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思维素养培育的四个维度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的思维素养包括思维的意识、方法、能力等幾个层面[1]。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当下,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要关注四个维度:借助人物评价,培育学生的批判思维素养;运用思维导图,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善待错误答案,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巧借角色扮演,培育学生的游戏思维素养。本文以人民版教材“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借助人物评价,培育学生的批判思维素养
  批判思维,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3]。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元素,教师可以借助鲜活的历史人物评价,养成批判反思的思维习惯,来达到培育学生批判思维素养的目标。
  譬如,教师在讲授“评价哥伦布”一目时,可以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哥伦布等人并不是作为和平使者来到美洲的,而是作为殖民主义者和征服者的急先锋来美洲寻找和掠夺财富的。……对印第安人实行疯狂的掠夺与屠杀。[4]
  ——周成华《美洲简史》
  材料二:在新旧世界大交替的历史洪流面前,哥伦布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他是一个既信奉上帝而又掠夺成性的拜金狂,这是一个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5]
  ——肖德甫《大国法则》
  设计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哥伦布?
  经过小组讨论,学生甲称哥伦布为“殖民强盗”“罪犯”“美洲公敌”,学生乙则称哥伦布为“探险家”“美洲移民之父”“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民族英雄”。显然,以上两位同学分别站在欧洲和美洲的立场上来评价哥伦布。传统历史教学在评价人物时往往被情感所绑架,容易出现“非黑即白”的评价观。评价哥伦布要站在多维视角,既可以从欧洲的视角,也可以从美洲的视角,又可以从全球的视角来看评价。站在整体与局部,文明与野蛮,曙光与灾难等方面,评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等新史学视角考量,哥伦布的行为虽然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一个立体的客观公正的哥伦布历史人物形象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依托人物评价,规避脸谱化的人物评价,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从而培育学生的历史批判思维素养。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
  逻辑思维,即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其核心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规律性 [6]。思维导图以其清晰、简明、逻辑严谨而备受学生欢迎。学生通过绘制历史思维导图,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碎片的知识体系化,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历史逻辑思维素养形成的过程。
  譬如,教师在讲授“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一目时,可以指导学生绘制“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思维导图。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三: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可可、烟草,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布匹、香料的交易量也大增。[7]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四: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得到好处。[8]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设计问题: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思维导图。
  学生展示: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到多媒体上展示有关“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思维导图(见图1)。
  以上类似于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家族中比较简单的一类。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有关“商品种类”、“贸易范围”、“贸易中心”等有效信息,属于显性知识,很容易从材料和教材文本中撷取,而关于“商业革命促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和“价格革命促进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结论,则属于隐性知识,学生很难得出结论,这一环节则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修正等教学干预,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维,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善待错误答案,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
  创新思维,意味着不故步自封,意味着思维突破,意味着对新事物及新生活的向往及追求[9]。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往往发生在学生犯错以后。遗憾的是,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教师过分追求统一和服从,过分追求教师的权威,容不得学生对自己所谓“权威”的挑战。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学会善待学生的错误答案,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结论,因势利导、深入探究,突破惰性思维定式,培养思维挑战性,才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
  譬如,教师在讲述“西方航海家的品质”一目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五: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我们还常常吃木屑。有人卖老鼠……然而,即使这样也找不到老鼠了。[10]
  ——安东尼奥·皮加费塔《麦哲伦航行日记》
  设计问题:结合材料,你从西方航海家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名学生在下面悄悄地回答:“航海家挑食”,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一个很正常的问题,从学生嘴里却蹦出一个完全不着边际的答案。这名学生可能是出于调侃,也可能是没有经过深度思考随便下一个结论。由于学生的结论出乎教师的“意料”,再加上教师没有充分的预设,对学生的结论没有进一步地追问,而是习惯性地给出了自己的参考答案,教师失去了一次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绝佳机遇。   历史答案是多元而开放的,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都是正确答案。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遐想,不失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手段。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从善待学生的错误答案开始。
  四、巧借角色扮演,培育学生的游戏思维素养
  游戏思维,是一种独特有趣的思维方式,它回归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游戏化学习中习得语言,感受文化,实现表达,发展思维。[11]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以游戏的方式来解决历史学习问题,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游戏化绝非儿童的专利,中学生也有做游戏的浓厚兴趣。巧借历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知识竞赛、历史导游等形式,可以培育学生的游戏思维素养,历史课堂才会变得有趣、有味。当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喜欢历史而不喜欢上历史课。究其原因在于历史课被许多历史教师上得毫无趣味。有趣才会有味,有味才会有效。课程游戏化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知识更容易被学生自我内化,游戏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譬如,教师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时,可以开展具有游戏化色彩的角色扮演。
  具体游戏规则如下:(1)把班级学生分成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位航海家的任务;(2)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代表来扮演航海家;(3)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讲述四位航海家航海的时间、支持国、航线、收获;(4)时间为3分钟左右。
  學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然后推选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展示,分享成果。角色扮演摒弃教师说教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亲身体验了航海家的艰难历程,有可能会成为学生永远的记忆,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意识很有帮助。游戏思维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的学习理念,游戏思维能力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教师要做的是巧设游戏思维规则,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学生的游戏思维素养在活动中得到升华,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从而产生极佳的教学效果。
  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要“功在平时、重在课堂、效在考场”。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是一个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由简单思维向深度思维的渐进发展过程。只有将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创新思维素养、批判思维素养、游戏思维素养等深度融合与发展,才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才能有效达成。思维产生智慧,思维提升素养。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注释】
  严忠美:《例说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素养》,《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2期。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e168dd70102wzo3.html。浏览日期:2018年2月1日。
  楼卫琴:《批判性思维与历史教学胜任力》,《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第9期。
  周成华:《美洲简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0页。
  肖德甫:《大国法则》,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第3页。
  吴煜乐:《例析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第2期。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09页。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0页。
  陈平:《从G20杭州峰会设计思维看教育》,《人民教育》2016年第22期。
  (意)安东尼奥·皮加费塔:《麦哲伦航行日记》,http://baike.so.com/doc/567731-600997.html。浏览日期:2018年2月1日。
  杨金芳:《基于脑科学的儿童语言学习探微》,《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1期。
其他文献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文综历史试题第42题(以下简称“中共会议题”)向考生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八七会议、中共六大、遵义会议、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等十次会议的信息,设计的问题是“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此题对考生的解答要求是“明确列出两次会议
一、2008年高考文/理科基础化学试题分析    2008年广东高考文/理科基础化学试题,着眼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又将其置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从而做到从基础知识中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1.化学基础知识在试题中的体现。  由上表可知,在高考命题中,一个题目覆盖了多个知识点,而且尽量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知识。    2.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  试题虽
目前我国对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和历史三科的教科书编写采取了国定制,使教科书编写成为了一项国家事权。其中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在2019年基本覆盖了全国,高中统编历史教科书于2019年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等六个省市试用。在此之前,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实行的是审定制,在审定制下,各省各地区初高中自行选取版本不同的教科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知识点的重合、初高中衔接不易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1]“历史解释”建立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等核心素养基础之上,同时为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创造条件。因此,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应该建立在其他几个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客观解释、评判历史现象,最终形成学生的“家国情怀”。笔者以人教版历史教材《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为例,探索培养
历史教育对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部编教材在每单元皆设专门的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试以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为例,谈谈如何在文化课的教学中把握核心问题,提升教学立意。  
魔术名家在临泉高铁站为群众演出。图/赵怀勇  民间杂技看临泉!临泉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杂技之乡”。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人人有一手。”临泉民间杂技艺术的兴盛,从当地流传的俗语可见一斑。杂技学校学生在排练节目。图/赵怀勇  起源于民间、活跃于民间,临泉杂技艺术具有鲜明特色和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杂技演员在第四届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上演出。图/程国银  临泉杂技团组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能力。历史是一门极具逻辑性的学科,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理应成为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主观的历史结论,忽视的是历史事件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本文拟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背景为教学内容、以年表为主要教学材料、以揭示事物内在逻辑关系为主要目的,通过这一教学片段,对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浙江安吉和陕西秦岭考察调研,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经过15年实践检验,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实践和社会层面都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价值导向,为新时代“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出了一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明大道。  平衡人与自然共生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然
近日,“警医邮”便民服务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再次成为浙江金华市民热议的话题。  “警医邮”便民服务项目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代办公安交管业务(“警邮”项目)在浙江金华的创新落地实践,也是邮政大平台与政府服务成功融合,共同实现浙江省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的有效实践。作为试点,金华市邮政分公司抢抓机遇,积极打造“警医邮”便民服务平台,积极为民、便民、利民。初心,破解群众办证“三难”  2016年,金华交警
2020年9月,广东省开始使用高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如何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新教材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些都对历史教师提出新挑战。2020年11月,中山市精品课程研用结合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活动在中山一中举行,三位分别来自初中(中山一中张泽惠)、高中(中山实验中学周丽丽)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的老师对《鸦片战争》一课进行了纵向同课异构,这为我们理解高中历史课程基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