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永远的蝴蝶》语言运用与表达的特点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远的蝴蝶》主要讲的是在一个雨天,“我”的恋人樱子帮“我”到马路对面去寄信,不幸的是车祸突然发生,年轻的樱子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这样如此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深深地触动了我。
  首先,我认为这篇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上是十分含蓄且优美的,同时文章在含蓄的语言描写上也展示出了樱子的美。例如:樱子冒雨帮我寄信时走前的微笑,是美丽的。樱子遭遇车祸时如同蝴蝶一样飞起来了,用含蓄的语言说明樱子惨遭不幸,让读者感到语言的优美,而不是简单的直接交代发生的事情。作者不仅通过委婉含蓄的语言把樱子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更体现了其语言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以上是指发生了惨烈的车祸使樱子离开了,让"我"感到十分痛心。但是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用委婉且优美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其中的悲伤。其中当樱子遭遇车祸时,作者并没有立刻去描写当时“我”的举动,转而却说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这句话含蓄的表达了“我”看到樱子的去世,如同置身于寒冷的深秋之中,这样委婉的表达了“我”内心的悲痛。
  其次,本文语言的运用上还具有独特性的特点,例如在文章的最后补充了信的内容: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与上文一直提及的寄信进行了前后交代,这样使文章出奇制胜,点明两人是恋人关系,使得樱子车祸身亡这个意外更令人感到可惜,从而加大了故事的悲剧性。以这种结尾的方式,既解开了之前的悬念,又加深了文中人物的悲痛之情,可见小说独具匠心。
  再次,本文的语言运用上体现了强烈的感染力,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书写,表现了"我"的真挚情感。如“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这些用第一人称来描写,直接地抒发了"我"的情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性,具有真实性、说服力。
  并且本文也没有说到任何关于人生道理的话,仅仅从个人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感受到文中"我"的情感。例如“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樱子的意外,让"我"痛心,更让读者叹惜,从而体悟到生而为人,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的道理。
  此外,本文在语言的运用上还采用了丰富的修辞表达手法,其中用反复的手法多次写到骑楼,从两个人在骑楼下一起躲雨,到车祸发生,“我”自己一人站在骑楼下,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骑楼多次出现,意义不同形成对比,展示了"我"不同的内心情感变化。同样,小说多次提到信,之前只是说寄信,却一直没有说信的内容,在最后才说,而这时樱子还没有和心爱的人结婚就离开了,更让人感到无尽的感伤,回味无穷。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反复的修辞表达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富有多重的作用。雨在文中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雨天是一个会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天气。又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在《永远的蝴蝶》中,雨贯穿了全篇,例如“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文章开头奠定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感情基調。
  以及,雨的多次出现也反映了作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例如“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这是樱子死后的雨,这个雨是是痛苦的雨,对“我”的影响很大。而后来的“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最大的一场雨。”这时的雨已经不仅仅是雨本身了,还有“我”的内心感受,作者寓情于景,更加委婉的表达了“我”内心的伤痛之情。
  接下来,本文还使用了对比的表达手法,“我”和樱子本来是一对甜蜜的情侣,即将喜结连理,当“我”要将这个消息寄信告诉母亲,樱子还主动帮“我”寄信,微笑着说:“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哪”。平平常常的话语中体现出了恋人之间的恩爱,同时也为后面的悲剧的结局进行了铺垫。“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一刹那,心爱的樱子与“我”生死相离,令人唏嘘不已。“我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转眼间从幸福落入悲痛之中,这种悲喜的强烈对比,悲剧来的猝不及防,故事结尾还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我认为《永远的蝴蝶》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与表达上体现了十分丰富的特点,使得这篇佳作得以读者们的喜爱,并且经久不衰。
其他文献
摘要:创建土地流转信息化平台来处理土地资源的流转中突显的弊端和难题。分析土地资源信息评价要素,研究土地资源流动的影响效果。制定了土地分等定级的价格测算方案,阐明了土地理论价格和土地市场价格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明确了土地资源信息化构建路径准则和相关策略要求。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建立的土地流转信息化平台可以优化土地市场对土地流转的配置能力,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数据分析;土地流转;信息化平台;路径
期刊
初识“舞蹈形态”一词还是在舞蹈杂志的舞剧评析上,多见于舞剧舞蹈的本体形态分析,但此后对这一词的具体释义并未详加深究。再闻“舞蹈形态”是在于平老师的中外舞蹈思想概论课程上,反复提及到舞蹈形态分析的重要性,在此后的导师课上我们也被多次提点到不可脱离舞蹈艺术本体去做舞蹈研究,研究的重点还应在舞蹈艺术自身上,这也就有了后来开始对舞蹈本体研究相关著述的关注,直到近来阅读到由于平老师著述于1998年还在北京舞
期刊
摘要:舞蹈编导指的是对舞蹈的动作、舞台表现方式等进行设计和布置的人员。他以舞蹈创作为主,是各种舞蹈演出的幕后设计师。在设计舞蹈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舞蹈的内容、形式、演员以及舞台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这就对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和个人文化艺术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以“舞蹈编导需要具有的创新意识和文化艺术素质”为主题,对此略加申述。  关键词:舞蹈编导;文化艺术素质;创新意识  引言:  舞蹈艺术
期刊
奥尼尔开始探索实验戏剧,运用一系列戏剧手段来传达主题内涵,因为对当时美国戏剧界的不满,更不屑于父亲詹姆斯老一套的戏剧表演体系,于是反叛的奥尼尔决定革新美国戏剧,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这同样归功于普林温斯剧团,奥尼尔的早期独幕剧被接受并引起轰动剧团功不可没,此后奥尼尔大多数剧作都是在此上演。拥有一个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剧团一直是奥尼尔的梦想,但这似乎很难实施,在当时还是以崇高人物为主人公,缺少生机与活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森罗万象,其中的传统美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远自甲骨文时代,近至中国近代史,千千万万画家们在用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来描绘出我国大好河山,为我国的传统美术的发展作出了一番不可多得的贡献。传统美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渲染,对现代史的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此,本文的重点目的,就是对平面设计传达效果以及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做出一番充分阐述与分析了。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新兴的各式各样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环境艺术设计就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强劲的发展动力源泉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设计出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特点的艺术作品。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指导,探索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精彩表现。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应用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师会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其设计的作
期刊
摘要:《情书》电影中镜像理论最明显的体现便是:藤井树和渡边博子有着一模一样的相貌,以及男树和女树都是“藤井树”这个名字,同名同姓的设置在影片中,为阴差阳错和制造矛盾提供着可能性,它也同时建立起男树和女树有着某种尴尬而且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男树;女树;自我确认;  前言:  1936年,拉康提出“镜像阶段”理论,这是他深刻地研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的观点。电影银幕与镜子十分相似,在电影中
期刊
导演李杨的作品《盲山》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选择一些比较敏感的社会话题进行叙述,用一些名不经传的小人物来折射当今社会上很现实的问题。  尽管只是一些小人物,可他们在影片中的话语主导与身份体认,往往能够激起观影人的强烈的正义感。这种心灵震撼的力量绝不少于华丽的场景和宏伟的特效。李杨通过他的作品引起人们对社会百态的深层次关怀和关注,立体地展现人性和灵魂,为实现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打开
期刊
摘要:如今電视节目节目的种类可大致分为新闻评论类、综艺娱乐类、服务教育类等多种,其对应的主持人主持风格也会各不相同。主持人的外观形象给予观众最直观的节目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观众对于节目的观看兴趣。一个人的形象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和化妆设计,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相关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第一印象的有将近六成体现在服装穿着、发型和其他化妆打扮等,沟通能力和肢体表达只占到三成左右。  关键词:主持人
期刊
《灶神之妻》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1991年出版的其个人第二部小说。作为第二代华人移民,谭恩美的众多文学作品着力呈现出了美国华裔群体的移民生活,尤其是特别擅长描写母女之间的复杂情感,《灶神之妻》也同样如此。在这本小说中,除了作家重点刻画的主人公江雯丽以及她的女儿珍珠,也有很多男性人物出现在故事中,像雯丽的父亲、她在中国的第一任丈夫文福以及第二任丈夫美国人吉米,这些男性人物形象也同样给读者留下
期刊