导学生去阅读整本《水浒传》,在阅读中感悟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高明。再比如学《三顾茅庐》,我们可以拜读《三国演义》;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可以一起走进《冰心散文集》……
  二、以“交还时空”为保障
  也许也有一些老师还有这样的抱怨:“我连教材都教不完,哪有时间去指导整本书的阅读。”阅读的时间从哪儿来?其实,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毫不怜惜地削减那些机械、重复、烦琐的应试作业,以交还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广阔的活动空间。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特涅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去开放的阅览室,自由地阅读、交流;去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快乐地欣赏、查找;去漫游美妙的童话王国;去领略国内外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总之,让孩子的阅读变成真正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三、以“真情放飞”为秤杆
  学生的阅读具有自主性、开放性。阅读活动中,从他们闪亮的眸子、亢奋的情绪中,我知道他们正在体验着快乐。翻开他们的日记,打开他们的《好书伴我成长》,看到他们阅读时做的记录单,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真实的展现。曾有一个学生在阅读完《草房子·秃鹤》后写道:“上天对待秃鹤多么不公平啊,让他从小就没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小小的他要承受同学的嘲笑与捉弄,这对于像他这样年龄的孩子是多么大的打击!我也想让曹文轩叔叔把我写进他的《草房子》里,我会让妈妈帮我把头发剃光,让我陪伴着小秃鹤,和他一起承担这一切!”多么感人肺腑的一段话,虽然文笔显得那么稚嫩,但这反映了孩子对内容的自主吸纳、内化,闪现出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如果孩子们没有积极有效地阅读,怎能有真情的放飞呢?
  采得百花方能酿出甘甜的蜜来,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丰富了语言积累,还陶冶了情操。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了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1.获得词汇以增加积累。
  阅读活动主要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领悟过程,即调动原有语文材料和语言经验,这个过程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大量的祖国优秀文化作品犹如滔滔江水,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能用最基本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能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解题时的豁然开朗;能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诠释珍贵的友谊……孩子们真正地在阅读中积累了语言材料,提高了语言能力。
  2.获得方法以灵活运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学习语文,机械地记下教师所教的语文或写作知识,不是真的语文能力,只有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不断获得,不断积累,才能把书中的招数变为自己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模仿、创造、运用,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化出来。
  3.获得感情以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情感、思想,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赤子之心;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情呐喊……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在学生阅读的同时,也深深地铸造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每一个清晨,每一个正午,每一次夕阳西下,蹲下身子,牵起孩子的小手,和泰戈尔、狄金森、冰心、曹文轩、老舍……亲密接触,读完《我要做个好孩子》、《草房子》、《爱的教育》、《小王子》、《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我们的生命就在每一天的阅读中变得越来越丰盈,我们幸福地聆听着孩子们生命快速拔节的声音!
其他文献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本文力图从当前对生成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反思并寻找相对应的策略,使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学生、老师尽展才华的课堂,
期刊
这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为了得到可观的100万元奖金,多少人对这座架在两座高楼之间的惊心独木知跃跃试之:
期刊
如果让你作出选择的话,你是喜欢阅读那些“板着面孔说话”的文章,还是喜欢阅读那些语言风趣、有些幽默感的文章?我想,你选择的恐怕是后者,因为谁都希望阅读过程是轻松的、愉悦的。
期刊
阅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果阅读不带有个性,不带有创造性,那只能叫作“死读书”。
期刊
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作者于良史,唐代诗人,历史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曾经当过徐州、泗州、濠州节度使张建封的从事,以后为张建封所推荐,在公元756-758年担任过侍御史的官职。其五言诗清丽超逸,善于描摹物态风光,笔下时有警策之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期刊
天上的流星,转瞬即逝,却能划破长空,耀人眼目;《红楼梦》中的过场人物,来去匆匆,却形象飞动,惹人注目。第七十三回出场的丫鬟小鹊就是这样的人物,着墨仅一百七十字,不妨抄录如下:  却说怡红院中宝玉正才睡下,丫鬟们正欲各散安歇,忽听有人击院门。老婆子开了门,见是赵姨娘房内的丫鬟名唤小鹊的。问她什么事,小鹊不答,直往房内来找宝玉。只见宝玉才睡下,晴雯等犹在床边坐着,大家玩笑,见他来了,都问“什么事,这时
期刊
唐代文坛李杜诗歌创作,大源出于《楚辞》与《诗经》。李白赋诗,豪迈遒劲,高蹈进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杜甫放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急流奔腾,月色喷涌,其文笔“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  杜勃罗留波夫说过,文艺批评,要向作者指出应当赞美和不应当赞美的地方。审美就是欣赏生活与艺术美的感受、领悟过程。马克思18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有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时强调:“学生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体验感受文学作品,有利于激发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李白的《蜀道难》极富美学特征,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份重任,教材编排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一课,这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典诗歌,杜甫称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
期刊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五严”规定使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这对构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提供了可能。为了解我校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我们在初一年级的8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对我校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状况有了较多的了解,也为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从而构建语文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提供了更多可供参考与借鉴的内容。在构建初
期刊
何意百炼钢,  化为绕指柔。   ——刘琨  “文贵独创”。凡是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这是作家艺术独创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他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但熔冶了前人优秀的成果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铸就了自己完整的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风格是作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表现,不能仅仅从运笔等形式来探讨作品的风格。古人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